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清末,立法者为避免法律解释混乱,明确规定了统一解释法令权,并将其赋予大理院。民国时期,统一解释法令权先后由作为最高司法机关的大理院、最高法院、司法院以创制解释例、判例的方式行使。解释例是中国特有的法律解释形式,判例则为统一解释法令的本来形式,二者共同发挥着统一法律解释的功能。民国统一解释法令制度适应了当时法制不完备、基层司法人员素质不高的历史现实,保障了法律解释的统一,传播了先进的法学理念,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侵犯立法权、代替基层法院审案以及解释例、判例繁多芜杂、翻检不便等弊病。在统一解释法令权的配置、解释例及判例的功能定位、法律解释制度发展方向等问题上,民国统一解释法令制度及其实践为当前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大理院 司法院 法律解释 解释例 判例
  • 简介: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可以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清晰地肯定了人民作为旧家的主权者,享有向法院控告政府、通过诉讼程序监督政府的基本权利。同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在行政诉讼法制定过程中,中共中央对这部承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霭耍法律高度厦视,常委会进行了两次专题讨论。1989年,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标志着“民告官”制度的全面建立.标志荇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立法成果,被学界评价为“新中国立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 标签: 发展机遇期 行政审判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982年宪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 简介:大陆法系夫妻财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古罗马、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就形态而言,它经历了从单一——分散——适度集中——融合统一的变迁过程;就理念而言,它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夫妻一体到两性平等的发展历程。夫妻财产制的历史形态,是由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决定的。夫妻财产制发展变迁的直接动力来自女性地位的提高,根本动力则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 标签: 大陆法系 夫妻财产制 变迁 特点
  • 简介:<正>所谓单行刑法,在我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在形式上独立于刑法典的刑法法规。以1997年刑法典为界限,单行刑法的命运具有天壤之别,1981年到1995年的14年之间,通过了23个,可谓是遍地开花,而1997年刑法之后,仅有《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一个单行刑法,如果勉强算上两个不具有罪刑规范的决定(《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和《关于维护互联网

  • 标签: 单行刑法 立法技术 犯罪决定 邪教组织 假冒注册商标 国家秘密
  • 简介:现当代中国法制实践适应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并从根本上回答了"法制现代化"、"法律与发展"、"法律与社会整合"、"法制建设的群众基础"等命题在中国语境下的具体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不仅是国家在认真总结现当代中国法制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国家法制实践的一次全面提升;同时,也是中国法治实践从"变革法制实践"向"常态化法治实践"迈进的重要开端。法治作为一项有目的的事业,不再只是国家和社会建设的工具,更是一种凝聚共识的治国方略和一种全新的组织和生活方式。

  • 标签: 依法治国 法制建设 代表 社会变革
  • 简介:<正>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对此前一段时间关于民事证据立法广泛而热烈的学术讨论的权威性总结。作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司法解释,该规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借鉴国外民事证据立法的成功经验。以本文所关注的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为例,该司法解释在第67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

  • 标签: 自由心证 法定证据制度 民事诉讼证据 审查判断证据 民事证据 当事人主义诉讼
  • 简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不仅立法没有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定义、法律地位、职能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而且实践中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表现形式认识不一,致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产生诸多法律真空。建议制定一部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法,以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定义、设立原则、类型、市场主体资格等法律问题。

  • 标签: 农民集体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历史变迁 立法前瞻
  • 简介:证券仲裁已成为美国解决证券纠纷的重要替代方式。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根据实际发展状况依照仲裁立法和标志性判例为时间界点将美国证券仲裁制度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起源、徘徊和繁荣三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发展状况置于特定法律经济背景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每一发展状态的特征和历史联系,指出美国仲裁立法和司法判例直接影响了证券仲裁的发展状态,社会经济发展是决定证券仲裁制度发展的根本原因。

  • 标签: 证券仲裁制度 仲裁立法 司法判例 根据 美国 纠纷
  • 简介: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对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草案也作了类似规定。

  • 标签: 城乡居民 历史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地方人大代表 代表名额 选举法
  • 简介:总的说来,美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迄今为止依次经历了无责任时代、过错责任时代、严格责任时代以及当前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当然,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上述演变路径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筑起了"合同相对性"的堡垒,这意味着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选择了违约责任;20世纪初,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公平的重视,过错责任开始勃兴;20世纪60年代后,保护消费者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主导性国家政策,严格责任开始盛行;因为严格责任的单一性,不能适应产品缺陷的衡量标准,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逐渐过渡到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

  • 标签: 产品责任 归责原则 历史性考察
  • 简介:人口问题是北京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北京缓解人口压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化和相关政策及影响进行回顾和审视,进而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可能产生的影响,期望对正确认识和解决北京市的流动人口问题有所裨益。

