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将讨论目前比较政治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的质性研究方法。在理论发展方面,这一领域的质性研究者们在如何产生新假设、如何进行概念创新以及如何确定同质案例的样本群等方面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在理论检验方面,研究者尝试R时使用案例内方法和跨案例方法对提出的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案例内方法包括探寻中介性机制和对理论的多种可观察性暗示进行验证等,而跨案例方法则主要包括一组对假设的必要和充分原因进行评估的技术。总之,本文就质性研究方法对比较政治的独特意义和贡献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案例选择 理论形成 理论检验 因果推理
  • 简介:在法定刑设置时,不仅需要在同一犯罪申寻求罪行均衡的平衡点,更要从刑法体系的整体考虑中对不同犯罪进行横向比较,从而达到最佳的立法效果。中国刑法中至少有两处法定刑设置不平衡。本文经过比较分析之後,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今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法定刑设置 对比性失衡 解决方案
  • 简介:<正>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赋予了受到垄断行为侵害的当事者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获得救济的权利。私人主体在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的作用首次在立法层面获得肯定,由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施行后,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就有十余起反垄断私人诉讼案件的相关报道见诸报端,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有北京律师李方平诉北京网通公司垄断纠纷案、重庆律师刘方荣诉重庆市保险业协会垄断纠纷案等案件。反垄断私人诉讼又称反垄断私人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垄断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据《反垄断法》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追究垄断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尤其是赔偿责任的诉讼。近年来,许多国家积极倡导并努力推进反垄断私人诉讼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反垄断法》中尽管只有一个条文对反垄断领域的私人诉讼制度做出概括性的规定,但该条文为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的建

  • 标签: 私人诉讼 原告资格 民事诉讼程序 提起诉讼 赔偿责任 北京网通
  • 简介:本文对两大法系法院组织中的几个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它们分别是:司法官的任用、司法官的晋级、法官的待遇、合议制与独任制、固定性与流动性、审级的划分、特种法院的设立、参审的人员、司法行政的机关等,作者提出,大陆法系有大陆法系的优点与弱点,英美法系有英美法系的优点与弱点,所谓取彼之长,补我之短,大陆英美是不应当有所歧视的;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改善,当然希望它在法院方面有健全的组织,同时还希望有精明强干的人来运用这种组织,因为有聪敏诚实的人,方可以补充法院组织的混乱与废弛;反过来说,健全完备的法院组织,往往被无能力、腐化恶化的官僚政客摧残无余;很多提倡法治的人,误信法律的万能,而忽视了运用的人的重要性,这是现代办理司法者的最大的错误,这是我们在研究比较法中所应当注意的。

  • 标签: 司法官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司法行政 审级 司法者
  • 简介:职务犯罪作为理论上的一类犯罪,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对中外职务犯罪立法进行比较、评析,并予以吸收借鉴,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立法,促进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衔接,为有效惩治职务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 标签: 职务犯罪 立法比较 借鉴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社会关注 《刑法》
  • 简介:由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学科办、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以及《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比较法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4日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商务印书馆、南京审计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就比较法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中新视角、新思维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现就会议取得成果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比较法 现状 中国政法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审计学院
  • 简介:刑事证据规则不仅能够确保诉讼程序的健康运行,还能确保当事人免受公权力的恣意侵害。构建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已是共识,但对规则基础的探讨存在理论上的不足。对证据规则基础的考察应重点关注法律文化、法庭结构和庭审模式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从宏观上分析两大法系的刑事证据规则基础,以比较法的视野审视刑事证据规则的基础问题。我国构建刑事证据规则不能单纯地照搬西方模式,在分析了支撑本国证据规则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方向。

  • 标签: 刑事证据规则 法文化 法庭结构 庭审模式
  • 简介:公司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各国公司法产生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共同规律。但是我国清末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其诞生与西方各国公司法的产生却没有共同规律可言。为什么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动因。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就清末和西方国家公司法的产生的社会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公司法律制度 西方国家 清末 主导地位 半殖民地半封建 共同规律
  • 简介:中美刑事审判程序差异巨大,中国刑事审判中的公诉意见书在美国刑事诉讼程序中没有直接的对应文书。但是从内容和功能来看,美国检察官的开场陈述和终结陈述与我国公诉意见书具有相似的法律作用。笔者对美国检察官的法庭开场陈述和终结陈述的言辞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公诉意见的规范和陈述提出有益建议。

  • 标签: 公诉意见书 刑事审判程序 规范建议
  • 简介:团购在发展演变中不断探索出商业运营的新模式。现下商业团购模式的发展受制于"产业生存"与"法律治理"双重困境,此与网络经济的特性直接相关。网络团购市场的经营模式革新滋生法律治理方式的转变需求。"责任规则"与"规制规则"同为保护市场及参与主体权益的重要手段,以前者为主的事后救济方式治理之下的网络团购市场弊端频现,"规制规则"于此则有更多可取之处。在网络团购市场中,"规制规则"未被予以重视与追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偏向有关,而"规制规则"对经营者行为的激励与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都举足轻重。此外,网络团购市场治理的法律选择影响着网络团购市场的发展命运。

