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的深入和元认知研究的兴起,阅读理解监控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成为阅读认知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国外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形成了一套有益的研究方法,积累了不少成果和经验,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和颇有成效的实验效果。本文主要对阅读理解监控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及有关结论作一简要综述,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借鉴。一、阅读理解监控的研究方法所谓阅读理解监控,是指阅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理解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的调节。诸如确定阅读理解的目的、明确阅读理解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和策略,安排具体步骤,对阅读理解活动过程实施监控,自我检验是否已经达到阅读理解的目标,找出理解上的不足和

  • 标签: 阅读理解监控 研究方法 研究综述 研究者 口语报告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
  • 简介:<正>运动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属于一种与身体形态、机能有密切关系的大肌肉运动。它不仅与神经感觉系统有关,而且与肌肉活动关系密切,为此,运动学习是与肌肉反应或运动机能有关的学习。有些动作技能学习过程大多是以适应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的协调关系的改变为主的,这种学习叫做知觉运动学习或感觉运动学习。关于运动学习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初报导过射箭理想训练条件和杂技技能长期保持的研究,在

  • 标签: 知觉运动学习 理论模式 学习模式 运动机能 学习者 运动技能
  • 简介:1.引言认知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认知主要实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个体的一般能力倾向。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的过程。元认知处于认知之上,调节和控制个体对问题的思维。个体会运用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认知策略主要引导个体对目标的实现,而个体主要运用元认知策略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元认知策略 信息加工过程 综述 题解 认知过程 思维过程
  • 简介: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多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 标签: 网络成瘾 成因 青少年 综述
  • 简介:认知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认知主要实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个体的一般能力倾向。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的过程。元认知处于认知之上,调节和控制个体对问题的思维。

  • 标签: 元认知 信息加工过程 综述 题解 认知过程 思维过程
  • 简介:2016年,宗教心理学学科继续平稳向前发展,成绩显著。学科发展理论和实践并重,理论层面上开始宗教文化心理学探索,研究方法取向丰富多样,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学者队伍多元包容,包括宗教学界、心理学界和宗教和心理工作者,研究人数持续增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整合研究的效果显著,共同为推动探索中国的宗教心理学而努力。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综述 文化心理学 宗教学 工作者
  • 简介:近年来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探讨成了刻板印象研究领域的新研究方向,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成为社会认知领域的新课题。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是指人们对职业进行性别划分和性别归类的趋向。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相当有限,采用的实验和调查研究也停留在起步阶段。本文对职业性别刻扳印象研究的模型及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IAT)
  • 简介:主观幸福感,即人们对他们生活的情感性和认知性评价,包括大多数人所谓的幸福、平静、成就和生活满意度。人格特征,特别是外向性和神经质,被认为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主要因素。虽然人格能解释相当数量的主观幸福感的变异,但是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因果联系还没有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人格 生活满意度
  • 简介: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法,全面论述家庭诸要素如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生活及心理气氛、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态度、家庭职业、父母家长的期望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与影响。

  • 标签: 家庭因素 儿童 社会化
  • 简介:第二外语的习得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重要,但是即使能熟练使用第二外语的个体在理解情绪性信息时,也会发现二外中的所含有的情绪强度远小于母语,这一现象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情绪启动范式、情绪stroop范式、内隐翻译启动范式、情绪词汇判断任务和记忆任务这些不同的实验范式为视角,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综述和展望。

  • 标签: 情绪性 相互作用 第二语言 综述 第二外语 启动范式
  • 简介:情绪的产生通常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变化。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形成了不同的生理反应。该文综述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大脑中的反应差异,归纳了相关的研究结论和存在的争论,并指出寻找敏感情绪指标、脑功能定位、情绪调节等三个方向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显著的推动情绪研究的进步。

  • 标签: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大脑反应 差异
  • 简介:近十年来关于农民工心理状况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民工心理现状、造成农民工心理困境的原因、应对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对策等,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农民工心理问题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农民工与农民、农民工与城市下岗工人以及不同地域的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别缺乏比较研究。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不足之处。

  • 标签: 农民工 心理 综述
  • 简介:针对高校中存在的少数群体学生与非少数群体学生的成绩差异,Steele和Aronson(1995)首次提出刻板印象威胁概念,认为刻板印象威胁是个体所经历的一种风险,处于该风险中的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他们还指出这是一种情境性威胁。即使对于能力高的个体而言,这种威胁经历也会导致表现下降,本文通过以往的测验说明刻板印象威胁是如何消极地影响表现结果的,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说明,对结果的消极影响可能由一些直接的中介变量引起.因此,本文的目的是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建议,以便能更直接地理解这些测验的机制。实际上.从数据入手研究这个领域有很大的空间,就评判尺度而言,没有一个单独的中介变量能完全解释刻板印象威胁与表现不付佳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刻板印象威胁 表现目标定位 机制
  • 简介:校园中的欺负现象是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攻击行为,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心理学者对该现象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我国现行研究的关注点多为欺负者和消极的受欺负者,而对欺负/受欺负者的心理特点和旁观者在欺负现象中的作用未给予太多的重视.该文拟从欺负\受欺负者和旁观者这两个群体入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相关学者对这方面的关注.

  • 标签: 受欺负者 旁观者 心理学 欺负现象 中小学 行为特征
  • 简介:国外基于拼音文字的众多实证研究发现有阅读困难的儿童可能存在语音记忆方面的缺陷,表现为对文字信息而非视觉空间信息的存储困难。然而,关于普通儿童汉语识字能力方面,虽不少研究探讨到了工作记忆在其中的重要贡献,但目前为止依然对语音与视觉记忆在当中的角色没有一致的定论,也尚未有一篇元分析研究整合过过往的实证文献。因此,本文尝试采用元分析的方法试图澄清两种不同的工作记忆在儿童习得汉字中的不同功能。结果发现,工作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整体相关为0.24;语音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相关是0.34,而视觉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相关仅有0.14。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以Wagner和Torgesen为代表的"泛语音论"的推测,也符合Perfetti和Dunlap(2008)的普适性的语音原则的预期,表明汉语阅读中代表着语音加工技能的语音记忆依然是汉字习得的核心驱动器。

  • 标签: 语音记忆 视觉记忆 汉语识字 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