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国家承认”的性质和作用,法学界历来就有“构成说”与“宣告说”两种意见。前者主张“国家承认”是新国家取得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必备条件,后者主张“国家承认”只具备形式上的宣告意义。事实上,“国家承认”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项法律行为,在新国家取得国际法律地位上具有构成性的重要作用。提倡“构成说”,反对“宣告说”,有利于我国在现实外交斗争中排斥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

  • 标签: 国际法 国家承认 构成说 宣告说
  • 简介:一、欧盟体制面临严峻挑战欧盟体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简单地说,五十年代初为实现有限一体化目标而设计的共同体体制,已不再适应当前欧洲一体化本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它正面临着一些十分严峻的挑战。

  • 标签: 欧盟 体制改革 权力集中 民主赤字 国家主权 发展模式
  • 简介:中国和印度都是高等教育大国,在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上各有特点,又有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相互借鉴。

  • 标签: 中国 印度 高等教育 体制 比较
  • 简介:<正>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是一些发展较为“顺利”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有丰富的重要原料、能源与森林资源,有肥沃的土地(其中有的国家已达到粮食自给,有的国家也已接近自给),有相当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在这些国家,居民的文化程度、职工与技术干部的业务素养都比较高。

  • 标签: 东盟国家 外债 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国家联盟 成员国 经济基础设施
  • 简介:<正>南亚地区是我国的近邻,由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不丹王国、印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尼泊尔王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七国组成,除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外,其余四国都与我国西南山水相连。一、土地南亚地区陆地面积约430多万平穷公里,陆地面积最大的是印度,为295.24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巴基斯坦,为80.3万平方公里,以下依次是尼泊尔,为14.5305万平方公里,孟

  • 标签: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 尼泊尔 马尔代夫 国民生产总值
  • 简介:本文论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的开发既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安全,但又会引发利益冲突,这一问题的“安全化”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安全化”是各方利益相互博弈以达成妥协的过程,也是一种合作安全的社会建构过程。通过“安全化”,在横向关系上,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彼此间展开利益的讨价还价而逐渐达成妥协与合作;在纵向关系上,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权益得到国家的关注。但本文也同时指出,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争端最终走向“去安全化”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它与“安全化”过程构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东南亚国家关系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安全化
  • 简介:一直以来,佛教所强调的是“忍耐原则”与“和平主义”。但是在斯里兰卡,大多数的僧伽罗佛教徒却信奉族群中心主义,有时候甚至是暴力主义。僧伽罗佛教国家主义者强调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国家,僧伽罗佛教徒是国家中唯一合法的族群身份,如果赋予其他宗教以平等地位,那么斯里兰卡将会变为一个世俗国家。本文认为,如果这一根植于僧伽罗佛教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日益制度化为国家政策,那么斯里兰卡的族群冲突可能会重新爆发。斯里兰卡的国家意识形态赋予了僧伽罗佛教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并将其对少数宗教族群的歧视、排斥与镇压加以合法化,这将进一步妨碍国家政治的改革进程。

  • 标签: 佛教国家化 宗教对抗 佛教政党 国家意识形态 族群政治
  • 简介: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面临着经济转轨、政治转型的艰巨任务,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然要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改革。然而,“行政改革”这个词汇正式出现在俄罗斯公开的官方文件中只是在1997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社会和政权系统内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不意味着俄罗斯对这个问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都非常清楚: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就不能取得根本性的成功。

  • 标签: 政府职能 机构重组 联邦制 俄罗斯 转轨初期 行政体制改革
  • 简介:陆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的封面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克里姆林宫图案上方列宁和普京相像而又背对背的头像会让人联想起许多:在上个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俄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一批年轻有为的领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列宁只有47岁,

  • 标签: 苏联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陆南泉 史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政权
  • 简介:国家(汲取)能力对国内冲突复发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和条件性的。这个关系受到方向相反的三个机制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国家能力的提高会增加反叛者军事挑战政府的难度和机会成本;但在短期内,强化汲取能力的努力会增加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对政府的怨恨和对潜在反叛者的同情;大量增加税收会降低国家和平承诺的可信度,危及冲突后的和平局面。作者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基本假设。经验检验还发现国家能力对冲突复发的影响基本上是一个国内政治过程。前一轮冲突结果对之的影响尤其强烈。相反,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和外来援助不仅无助于巩固国家能力对和平的积极作用,反而可能抑制国家能力独立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国家安全 国家(汲取)能力 国内冲突 冲突复发
  • 简介: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全部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主要代表汉斯·摩根索认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实际上.国家利益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政治的概念,也难免是一个国内政治的概念,它在国内政治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本文所论及的国家利益除注明外,既指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 标签: 国家利益 国际政治学 国内政治 汉斯·摩根索 代表 概念
  • 简介: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竭力想加入欧盟,以便享受欧洲一体化的资源优势。然而,它们的经济状况远不能满足欧盟的要求,加^欧盟必须达到严格的条件,而欧盟给予它们的帮助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加入欧盟的利弊哪个大。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欧盟 经济转轨国家 政治 经济体制
  • 简介:国家承认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界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世界分裂主义的发展甚嚣尘上,围绕对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也更为激烈,因此研究分裂主义与国际承认之间的关系便十分必要。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承认是指各国将某个政治行为体确认和接纳为新的主权国家。虽然国际法确认了国家承认的基本原则,但是各承认国主要基于自身的利益来考量对新成员特别是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承认实践中的差异与纷争。正因如此,对面临分裂主义挑战的国家来说,在反分裂斗争中有必要制定和实施"反承认战略",以遏制分裂主义的图谋。当然,对于分裂主义应对而言,问题发展到"建国"的阶段其实已十分严峻,相关国家更应该注重这一阶段之前的治理工作,如遏制分裂势力的发展、寻求实现政治和解、防范外部势力的介入等。

  • 标签: 分裂主义 承认 无承认国家
  • 简介:邓小平把主权视为国家的生命,强调主权问题没有回旋的余地,是不可以讨论的。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要进行有理有节、沉着冷静的斗争,对复杂的主权问题,要把坚定的原则性和解决途径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国力是国家主权的基石,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世界和平环境。中国不能把自己搞乱,这是中国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全人类负责

  • 标签: 邓小平 国家主权 霸权 稳定 发展
  • 简介:日本内阁在充分评估了周边安全形势后,于2013年12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和《国家防卫计划大纲》①三份文件。其中,作为“规定日本安全政策基本方针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等中长期防卫政策”的纲领性文件,②《国家防卫计划大纲》自1976年首次制定以来,共历经五次修订。新《大纲》在13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③的背景下出台,其强化外交、安保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与上一版相比,新《大纲》无论在防卫构想、防卫理念,还是在防卫力量建设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并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 标签: 防卫计划 《大纲》 日本内阁 国家 周边安全形势 安全保障战略
  • 简介: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从笼统模糊到具体清晰,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俄独立初期,叶利钦一味追求融入西方,推行全盘西靠的发展战略,致使俄国家发展失去独立性和主动性。普京执政后,提出了要走符合俄国情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振兴俄罗斯经济,恢复俄世界强国地位。从目前看,普京的发展思路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赢得了国内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未来前景被普遍看好。但俄国内反对派的掣肘,以及西方的不满、担心和阻挠,必将使普京的强国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

  • 标签: 俄罗斯 普京 国家发展战略
  • 简介:世界性的粮价暴涨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冲击。中国可通过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放宽粮食出口限制等短期措施及加强农业合作、投资当地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粮食物流设施等长期措施,帮助东南亚国家渡过粮食危机。

  • 标签: 粮食危机 东南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