  • 标签: 北京市流动人口 规模 趋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简介:通过介绍美国自殖民地时期至今精神病治疗的发展历史,归纳了大部分通过立法而特别保障的精神疾患之各项"权利",进而结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提出《草案》关于精神障碍患者各项权利的修改建议。这包括建立入院权利告知制度,并应补充或细化精神障碍患者通信和探视的权利、知情同意的权利、劳动及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治疗中受最少限制的权利、拒绝治疗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参与选举的权利、隐私权和定期得到审查的权利。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病 权利 强制医疗
  • 简介:我国政府制定的体育法要和体育伦理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体育伦理的有力补充。体育伦理是体育法诞生的基础,并深刻影响着体育立法的目的。体育法的体育伦理规则的逻辑起点是人文;以人为本是以体育价值为导向的体育伦理规律,人文是一部体育法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并提供理论规则支持。确认我国公民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积极建立体育运动权利救济机制,健全内部体育组织相应处罚程序的规章制度,完善体育相关的法律责任主体制度和环境安全保护义务的法律规定。

  • 标签: 体育伦理 体育立法 体育运动权利
  • 简介:医师的释明义务在传统德国医事刑法理论上占据重要位置,最近又借"假设同意"理论再次成为医事刑法上的热点问题。在《德国民法典》以立法形式确认医师的释明义务之前,释明义务的相关发展多由司法判例和学者讨论推进,而司法实践对医师释明义务的态度也并非一以贯之。本文试图梳理德国医事法实践中医师释明义务的发展历史,描述司法机关从反对到支持,再到不断扩张释明义务范围以至于不得不通过所谓"假设同意"制度进行限制的过程,进而分析假设同意制度在刑事政策上的合理性和教义学上的争议,以及在假设同意之外限制医师责任扩张及解释说明义务的其他途径。

  • 标签: 德国刑法 释明义务 假设同意 医事刑法
  • 简介:在刑事司法体中,被害人先后经历了原始被害人中心、被害人隐形与被害人重新复兴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被害人在刑事领域中的地位经历了从辉煌到失落在再到重新回归的变化。现代刑事政策运动的客观趋势是将保护受害人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惩罚犯罪人放在首位。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主导的被害人救助、被害人权利保护、刑事和解等运动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我国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切实的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与权利保护,确立犯罪人和被害人同等的地位,建立国家—犯罪人—被害人三位一体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制度。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刑事司法 被害人权利保护 恢复性司法
  • 简介:<正>当前,常设机构原则是国际税收协定中划分缔约国彼此间对于跨国营业所得的征税权的重要原则。税收协定通过这一原则对缔约国征税权的协调,使得缔约国之间在国际税收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和冲突得以协调,同时也为消除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营业所得的国际重复征税确立了前提条件。因此,在国际税收协定中,常设机构是一个关键性的概念。从当前的国际税收

  • 标签: 常设机构 国际税收协定 历史变迁 营业场所 缔约国 税收管辖权
  • 简介:历史上,法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由证券交易委员会(COB)、金融市场委员会(CMF)以及金融管理纪律委员会(CDGF)三家机构负责。法国《金融安全法》对其机构设置冗繁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此项改革撤并了原有机构,新成立了金融市场管理局(AMF),由其作为唯一的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

  • 标签: 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管理局(AMF)
  • 简介:1949年以前,现代人民调解制度已经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政权中萌芽和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制度,有效化解了民间纠纷。从历史的视角考察,目前推行的一些制度改革并非无源之水,而是1949年前人民调解传统的延续,将来的制度完善应当从本土历史资源中发掘更多的养料。

  • 标签: 人民调解 指示调解 调解前置
  • 简介:土地所有权的制度功能在于对封建土地制度的颠覆,在于重建土地权利的个人化、稳定化和自由化。即使像英国那样,不采纳所有权的制度话语,而通过虚化国家所有权和强化土地保有权即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确立个人所有权的效果。我国土地权利立法应该在借鉴英美法系的基础上,将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作为基础物权。

  • 标签: 土地 所有权 物权法 绝对自由继承地产
  • 简介:若想充分理解商法的"独立性"特征,不仅应当从体系维度加以分析,更需从历史维度加以阐释。具有"独立性"特征的商法体系建构于中世纪后期,其发展初期具有"自治法"的特征。进入到君主国时代之后,商法的独立性特征得到维持,但已从"自治法"变为"国家法"。商法法典化之后在形式上具有最强的独立性,但调整重心已从"商主体"转化为"商行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私法商法化"之后商法在形式上失去独立性,但是实质性的独立地位依然得到维持。法律秩序的宪法化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对于商法的"独立性"地位也有影响。商法"独立性"特征的历史考察对于我国民商法关系的重构和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商法典 自治法 私法商法化 民商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