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以周绍良副会长为团长,游骧副秘书长为副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友好访朝团一行五人,应朝鲜佛教徒联盟中央委员会(以下简称“朝佛联”)的邀请,于7月2日至13日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受到“朝佛联”的热情接待,访问成功,我们满载着朝鲜人民的高义友谊而归。当7月2日下午代表团抵达朝鲜首都平壤时,就受到“朝佛联”黄副委员长、沈秘

  • 标签: 朝佛 周绍良 中国佛教协会 副团长 法门眷属 佛教界
  • 简介:僧肇将认识主体分为人与圣人,二者都有能动的构造观念的能力,他们的差别在于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常人只能认识“相”,而圣人却能认识到“实相”。“相”相当于现象,“实相”相当于本质,它们是一物之两面。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随认识层次的深入可分为三个阶段:主客二分、主客统一、主客同一。在主客同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差别消失了,人达到了“物我俱一”的境界。

  • 标签: 僧肇 圣人 实相 主体 客体
  • 简介:本文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对南传佛教国家的近代反殖民主义历史和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之后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简略的考察,文中利用了西方学者在当地社会的调查材料。作者认为现代化本身的定义并不是举世认同的,应该允许有不同民族的现代化解释。现代化除了政治参予面的扩大,经济技术的进步,更应有精神传统的继承,佛教便是传统之一。由于宗教本身包含了价值体系、信众和实践活动,佛教与现代化相互影响就是积极和消极并存的。佛教与现代化进程决不会相背而行,在核心价值观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可以相互适应,相互融洽。

  • 标签: 南传佛教 宗教 现代化进程 上座部佛教 关系考察 缅甸人
  • 简介:本文援引鲁西南两村民间信仰的具体调查个案,对于宗教和迷信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在中国汉族地区,人为宗教和祭祀类迷信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共生共存的特征,其区别也仅仅是就其形式而言的。

  • 标签: 民间信仰 山东 宗教活动 祭祀 迷信活动 意识形态
  • 简介: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唐朝正式传入中国,至清朝乃至现代,历朝最高统治阶层以至一些士大夫,从来就不是旁观者,而是或积极或消极地对这种文化的进入作出种种反应,基督教与晚清政治文化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这一方面,作初步探讨。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政治文化 纪略 教务 李鸿章 晚清
  • 简介:贾菩萨派以金末元初邢台大开元寺住持万安广恩为开创祖师,实际是由万安广恩的门人、弟子奉朝廷旨意而创设的佛教教团。该派在元明时期有独立的传承和专属寺院,且已使用字派为僧尼取名。其内部的师徒传承关系主要通过祝发、受戒两种途径建立,是独立于禅宗五家之外的派别,不是典型的剃度宗派或传法法派。贾菩萨派对明清佛教的重要影响表现在:部分禅宗法系以其字派为基础续演新的字派。

  • 标签: 贾菩萨派 字派 师徒传承 明清禅宗
  • 简介:世间万灵之和谐,建筑于天人合一的大厦之巅;天人合一之境界,架构于清净恬淡的基石之上;清净恬淡之秉性,渊源于平和心灵的涵养之中。每个个体的心灵纯洁与否,与人间的和谐,以及世间天地人的和睦相应,有着莫大的关联。佛法特别注重心灵涵养给予社会、自然那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力。佛教净土教义一再将国土之清净的基础安立于众生自心清净之上。

  • 标签: 心灵 融洽关系 和谐 佛教 纯洁 随想
  • 简介: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宗教的发展进程中,不同学派、教派的形成、发展、分化与重新整合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就伊斯兰教而言,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不同教派、学派的此起彼伏、推陈出新也是一直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教派、门宦关系问题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伊斯兰教的教义思想、礼仪修持、历史变革及文化变迁等内容,而且与当代民族、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教派 门宦 吴忠市 社会文化现象 宁夏
  • 简介: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习总书记有关"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系列讲话精神时,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举办"民主办教"研讨会,研讨如何引领当今中国天主教适应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并积极融入和促进中

  • 标签: 中国天主教 法治中国 传播史 刚恒毅 利玛窦 宗徒
  • 简介:五代时期的继颥大师是刘守奇之子;刘守奇为刘守光之弟,因刘守光囚父杀兄夺位而亡入契丹。继颥大师出家时间,也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刘守光被杀之年,而是此后27年,值中年出家。继颞之父刘守奇的契丹经历及其弟在契丹的显赫,是北汉任命继颥为鸿胪卿,修复与契丹关系的重要原因。从继颗与辽朝密切的关系渊源,以及契丹宁王夫妇礼遇继颚弟子睿谏,可以发现五台山佛教圣地对辽朝皇室的佛教信仰产生了直接影响。

