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颈椎的中医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探讨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27例脊髓颈椎患者,采取的一系列中医药治疗及理疗康复护理。结论通过及时的治疗及康复护理对早期脊髓颈椎患者至关重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 护理
  • 简介:文章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脊髓颈椎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术前护理,2.术后护理,3.康复功能锻炼,4.出院指导。结果本组病人无1例病人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结论颈椎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但临床护士如做到精心到位的护理,使患者能顺利度过危险期,可最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动脉颈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确诊为椎动脉颈椎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出率及二维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中,共71例检出椎动脉狭窄现象,检出率为94.67%;检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二维超声声像图均呈现程度不一的椎动脉狭窄现象,且存在椎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等现象,其中27例患者伴随椎动脉走行弯曲现象,9例患者存在不规则低回声血栓,11例患者伴随粥样斑块形成。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椎动脉颈椎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多普勒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交感神经颈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人心理压力较大,探讨交感神经颈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护理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确诊交感颈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颈椎电动牵引、火山泥湿热敷、推拿等治疗,配合治疗前、中、后相应的护理指导,观察疗效。结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治愈5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68.75%,总有效率为97.50%。结论做好交感颈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治疗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提高治愈率及总有效率。

  • 标签: 交感型 颈椎病 护理 火山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前路手术方式治疗脊髓颈椎患者的临床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脊髓颈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期间分别采用椎间植骨内固定、椎间融合器两种方式治疗,并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历时3个月至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JOA评分结果由术前的(9.12±2.03)分恢复至术后的(15.32±3.15)分,术后半年所有患者的椎间植骨情况均良好融合,不存在钢板断裂、以为等不良现象。结论采用前路手术方式治疗脊髓颈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过程中做好术中的彻底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彻底减压 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颈椎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用针刺治疗本48例,并设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近期有效率和中医症候的有效率分别为93.75%、58.33%和95.83%、62.50%,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颅TCD的改善程度、血流变各指标改善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地治疗椎动脉颈椎,改善临床症状、颅TCD及血流变各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针刺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在颈椎相关疾病中,椎动脉颈椎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定论。针对本病患者的治疗,现有理论研究与临床试验证明,推拿是一种简单、安全且疗效可靠的疗法,在缓解患者的病症以及改善患者的某些治疗方案,推拿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本文就椎动脉颈椎患者行推拿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推拿治疗 手法治疗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脊髓颈椎 这种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以手臂麻木、下肢肌张力增高、脊髓压迫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由于该病在发病初期并不明显,因此有可能会误诊为其他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时或导致高位截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研究资料显示,中医康复护理能够通过情志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体育锻炼等多种措施来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主要对以上中医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简要阐述了 中医康复护理在脊髓颈椎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康复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椎动脉颈椎的别称为颈性眩晕,属于颈椎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据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大约有四成左右的颈椎患者都属于椎动脉颈椎,而椎动脉颈椎的发病风险仅低于神经根颈椎,当患者出现眩晕以及恶心等反应时,特别是在活动时症状有所加重,则属于椎动脉颈椎中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特征,为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品质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围绕护理干预用于椎动脉颈椎的研究进展作如下阐述。

  • 标签: 护理干预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进展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证模型复合的方法建立血瘀颈椎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颈椎模型组和血瘀颈椎模型组,每组10只。颈椎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血瘀颈椎模型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基础上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加肾上腺素法血瘀模型制成。通过动物体征、血液流变学、CD62p验证血瘀证;通过颈椎间盘组织病理学、Ⅱ和X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Agc0、Col2a1、MMP-13和TIMP-1的基因表达评判椎间盘退变程度证实颈椎模型的成立。结果:血瘀颈椎模型组动物舌质瘀紫、瘀斑,尾色瘀青;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D62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颈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退变更加明显,Ⅱ胶原蛋白表达减少,X胶原表达增高,与正常组和颈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gc1、Col2a1和TIMP-1的基因表达降低,MMP-13基因表达增高,Agc1、Col2a1的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颈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证模型复合的方式建立了大鼠血瘀颈椎模型,血瘀可以加重颈椎间盘的退变。

  • 标签: 血瘀 颈椎病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神经根颈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神经根颈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实行颈椎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积分差、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的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则为88%,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在治疗后PRI感觉分、PRI总分、PRI情绪分、PPI等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颈椎的临床治疗上,相对于单纯实行颈椎牵引治疗的方法,以“天柱、大杼、颈夹脊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对于病情有着明显的疗效,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牵引治疗
  • 简介:摘要: 脊髓颈椎 这种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以手臂麻木、下肢肌张力增高、脊髓压迫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由于该病在发病初期并不明显,因此有可能会误诊为其他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时或导致高位截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研究资料显示,中医康复护理能够通过情志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体育锻炼等多种措施来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主要对以上中医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简要阐述了 中医康复护理在脊髓颈椎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康复护理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