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前苏国家的经济转轨已走过近10的历史。经历了10年的经济转轨后,一些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并持续增长,一些国家仍处在艰难的探索之中;一些国家建立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新框架,一些国家却仍受制于旧制度的遗产。如同我们对前苏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深层次原因仍在寻根究底一样,转型国家的经济转轨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

  • 标签: 前苏东国家 经济转轨期 经济体制 政治问题 经济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 简介: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产生贸易创造及贸易转移等效应。在实践中,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典型的区域经济体,其成功的经济一体化已经证明了关税同盟理论的正确性。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中东欧十国正式加入欧盟将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及地区产生怎样的经济贸易影响?本文将从主要从美国、俄罗斯、发展中国家三方面出发,从实务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欧盟扩的对外经济贸易影响。

  • 标签: 欧盟 欧盟东扩 对外经济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转移
  • 简介:<正>歐洲共同市場歐洲經濟集团歐洲經濟集团(以下称为歐洲集团)是由1957年3月25日签字的罗馬条約产生的,同年秋經六个会員国的政府(比利时、法国、西德联邦共和国、意大利、卢森堡与荷兰——以下称6国)批准后,于1958年1月成立。

  • 标签: 联邦共和国 意大利 比利时 亚洲 卢森堡 法国
  • 简介: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总体发展顺利,但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实力的关键作用,通过实力的成功运用消除双方合作的各种障碍,解决好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国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东亚地区机制建设这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软实力 中国 东盟 区域合作
  • 简介:围绕实力观和实力战略的热议源于全球化推动的世界历史性变迁。较之硬战略,战略日益显示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战略包括、硬实力两个方面,其核心要素是硬、实力的正向使用。实力本身不是万能之药,其作用有限,在推进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防止片面夸大软实力的重要性而忽视硬实力的发展,防止片面的理想主义情绪。今后要吸取以军事和征服为硬对抗轴心的美国硬战略的教训,在传统硬战略的基础上推进战略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战略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中国必须强调在7个领域内的重点,特别需要加强硬实力使用领域的有效对策。

  • 标签: 世界变迁 新实力观 实力战略变革 硬战略 软战略
  • 简介: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历经死敌-好友-伙伴-对手的多般变化。近年来,围绕着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美国在欧洲新建军事基地、欧洲常规力量部署以及能源领域的矛盾冲突,俄关欧三方关系复杂,尤其在北约扩问题上,各方的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

  • 标签: 俄罗斯 美国 欧洲 北约东扩
  • 简介:约瑟夫·奈的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 标签: 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观
  • 简介:本文试探析欧盟地区发展政策与即将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CEECs)经济一体化关系的问题。本文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明显滞后,在完全经济一体化所要求的政策的调整和协调方面,与之前加入的其他国家相比,CEECs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在一体化的进程中,极有可能受到所谓的“不对称冲击”的影响。因而,欧盟地区发展政策可能成为一种政策工具被中东欧诸国家利用。但其目标不是地区经济收敛,而是重点扶持优势地区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首先,我们分析这些国家溶入欧洲经济的程度,然后探讨成功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和地区发展政策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得出结论。

  • 标签: 欧盟 东扩 经济一体化 地区发展政策 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
  • 简介:以稳定,安全和繁荣为主要目标的欧盟扩是欧洲一体化当前发展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中东欧政治经济转轨国家在强烈的“回归欧洲”意识驱动下,纷纷申请加入欧盟,但是,扩进程中,欧盟内部长久积存的问题,如机构体制和决策效率问题,有限的预算与利益分享不均等矛盾,将随着扩大而更加凸现,同样,中东欧国家能否达到欧盟提出的入盟标准以及加入后能否与原成员国在价值观,社会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全聚合,这个问题还有待观察,事实上,欧盟成员国和申请国双方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经济,文化,宗教差异,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协调和磨合过程,因此,无论欧盟想实现“大欧洲”梦想也好,还是候选国极力想成为“欧洲大家庭”中名副其实的一员也好,它们的期望与现实目前至少是有一定距离的。

  • 标签: 欧盟 期望差异 东欧国家 中欧国家 欧盟东扩 欧洲一体化
  • 简介: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力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柔韧的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亲和的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力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 标签: 凝聚力 软实力 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随着当代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由单一的“硬实力”指标转变为“软硬兼施”,对“实力”的研究也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1917年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时74年的短暂历史中,苏联实力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舆论这一宣传工具,无论在热战或冷战时期都起到了传达政令、强化意识形态和激励士气的作用,为苏联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苏联 软实力 舆论
  • 简介: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 标签: 《印度时报》 中国文化软实力 认知
  • 简介:欧盟扩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上的一件大事,中东欧的10个候选国将被纳入欧盟的范畴,这对于欧盟现有成员和中东欧国家本身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使其对外贸易地理流向发生变化。本文从欧盟对外贸易在区域内外的分配和区域外部各国问的分配两个层面对影响贸易地理流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欧盟 对外贸易地理流向 区域内部贸易 区域外部贸易 欧洲一体化
  • 简介:外交政策是凸显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要素之一,外交政策是否合理、明智和有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实力的发挥。20世纪40-60年代苏联对东欧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友好援助到强硬控制的变化过程,与此相伴的是苏东关系的渐趋紧张和苏联实力的由盛转衰。

  • 标签: 苏联 东欧 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