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叙述了1.56m望远CCD照相机的象素格值测定结果和1.56m望远FWHM测定情况。结果表明,1.56m望远的Series200CCD照相机1pixel=0″.0002,而1.56m望远的FWHM值在1″.1-1″.9之间,在国际上是属于较好的一架望远

  • 标签: 天文望远镜 光学望远镜 CCD照相机 象素格值 FWHM值
  • 简介:为了定量估计云南天文台2.4m地平式反射望远在配置新CCD照相机后散射光的消除程度,在B,V,R,I各波段分别拍摄了天顶区附近的晨昏蒙影天空平场。实测表明,如果不同旋转角度所拍的平场取平均,对于视场的绝大部分区域(不包括视场的4个角以及尘粒像斑区域),该望远受散射光的影响为-0.25%~+0.25%;但是对于需要平场精度为0.1%~0.2%的观测工作,该望远有困难。未来使用6000×6000CCD(更大视场)时,散射光的影响有待再次测定。

  • 标签: 2.4m望远镜 CCD平场 散射光
  • 简介:2002年9月12日曾对上海天文台1.56m反射望远新安装的Tek2048×2048CCD照相机的快门函数进行了测定,以供用户使用。还检验了此CCD系统的线性,证明它的线性在整个0—60000adu范围内良好。

  • 标签: 反射望远镜 快门函数 线性 CCD相机
  • 简介: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的#1CCD照相机,在2002年安装时一切正常。之后的十多年间,CCD芯片没变,但控制系统几经维修,其测光性能也几度变化。2004年开始,I波段测光性能发生奇怪退变,CCD上若干小区域的灵敏度下降约3%,并且呈现小的非线性(平场改正无效)。但此现象仅限于I波段,亦即仅涉及近红外光,B,V,R波段均未发现异常。大约在2009-2011年所拍摄的CCD资料,其测光结果呈现严重非线性。何时发生此类严重非线性现象,需要对拍摄的所有CCD资料检测才能确定。2013年对控制系统进行维修后,测光性能基本恢复正常。1.56米望远曾经是中国国家天文光学开放实验室的一部分。现在该望远的所有观测数据已进入中国虚拟天文台,按有关规定,其所有的CCD天文观测资料对整个天文界开放使用。未来潜在用户需要注意其性能变化,以免被误导。

  • 标签: CCD 测光 非线性
  • 简介:由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估计了佘山40厘米天体测量照相望远不同天顶距带内的光谱型差。研究了星等差与观测残差的关系。发现光谱型差和星等差对射电星的光学定位的影响不明显,在归算处理时可以忽略。

  • 标签: 天文望远镜 光谱型差 星等差 射电星 光学定位 射电望远镜
  • 简介:本文收集了43个视超光速源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改进Irene和Reme的统计方法,在同步加速自康普顿散射的构架上,从射电和X射丝的观测结果导出源的多普勒因子δ,并利用相对论射束模型的运动学公式,导出洛仓兹因子υ和喷流与视线的夹角θ。将为些参数以及观测参数代入相对论射束模型的有关公式,计算理论模型预言的光度和亮温度,并与它们的观测值比较,通过它们的相关来检验理论模型。通过比较观测亮温度和理论亮温度,舅图1,它们有很强的相关,Tth=38.5Tob^0.09,相关系数r=0.92,源数目为43,相关检验表明在99.9%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个结果对相对论射速模型是一个支持,亮温度主要分布在10^11-10^12K的范围内。把相对论射束模型预言的理论光度与它们的观测单色光度比较,发现它们没有明显的相关,但去掉8个不大可信δ值和υ值(δ<1和υ>>1)的源后,得到28个源观测光度和理论光度有一定的相产,如图2所示,Lth=4.0×10^27K=Lob^0.39,相关系数r=0.60,源数目n=28,相关检验表明在99.9%的水平上相关,但相关不旭亮温度的相关好。这有可能是Lth的误差来源比Tth多,特别是Tth与υ、β无关,而Lth与υ、β有关。观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关不是偶然的,而是AGN内禀性质的反映,说明理论模型的预言是正确的,这种相关对相对论射束模型是一个支持。

  • 标签: 河外射电源 光度 亮温度 相对论性射速模型 视超光速源
  • 简介:给出了一种高实时的距离门控实现方法,该方法基于高性价比的Spartan-3XC3S200FPGA芯片实现。相比传统的距离门控设计将距离门控计算放在计算机内进行,该方法把运算任务从计算机中抽调出来放在FPGA内部进行,最大程度地保证距离门控系统运行的高精度、高工作频率及高实时。针对此方法的基本原理、运行流程及一些关键部分的实现作出了详细论述,如串口部分及其传输协议,乘法模块的实现以及大气后向散射的避免方法等。

  • 标签: 距离门 Sprtan-3 XC3S200 高实时性 高重复率卫星激光测距
  • 简介:我国VLI网包括上海佘山,乌鲁木齐和昆明3个观测站,以及上海天文台研制的两台站相关处理机,上海佘山和乌鲁木齐站已升级成MK4制式和只使用薄磁带,而昆明站只能使用S2制式,因此,实现相关处理机对不同制式数据和薄磁带的兼容。是我国VLBI网顺利运行的关键,给出了多制式VLBI观测实验和相关处理的初步结果。总结了相关处理机升级后的处理能力。并对相关处理机的下一步发展作简单讨论。

  • 标签: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处理机 磁带格式 兼容性测试 处理能力
  • 简介:本文刊载了北天空个区域(KNO10,NKO27,KNO148)的恒星相对于河外星系的自行(表4)。使用的资料由佘山40厘米赤道仪摄取(见表1)。归算方案见方程(1)。归算中,剔除了大自行的定标星,同时对得系和底片对采用加权法处理。最后结果:在x和y方向,星系平均“自行”的标准差分别为±0″.0017/年和±0″.0015/年;待测星的绝对自行的标准差为±0″.0021/年和±0″.0019/年;AGK3星表星的绝对自行的标准差为±0″.0035/年和±0″.0039/年(见表3)。

  • 标签: 恒星 绝对自行 河外星系 归算 标准差 加权法
  • 简介:基于卡尔曼滤波技术,实现频信标数据资料反演,获得二维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验证算法的可靠,并对背景协方差矩阵的水平相关因子和垂直相关因子以及台站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它们对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效果的影响,得到了相关结论。

  • 标签: 电离层 卫星三频信标 电子总含量
  • 简介:利用GPS双频观测量可获取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ElectronContent,TEC),以监测区域上空电离层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从而可以发现不同尺度的电离层异常。该文采用2004年上海地区GPS综合应用网(SCGAN)以及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CMONC)的部分台站的观测,计算得到1年时间序列的TEC数据,来研究长角地区上空的电离层TEC的变化与活动。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利用高斯权函数和滑动平均等几种数据处理方法,重点分析和讨论了长角地区上空电离层的周日变化、周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性,揭示了电离层冬季异常等现象。同时,通过对1年时间序列TEC进行谱分析,得到了其相应的变化周期。

  • 标签: GPS/TEC 电离层 周日、周年和季节性变化 绝对/相对TEC
  • 简介:首先介绍了嫦娥号任务中,VLBI观测网、VLBI中心的设置和处理流程,然后简单介绍了差分单程测距(delta-differentialone—wayranging,ADOR)处理方法。重点对整个任务期间的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中选出有代表的几次任务进行了说明。

  • 标签: 嫦娥三号 深空探测 VLBI 相关后处理 D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