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评估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水溢出水生生态系统风险,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2882.2—2016《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2部分:水生生态系统》,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分别单独评估了嘧菌酯和噻呋酰胺2种有效成分稻田滴撒方式应用时水溢出水生生态系统风险。其中,TOP-RICE初级暴露模型中有我国连平和南昌2个水稻-地下水暴露场景,每个场景都对分蘖期和拔节期进行分别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嘧菌酯按照申请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生物富集风险可接受,初级风险评估无脊椎动物(急性)和无脊椎动物(慢性)风险不可接受,但经中宇宙研究后,在连平和南昌2个场景点,均为拔节期用药无脊椎动物风险可接受,但分蘖期用药无脊椎动物风险不可接受;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噻呋酰胺按照申请GAP使用,生物富集带来风险可以接受,经初级风险评估风险均可接受。在忽略2种有效成分相互间作用时,初步认为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拔节期按照GAP要求施用时水溢出水生生态系统风险可接受,但应避免在分蘖期用药,以免其中有效成分嘧菌酯水生无脊椎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嘧菌酯 噻呋酰胺 展膜油剂 水生生态系统 TOP-RICE模型 风险评估
  • 简介:使用性腺发育对内分泌干扰作用敏感两栖动物非洲爪蟾作为模型动物,通过考察性别比、性腺整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来揭示乙草胺其性腺发育影响,从而确定乙草胺是否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46/47期蝌蚪经不同浓度(5μg·L^-1、10μg·L^-1、20μg·L^-1)乙草胺暴露处理至变态后1个月,在变态结束后3个月时,解剖性腺、鉴别雌雄并固定性腺做组织切片.实验中对照组所有性腺都为典型卵巢或睾丸,雌性百分率为48.78%(20/41).而乙草胺暴露组却出现了明显异常睾丸,其总体上是睾丸,但又带有部分卵巢特征,在统计性别时将具有异常睾丸爪蟾归为雄性.5μg·L^-1、10μg·L^-1、20μg·L^-1暴露组雌性百分率分别为:57.14%(24/42)、66.67%(22/36)、55.26%(21/38).虽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但乙草胺暴露组中雌性多于雄性趋势和出现带有雌性特征雄性现象,一定程度上却暗示了乙草胺可能对非洲爪蟾性腺发育有雌性化作用.正常睾丸组织学结构应有发育成熟生精小管,其内有各个时期精子囊和生精细胞及精子.但经乙草胺处理爪蟾睾丸却表现出几种明显异常:没有生精小管,相反却像发育早期睾丸一样,充满大量精原细胞,完全没有生精细胞和精子;有生精小管结构,但其内精子囊结构不明显,生精细胞少并且排列混乱,其间有很大空隙;睾丸出现腔隙,并有大量体细胞存在,这种结构与57期卵巢相似;睾丸中出现异常生精细胞,与58期卵巢卵细胞相似;睾丸组织中有明显卵细胞散布.组织学研究发现乙草胺导致睾丸结构证明了乙草胺非洲爪蟾睾丸发育有抑制雄性化作用和雌性化作用,即乙草胺非洲爪蟾性腺发育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 标签: 乙草胺 非洲爪蟾 性腺发育 内分泌干扰物
  • 简介:农药使用会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影响,由此世界各国都采取了风险控制手段预防农药造成生态危害。本文综述了欧洲、美国和日本针对农药开展陆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陆生非靶标生物、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基本方法及生态毒性评价指标。同时分析了农药登记管理陆生生生物生态毒性及风险评估中存在科学问题,且提出了方法学发展方向。

  • 标签: 农药 陆生生态系统 生态毒性 风险评估
  • 简介:为探讨截干和施肥檀香紫檀(Pterocarpussantalinus)、大果紫檀(P.macrocarpus)和囊状紫檀(P.marsupium)促萌条影响,设置4种截干高度(30cm、50cm、70cm和90cm)和3种施肥方式(复合肥、尿素和复合肥+尿素)其促萌芽条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截干高度萌芽条数量为7.4个/株-19.0个/株,芽长为26.8cm-48.7cm;3种施肥方式萌芽条数量为8.6个/株-19.6个/株,对照组15.4个/株,芽长为26.6cm-51.6cm,对照组41.6cm.结果表明截干高度3种紫檀属树种萌芽条数量具有显著影响,截干高度越高,萌芽条数量越多,但截干高度其芽长未达到显著;施肥萌芽条数量和芽长均无显著影响,但施用肥料一定程度促进芽长增加.