  • 标签: 网络团购 责任规则 规制规则 法律选择
  • 简介:在当前,民族问题,或者说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的有效解决,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越南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中国和越南同属社会主义国家,其所面临的民族问题与法治建设问题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有相互借鉴、学习的便利和必要。但是由于双方对彼此的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因此相互之间的借鉴和学习还不普遍。本文的写作就是旨在通过对中越两国宪法文本的比较研究和法条分析,总结出它们在少数民族权益的宪法保障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便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借鉴与学习。

  • 标签: 越南 宪法保障 少数民族权益 民族问题
  • 简介:台湾地区“劳基法”第2条中对奖金的规范是与本薪与津贴规范为工资给予名目之一。该法第29条对年终之奖金之规范与对本薪与津贴性质完全不同,企业之雇主被要求要给该年终奖金者,为具有非工资之性质的奖金。企业之雇主就该年终奖金,虽由雇主自行订定给予方式,但有该法之强制规定,雇主年终奖金是否必须如工资之意义为必要给予。“劳基法”的年终奖金制度,则有二元制度。参考美国联邦与许多州之劳动基准法制下,奖金之给予为以雇主有无裁量判断余地而区分该奖金为恩惠性或为具工资性质之给与。台湾地区“劳基法”下之奖金若为契约、协议做法或具有可衡量标准,而给与的奖金,其性质有如工资,为必需给予之奖金。雇主恩惠性给与之奖金,应属例外。

  • 标签: 奖金 劳基法 裁量判断余地 本薪
  • 简介:《中韩渔业协定》与《中越渔业协定》在内容上不乏相似之处,如协定水域和渔业管理制度两者近似,两协定还建立了各自的渔业联合委员会,且中、韩、越三国实施各自协定的措施也类似。然而,上述两个协定的性质截然不同,协定的部分内容与影响协定实施效果的因素等也有差异性。两协定及其实施的比较可为解决中韩渔业冲突提供有益参考。而根本解决中韩两国间的渔业冲突需要两国继续推动海域划界谈判并尽早达成划界协议。但在划界完成之前,中国应正视中韩渔业协定的不足,与韩国展开谈判,修改或重拟新的渔业协定。同时,中韩两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双边渔业合作机制,严格执行船旗国管辖原则,并重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中韩渔业协定 中越渔业协定 实施 渔业合作 海域划界
  • 简介:通过梳理分析美国2000年《电子发布指引》《公平披露法》和2008年《公司网站使用指引》中有关公司网站的规制条文及2013年发布的针对网飞公司不规范使用社交媒体的调查报告等,比较中美两国在网络投资者关系规制上的异同,建议我国在现有的指定媒体信息发布制度框架下,采取措施积极推动、鼓励和规范上市公司使用公司网站和社交媒体等新兴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投资者关系活动,同时满足、培养和促进投资者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习惯,以使资本市场的信息更加丰富、高效和透明.

  • 标签: 网络投资者关系 信息披露 证券市场监管 证券规制 证券法
  • 简介:刑事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准确、恰当地将事实上犯罪的被告人定罪和给予惩罚,并使无罪的人免予追究,最后实现司法公正,一直是刑事诉讼追求的永恒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域外与中国的刑事再审程序的新证据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刑事再审程序 新证据 域外 我国
  • 简介: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司法过程中应用比较法素材的具体数量、分布等数据,可以展示出司法推理过程中运用比较法的具体方式和机理。以及比较法素材通过法律解释的过程以“法理”形式进入司法的过程。以英美法“禁止反言”的司法应用为例加以探讨,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司法对比较法的应用隐藏在立法中心主义的深潭之中,但却体现了司法在全球化时代的平衡和革新功能。

  • 标签: 比较法 司法 司法比较主义禁止反言
  • 简介:"斯科特诉桑福德案"与"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是美国宪政史上著名的种族判例。得到旁征博引、无懈可击的"斯科特案"判决,未能为"布朗案"所遵循。而事实上,"布朗案"的司法推理同样入情入理,判决结论"水到渠成"。那么,藏匿于这种宪法解读背后的可能的因素或缘由是什么,司法解读过程与案件的背景、相关的制度、理念与文化有着怎样的关联,所有这些成为本文的旨趣所在。

  • 标签: 种族判例 宪法解读社会情势
  • 简介:《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121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该规定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这意味着调解优先这一原则要正式写入《民事诉讼法》中。本文作者通过对先行调解和调解优先这两个概念的剖析和区分,为我们更正确和深刻地理解这一条文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先行调解 调解优先 区分
  • 简介:对于民事诉讼中被告人可以进行拘传,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我国现行的民事拘传制度,理念上秉承和体现了事实探知绝对化这一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实事求是这一基本政治理念,最终导致了证据裁判原则的虚置。通过域外立法的考察与比对,我国现行民事拘传制度应该从适用的对象、采用的诉讼文书、程序的救济等几个角度予以完善。

  • 标签: 民事诉讼 拘传 比对 完善
  • 简介:近邻日本以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和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因素相互融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刑事诉讼制度。经过改革开放实践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特色。在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同时研究比较日本刑事诉讼制度,借鉴其成功的立法技术和司法实践经验中的有益因素,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刑诉法 立法技术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职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