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源基因导入对玉米叶片物理性状的影响,为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为转基因玉米的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种植大北农转基因(转CryAb和epsps基因)和大北农(对照)、IE09S034转基因(转CryIE基因)和IE09S034(对照)、808-双抗-12-5转基因(转CryAb/cry2Aj和Gloevo-epsps基因)和808瑞丰-1(对照)3对玉米品种,室内测定了不同时期(苗期、穂期和花粒期)各品种叶片的蜡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及Si、K、Ca、S、P和Cl含量。【结果】转基因玉米的叶片中蜡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维管束埋深较对应的常规亲本品种大,而叶片茸毛密度则较对应的常规亲本品种小。其中,穗期的大北农、IE09S034和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叶片蜡质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7.95%、48.30%和39.31%;IE09S034和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穗期叶片的维管束埋深分别较对照高13.70%和9.21%,花粒期分别高10.81%和14.47%;IE09S034和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8.11%和13.13%,花粒期分别高16.62%和14.61%;大北农、IE09S034和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花粒期叶片茸毛密度分别较对照低17.70%、17.43%和17.78%。3个品种的转基因玉米叶表面元素含量均大于相应的对照。其中,与常规亲本相比,穗期大北农转基因品种叶片中Ca和S含量分别高64.71%和61.18%,IE09S034转基因品种叶片中Si、Ca、S、P和Cl含量分别高110.26%、16.67%、44.44%、46.32%和20.00%,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叶片中Si、Ca、S和P含量分别高34.78%、50.52%、115.47%和20.41%。【结论】外源基因的导入会诱导玉米叶片相关物理性状的改变。

  • 标签: 转基因玉米 叶片 物理性状 元素含量
  • 简介:本文是1998年6月作者在广州召开的国际有害生物学术讨论会上的大会发言稿。撰写本文的主旨就在于促进有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的思想探索与评议。当今在世界各国,甚至在一国之内,对IPM的看法和认识颇不一致。本文内容首先评论这些看法和认识。接着,对IPM实施得好而有成绩的地方,探索它们具有哪些共同性。最后,对理想的IPM所展示的能发挥最佳作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农民参予的IPM研究和怎样把IPM技术交到农民手中。这是未来IPM在很多地区和在很多作物能成功的要素,特别对农业户更有意义。

  • 标签: 发展英文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发展
  • 简介:甘薯小象虫是莆田市甘薯最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为害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甘薯小象虫在我市严重发生原因和为害特点,并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药剂防治等的综合治理技术和办法,提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 标签: 甘薯小象虫 为害特点 综合治理
  • 简介:苹果绵蚜是一种重要的外来人侵性害虫,在世界的各苹果种植区均有分布,对苹果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苹果绵蚜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特点以及各种防治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性育种等,为在我国广大果区对苹果绵蚜进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 标签: 外来入侵性害虫 苹果绵蚜 生物学特性 害虫综合治理
  • 简介:苹果蠹蛾是仁果类水果的重要检疫害虫,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其化学防治、化学生态调控、病毒等防治方法研究较多,但仍不能满足防控该害虫的需要,对新型防控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IT)是一种可控制甚至根除靶标害虫的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但传统SIT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较难区分性别与筛选雌雄虫、辐射不育昆虫的交配竞争力和适合度降低等问题,这些缺陷随着昆虫遗传修饰技术的发展将得以解决,并将在害虫防控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主要防控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通过遗传修饰技术改善SIT的技术策略,并综合分析了我国开展苹果蠹蛾遗传修饰研究情况和将其应用在苹果蠹蛾防控体系中的可行性及优势。

  • 标签: 苹果蠹蛾 害虫综合治理 昆虫不育释放技术 遗传修饰昆虫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