  • 标签: 促萌 截干 施肥 紫檀属
  • 简介:为考察多环芳烃芴斑马鱼毒性效应,将斑马鱼成鱼以及0hpf(孵化后0h)和10hpf(孵化后10h)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芴溶液中,观察各时间段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各毒理学终点半数效应浓度(EC50)。结果表明,成鱼、0hpf胚胎、10hpf胚胎48h-LC50分别为4.013、6.074、28980mg·L-1,三者致死敏感性为成鱼〉0hpf胚胎〉10hpf胚胎。芴毒性作用主要发生在胚胎分节期(10h)之前,0hpf胚胎各项指标敏感性依次为:36h心率异常〉48h心包囊肿〉24h无主动运动〉48h卵黄囊水肿〉24h发育阻滞。斑马鱼芴染毒最敏感指标为36h心率异常,0hpf胚胎心率值随染毒浓度增大而减小,并在8mg·L-1达到抑制峰值,心率最大抑制率为41.3%。芴主要作用于斑马鱼胚胎心脏器官组织。

  • 标签: 多环芳烃 斑马鱼 发育 毒性比较
  • 简介:淡水底栖动物花翅羽摇蚊(Chironomuskiiensis)幼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沉积物中六氯苯(HCB)其28d慢性毒性效应,观察摇蚊幼虫存活情况和活动行为,死亡率、羽化率和羽化时间为受试终点,计算28d试验后沉积物中HCB摇蚊半数致死浓度(1ethalconcentration50,LC50)以及50%羽化时间(50%emergencetime,EmT50)。结果表明,HCB摇蚊28dLC50为59.8mg·kg-1,摇蚊羽化率半数效应浓度(halfmaximaleffectiveconcentration,EC50)为59.8mg·kg-1。与大多数污染物不同,HCB有促进摇蚊幼虫筑巢行为和羽化作用,随着HCB染毒浓度升高,摇蚊幼虫筑巢行为加强,EmT50缩短。暴露于高浓度HCB(〉21.6mg·kg-1)时,摇蚊EmT50与对照相比明显缩短,尤其雄性摇蚊影响更大。但与对照相比,HCB羽化摇蚊性别比没有很大影响。

  • 标签: 六氯苯 花翅羽摇蚊 沉积物 慢性毒性 羽化率 羽化时间
  • 简介: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电学和光学性质、超大比表面积以及潜在生物相容,在材料和电子产业、能源、环境以及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石墨烯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也随之引起日益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细胞毒性、毒性影响因素和毒性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通过气管滴注、吸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方式进入体内,通过机械屏障、血脑屏障和血液胎盘屏障积累在肺、肝、脾部位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目前有关石墨烯毒性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损伤、DNA损伤、炎性反应、凋亡终点及氧化应激参与复杂信号通路,不同石墨烯纳米材料浓度、尺寸、表面结构和官能团石墨烯生物毒性影响不同。鉴于当前该领域研究局限性,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石墨烯材料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标签: 石墨烯纳米材料 动物毒理学 细胞毒性 影响因素 毒性机制
  • 简介:水体重金属污染较难处理,且会对水生物造成严重影响。为探讨水体中重金属对藻类毒性影响,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铬(Cr^3+)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r^3+普通小球藻生理、生化特性影响,检测不同浓度Cr^3+小球藻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小球藻最优生长温度为31℃。此条件下,Cr^3+浓度为3mg·L^-1时,小球藻生物量最大。Cr^3+浓度低于3mg·L^-1时,Cr^3+能促进小球藻生长,且藻细胞中光合色素、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逐渐增加。当各胁迫组Cr^3+浓度超过3mg·L^-1时,随着Cr^3+浓度提高,C.vulgaris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藻细胞光合色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MDA含量持续增加,SOD和脯氨酸则表现出先持续增高后降低(Cr^3+浓度为7mg·L^-1时)趋势。证明不同浓度Cr^3+小球藻生理生化特性有不同程度毒性效应。

  • 标签: 铬(Ⅲ)胁迫 普通小球藻 生长抑制 氧化损伤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安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探讨纳米氧化铝斑马鱼幼鱼早期运动行为影响,本研究将受精后6h(6hpf)斑马鱼胚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3培养液)、纳米氧化铝组(12.5、25、50、100μg·mL^-1)。采用6孔板染毒,每组160颗卵,共8个孔,每孔20颗卵/10mL试液,染毒液更新周期为1d。观察急性毒性和运动行为。结果显示,各纳米氧化铝组无明显急性毒性;运动行为检测发现,25、50、100μg·mL^-1纳米氧化铝组受精后6d幼鱼(6dpf)黑暗状态下运动速度、运动距离、趋触程度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在6dpf幼鱼强光刺激惊恐逃避反射试验中发现,各组幼鱼在光照1min内运动速度较光照前黑暗期均明显下降(P〈0.05),但25μg·mL^-1和100μg·mL^-1浓度组在光照时速度下降得更慢(P〈0.05);关闭光源后,各组幼鱼运动速度都会上升,但25μg·mL^-1和100μg·mL^-1浓度组在打开光源后速度上升得更慢(P〈0.05)。上述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可以影响斑马鱼幼鱼早期运动行为。

