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制备林霉素磷酸酯微球,达到缓释的作用。方法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并对林霉素磷酸酯微球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微球最优处方为药物8 mg,壳聚糖10 mg,液体石蜡9 mL,司盘800.3 mL,固化剂0.75 mL,载药量:18.2%,12h的体外释放度75.44%。结论  成功制备林霉素磷酸酯微球,并经实验证实确有缓释作用。

  • 标签: 克林霉素磷酸酯 乳化交联法 微球 缓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马赛方法在观念上是将幼儿看做“自身生活方面的专家”、熟练的交流者、权利的持有者、意义的创造者;在实践上,学习倾听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更全面系统的收集儿童的观点,并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进行实践活动。当它遇上种植园,该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探索旅程?本文将从 “‘秒’见小空地、分地‘哇’时刻、剪彩开始啦、播种小能手”这四大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 标签: 马赛克方法 种植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品检验中沙门菌快速检测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标准菌株为样本,对沙门菌快速检测板的灵敏度、准确度进行检验,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阳性率显著性差异。结果:沙门菌检测板的灵敏度达到100%,准确度为95%,最低检测限为10CFU/mL,显著性卡方值为0.5,均满足定性验证的相关指标。结论:在食品检验中,沙门菌检测板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结果准确,值得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品检验 应用效果 灵敏度
  • 简介: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对食源性沙门菌的污染及其检测与鉴别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特别是对食源性沙门菌的分布、污染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分布于肉类、蛋类和乳制品中,并且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畜禽粪便和加工设备的影响。常规的细菌培养、生化、血清分析等技术,其结果较为精确,但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为此,人们一直在研究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传感等新方法。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品污染 检测鉴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腹泻患儿在采取布拉酵母菌治疗时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酵母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患儿腹泻症状完全改善;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有4例仍存在轻微的腹泻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腹泻患儿在采取布拉酵母菌治疗时可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急性腹泻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固定方法在静脉留置应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48例应用留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固定法,研究组将应用改良固定方法。对比两组的脱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脱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接受静脉留置的同时实施改良固定法,能够有效降低脱率及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改良固定方法 静脉留置针 不良事件 脱针率 输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输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90例患儿,采集时间为我院儿科门诊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录治疗的患儿,按照先后时间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各组45例患儿,早期组患儿采取常规静脉输液方式和常规护理干预,而晚期组患儿在静脉输液的基础上采用留置输液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穿刺次数、一次性成功次数;使用问卷表对患儿家属进行穿刺技能、健康教育、护患关系的调查。【结果】经过静脉留置输液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晚期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一次性成功的次数以及医护满意度相关指标均优于早期组相关指标,组间具备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输液中应用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门诊输液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美容术后皮肤护理的有效策略及感染防控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方法:通过系统文献回顾和综合分析,梳理微美容术后皮肤护理与感染防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同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具体的护理和防控措施。结果:本研究发现,科学的皮肤护理和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对于微美容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合理的护理方案能有效促进皮肤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则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意义:本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微美容术后皮肤护理与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美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 标签: 微针美容术 皮肤护理 感染防控 文献回顾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套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将2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2年9月-2024年2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钢针,观察组应用套管,分析且对比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指压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9.21±0.61)分、指压止血时间(7.21±2.11)min和对照组肘关节功能评分(76.11±0.53)分、指压止血时间(12.16±3.15)min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套管在血液透析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套管针 血液透析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静脉留置留置时间的危险因素,总结其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450例静脉留置患者,记录其留置留置时间,分析对留置时间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入组450例患者中,留置时间<3d的患者有98例(21.78%),提示留置时间较短(注:≥3d提示留置时间正常)。经单因素分析,静脉留置留置时间长短与否,与7项因素密切相关(P<0.05);影响静脉留置留置时间的独立因素有5项。结论 较多因素均会对静脉留置留置时间产生影响,实际工作中,临床应从强化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留置管理以及做好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等多方面着手,从而进一步延长留置使用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引起静脉炎的病因和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自2021年2月-2022年11月住院的306名病人,306名在术后进行静脉留置。结果:本组13名病人发生静脉炎,其中9人为男,4人为女,年龄为25-62岁,结论:除病人自身因素以外,留置的位置、输液方式、输液时间、留置管方法都有一定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留置时间,封管方式,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输液方法,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降低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术后留置针静脉炎 静脉穿刺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耳穴揿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2.5-2023.5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联合耳穴揿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谵妄情况及生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MAP、Glu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RS评分、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耳穴揿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还能预防术后谵妄,恢复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术 术后谵妄 耳穴揿针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痤疮患者采用痤隐酮凝胶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红蓝光照射治疗以及痤隐酮凝胶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施治前2组的炎性皮损总积分组间横向对比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炎性皮损总积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5.71%,对照组为2.86%,P>0.05。结论:对于痤疮患者采用痤隐酮凝胶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皮损情况并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痤疮 红蓝光 克痤隐酮凝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不断进行创造式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民族的精神支柱。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助推文化“两创”工作,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真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本次研究主要深入解读杜文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润校,深入解读杜文化,立足区域文化优势,以学校课堂为依托,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标签: 杜氏文化 课堂教学 “两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