  • 标签: 继颥 五台山 北汉 辽朝佛教
  • 简介:“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我与你们和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

  • 标签: 《雅歌》 诗意 人类 悲剧
  • 简介: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空前兴盛并日益世俗化,佛教信仰广泛地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佛菩萨信仰中,不同的神灵司职不同的领域,由于民众所遇到的生活事物不同,大都会从个人的自身利益出发去信仰某一神灵,这种信仰的流行往往也伴随着造像的产生。有时不同佛菩萨共同出现的组合,更能得到大众普遍的崇敬与膜拜,因此在民间信仰生活中,许多是以多尊像同时出现的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的祈求。本文即以地藏菩萨像为主轴,通过对石窟造像的组合形式、题记和相关文献的研究,说明地藏菩萨与西方净土信仰的关系

  • 标签: 地藏造像 造像组合 西方净土信仰 地藏十王变相
  • 简介:印光大师以佛家慈悲济世的情怀,在其文钞中多次提出因果在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因果是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根本,也是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印光大师的因果思想对净化人心、净化社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繁荣,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印光 因果 格致诚正 家庭教育
  • 简介:一、汉语"剎"的来源汉字"剎"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像"塔"(专门为了音译犍陀罗语thuba或thuva[梵语stūpa]而造出的汉字)、"魔"(Māra)、"鬘"(mālā)等一样,"剎"是专门为了音译印度古代语ksat、kset而造出的汉字。所以东汉代的佛教徒把"武士阶层"义的ksatriy(a)译为"剎利",把"田地"义的ksetr(a)译为"剎",三国时代以后把"瞬间"义的ksana译为"剎那"。

  • 标签: chattra 朝鲜语
  • 简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日佛教学者对房山云居寺辽、金两代刻有《千字文》编号的石经和辽代《契丹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是其中关于《契丹藏》和辽、金刻石经之本藏部分(第1-480帙)的编目问题,以及辽、金对经之本藏部分所据底本的问题,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学者们曾经提出过一些看法,如《契丹藏》是据五代石晋时可洪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进行编目;“辽刻房山石经是以《契丹藏》为底本的复刻本”,但是近十年来,我们经过《中华大藏经》的编辑、校勘,对上述看法发生质疑,认为上述的观点有不正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值得商榷。

  • 标签: 契丹藏 房山石 《中华大藏经》 世界宗教 千字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文章通过对广西近代民族地区圩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宗教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宗教所具有的特殊感召力和聚集功能对于近代民族地区乡村市场的发育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宗教也从圩镇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大的物质支撑,进一步扩展了其传播和影响范围,由此对民族地区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近代 民族地区 圩镇 宗教因素
  • 简介:今年6-7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在德国科隆市和巴伐利亚州的诺因代特尔绍市举办“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科隆的展览是应德国福音教会联合会(EKD)邀请,在德国基督教信徒大型集会新教“教会日”活动期间和活动场地内举办,展期3天。随后,应德国巴伐利亚福音信义会的邀请,展览转赴诺因代特尔绍市举办,展期持续一个多月;

  • 标签: 中国教会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圣经 中国基督教协会 巴伐利亚州 基督教信徒
  • 简介:本文将以公元2世纪至尼西亚公会议前期这段时间为界,梳理希腊化的护教士、教师们围绕父与子(道)在本质同一、统一问题上的争议,分析为在此神学背景下催生的亚流次位论(Subordinationism),探其理论在父子关系同一、统一争论上的界定及其延伸的问题,寻其背后之新议。

  • 标签: 希腊化 统一 同一 亚流次位论 父子关系 界定
  • 简介:本文以对云南省麻栗坡县蓝靛瑶过法仪式的田野调查为中心,采用文本研究与宗教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地蓝靛瑶过法仪式中"师""道"二派的分工与合作,发现了其"道阴师阳"的内在关系结构。此外,本文还深入考察此结构在瑶族"生死轮回"过程中救度个体与家族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师""道"二派共同建构了蓝靛瑶生命周期的完整救度链。

  • 标签: 过法 师派 道派 道阴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