  • 标签: 纳米氧化铝 斑马鱼 运动行为
  • 简介:研究了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存活、生长和免疫影响.96h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在助溶剂Tween20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DMP、DEP、DBP和DOP水平升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为40.33、35.29、25.48、19.14mg·L-1,30.52、23.45、16.96、15.38mg·L-1,7.51、6.97、6.57、6.06mg·L-1和6.85、5.87、5.01、4.47mg·L-1;DMP、DEP、DBP和DOP凡纳滨对虾安全浓度随塑料增塑剂碳链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11、4.15、1.80和1.29mg·L-1.90d慢性毒性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血清蛋白含量、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以对照组和0.0400mg·L-1助溶剂Tween20处理组最高,而且显著高于1/100倍DMP、DEP、DBP和DOP安全浓度处理组(p〈0.05).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塑料增塑剂 存活 生长 免疫
  • 简介:纳米Fe3O4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生物医药、生物靶向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高梯度磁分离器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其潜在生物毒性也备受关注。为研究纳米Fe3O4生物体可能造成氧化损伤,昆明小鼠为受试体,设置5、10、20和40mg·kg-14个染毒组,腹腔注射染毒7d后,测定小鼠肺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纳米Fe3O4染毒剂量升高,肺组织ROS和MDA含量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均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剂量≥10mg·kg-1,肺组织RO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20mg·kg-1,肺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40mg·kg-1,肺组织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较高剂量(≥20mg·kg-1)纳米Fe3O4颗粒材料会引起小鼠肺细胞氧化损伤。

  • 标签: 纳米FE3O4 小鼠 氧化损伤
  • 简介: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了铅和甲基对硫磷海水水质基准低值和高值,并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铅和甲基对硫磷相关标准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尚缺乏充分科学证据说明我国现行海水水质标准可以为我国海洋环境中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适当保护,不同污染物标准定值存在着一定程度“欠保护”和“过保护”问题.此外,结合我国近岸海水水质监测资料,在剖析了海水水质标准定值合理性基础上,我国今后海水水质基准和标准研究进行了展望,给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 标签: 甲基对硫磷 海水水生生物 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 简介:为了研究镉胁迫不同大麻生长影响,以来自山西大麻M1和来自甘肃大麻M2、M3为材料,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大麻SPAD值、光合参数、不同组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影响及不同地点株间差异。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降低大麻SPAD值,及其光合能力,且不同植株间存在显著差异,M1受抑制严重;镉胁迫使大麻地上部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根系、叶片和籽粒淀粉含量显著降低。镉含量分析结果显示,镉主要滞留在根系中,其中M1镉积累量最高;镉胁迫显著抑制了大麻M1根系锰和铜元素吸收,同时也影响了其在地上部各器官分配和积累,降低了M3锌元素吸收。镉大麻影响因大麻不同植株间及组织部位而异。

  • 标签: 镉胁迫 大麻 光合参数 碳水化合物 矿质元素
  • 简介:为了研究气态甲醛GSNO还原酶(GSNOR)上调作用是否通过GSH途径,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染毒方式,检测了0、3.0mg·m^-3甲醛暴露小鼠以及3.0mg·m^-3甲醛暴露同时腹腔注射α-硫辛酸小鼠肺泡灌洗液中GSH浓度和GSNOR活力.结果表明,3.0mg·m^-3甲醛暴露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肺泡灌洗液中GSNOR活力极显著上升(P〈0.01),同时GSH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α-硫辛酸注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GSNOR活力较3.0mg·m^-1甲醛暴露小鼠有极显著下降(P〈0.01),同时GSH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甲醛暴露下,GSNOR与GSH呈相反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气态甲醛可以通过GSH途径调节GSNOR表达.甲醛GSNOR上调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氧化胁迫进行,这可能是理解GSNOR在气道中调控基础.

  • 标签: 气态甲醛 GSNO还原酶 氧化胁迫
  • 简介:水体沉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污染将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全面的水体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为环境污染修复与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已有文献报道了多种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其中,证据权重法通过不同证据进行测定与整合,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不足,可以对沉积物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本文对证据权重法中化学分析、生物毒性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3种证据测量方法、赋权方法、证据整合与信息解译方法进行了系统评述,并以淡水河为例介绍了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整合数据进行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 标签: 沉积物质量评价 沉积物质量三元法 信息整合方法 证据权重法 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
  • 简介:建立人皮肤模型检测杀菌类农药腐蚀/刺激,探讨体外皮肤模型替代农药动物皮肤安全评价实验可行和影响因素。使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鼠尾胶原混合培养模拟真皮层,在真皮层上接种人角化细胞,经气液培养形成表皮层。通过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测定鉴别化合物腐蚀/刺激,并比较体外皮肤模型和动物测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皮肤模型十种农药腐蚀测试中,与动物安全评价测试结果完全一致。在刺激试验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a(IL-1a)作为检测终点提高了体外皮肤模型灵敏准确,人皮肤模型和动物测试结果一致达到80%。研究表明,构建的人皮肤模型在对杀菌类农药腐蚀/刺激测试中初步表现出较好性能,作为动物替代方法进行农药品安全评价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人皮肤模型 腐蚀性 刺激性 杀菌类农药 IL-1A
  • 简介: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草药方剂预防母猪繁殖障碍疫病的确切效果,选择经产母猪90头,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各用1个试验药方2个试验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产死胎比率分别高于试验组6.7%、10%,产木乃伊比率对照组为3.3%,2个试验组均为正常;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对照组(16.6%)相比,2个试验组分别降低了10%、6.6%;平均窝产仔数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16、1.01头.由此可见,试验药方配伍合理,使用后效果确实,推荐在生产中使用.表2,参8.

  • 标签: 母猪 中草药 繁殖障碍
  • 简介:铬(chromium)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导致急慢性中毒,具有神经毒性、基因毒性、致癌和免疫毒性。了解六价铬(hexavalentchromium,Cr(Ⅵ))细胞毒性,进一步探究Cr(Ⅵ)毒作用机制,可为防治Cr(Ⅵ)人群健康损害提供实验依据。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dependentanionchannel-1,VDAC1)参与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影响细胞凋亡;同时VDAC1也是BCL-2家族重要结合位点,它可与BAX/BAK相互作用形成孔道,使线粒体内凋亡相关蛋白,如细胞色素C,进入胞浆,引起细胞凋亡。但VDAC1影响细胞凋亡的确切路径与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使用L02人正常肝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慢病毒包装法建立VDAC1低表达细胞系,检测在相同浓度Cr(Ⅵ)处理条件下,与非染毒组相比,不同受试细胞生存率、凋亡情况、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生成量、线粒体功能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与VDAC1正常表达细胞相比,VDAC1低表达组在Cr(Ⅵ)染毒情况下,细胞生存率升高,凋亡率下降,细胞内ROS生成量减少,MPTP活性增加不明显,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和AIF含量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VDAC1参与了由六价铬诱导线粒体依赖肝细胞凋亡,并且抑制VDAC1表达可减轻因Cr(Ⅵ)暴露而引起L02肝细胞损伤。

  • 标签: 六价铬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凋亡
  • 简介:为研究大豆肽湘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湘黄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A组(对照组,不添加大豆肽)、B组(大豆肽:0.4%)、C组(大豆肽:0.8%)、D组(大豆肽:1.2%)饲料,实验期为42d.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其中B组和c组增重较佳,育雏结束时,平均体重分别为350.06g和349.00g,显著高于A组和D组,料肉比C组最低,为2.49,显著低于A组和D组;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其中c组和D组较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添加大豆肽降低胸肌肌肉滴水损失.滴水损失为C组〈B组〈D组〈A组;添加适量大豆肽提高湘黄鸡育雏期经济效益,其中B组利润最高,为5.62元/只.综合生产、肉品质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大豆肽适宜添加量为0.4%.表5,参14.

  • 标签: 大豆肽 湘黄鸡 育雏期 生产性能 肉品质 经济效益
  • 简介:宜香优2115(YX),川农优华占(HZ),F优498(FY)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模拟重金属镉污染,研究不同混作方式和单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和物质积累差异.结果表明:两两混作模式和三品种混作模式下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均比单作模式下低;光合作用受混作处理影响不大,但4种混作处理下地下部可溶性总糖含量均较单作下显著升高,而地下部淀粉含量在HZ与FY混作以及三品种混作下显著升高,HZ升高程度最大.因此,在重金属胁迫下,混作栽培比单作栽培受到胁迫压力更大,且不同品种适应不同.

  • 标签: 重金属 栽培模式 水稻 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