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民法总则》第153条第1款继往开来,引入目的保留条款,契合了扩大自治、放松管制的民事立法潮流。在判定违法合同的效力路径上,应认为第153条第1款摒弃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为代表的规范分析进路,而是采用了以规范目的为指引,综合各项利益关系认定合同效力的个案衡量进路。在具体操作上,法官应以比例原则为指引,审慎认定违法合同的效力,在此,对强制性规定以及违法行为的类型化整理仍可作为辅助手段,增强裁判的稳定性。在违法合同的效力判断中,须注意强制性规范的禁止对象,准确认定是负担行为还是处分行为无效。第153条第1款的但书规定在合同绝对无效与有效之间预留了一个弹性空间,在个案中,法官须根据规范目的,以必要性原则为指引,可以将违法合同灵活认定为相对无效、部分无效、非当然无效、向后的无效、不确定的无效等无效类型。

  • 标签: 违法合同 强制性规定 效力评价 规范目的 无效类型
  • 简介: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顶罪并离开现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同时触犯《刑法》第307条的,还构成妨害作证罪。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顶罪并离开现场,涉及两个行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不能适用,由于两个行为之间并无法定的吸收或者牵连关系,对肇事者应以交通肇事罪和妨害作证罪并罚。

  • 标签: 交通肇事逃逸 禁止重复评价 妨害作证罪 《刑法》 他人 行为构成
  • 简介:实践中强奸案件往往伴随有强制猥亵行为,但是司法实践部门及理论界往往以吸收犯予以定性,而对强制猥亵行为不予评价,这种一概而论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我国刑法典没有明文规定吸收犯,理论界也没有对这一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司法实践也是无所适从,定罪量刑上的不公在所难免,罪刑法定、罪行均衡也就很难得到有效贯彻。针对实践中定罪量刑标准的模糊和理论上的观点分歧,强奸案件中的强制猥亵行为应该独立评价,以消除理论之争与实践之惑。

  • 标签: 强奸 强制猥亵 吸收犯 犯罪中止 数罪并罚
  • 简介:本文从黄光裕案与刘汉案这两个案件的同案不同判出发,比较了一般性的非法买卖外汇行为与构成非法经营罪的非法买卖外汇行为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和《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文章强调,非法经营罪的成立需要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经营目的,不具有经营目的的非法买卖外汇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文章还指出,从解释结论的妥当性出发,应当将《决定》《解释》中的'买卖外汇'解释为《条例》中的'倒买倒卖外汇',而不能将其解释为《条例》中的'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和'非法介绍买卖外汇'。

  • 标签: 非法买卖外汇 非法经营罪 倒买倒卖外汇
  • 简介:作为刑事诉讼基本要素之一的刑事诉讼客体理论内容系统庞杂,但我国理论界对刑事诉讼客体的内容素有争论,时至今日也并未达成一致,这阻滞着公诉变更、法院变更罪名、"一事不再理"等问题的解决。应结合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规范的目的,并以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为双重基础,确立包含实体内容与程序内容在内的案件事实、对案件事实的法律评价为刑事诉讼客体的内容。

  • 标签: 实体法事实 程序法事实 法律评价
  • 简介:遗弃罪被认为是侵害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犯罪,这与我国传统社会伦理与立法谨慎性有关.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遗弃行为逐渐突破家庭范畴而更加社会化.尤其是一些较为特殊的遗弃行为,有的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有的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有些则很难定性,甚至被判无罪.刑法在规制新型遗弃时,存在着困境与局限.鉴于此,有必要通过梳理典型遗弃案例,对比本罪的国内外立法现状,检讨本罪理论上的缺陷,适当拓宽评价范畴,更好地规制时代变迁下的各种新型遗弃行为发生.

  • 标签: 新型遗弃 判法不一 实践困惑 理论缺陷 规制完善
  • 简介:刑法应当同时具备严厉的惩罚性与柔和的谦抑性。前者的机能在于保护法益,后者的机能在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对于一个犯罪行为,刑法分则数个条款都能适用时,应当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维护刑法的严肃性与公正性等角度出发,禁止重复评价此犯罪行为。由于禁止重复评价涉及刑法的内容过于广泛,文章在这里只探讨以毒品再犯与毒品累犯竞合的法律适用。

  • 标签: 禁止重复评价 毒品再犯 一般累犯 法条竞合
  • 简介: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09年度刊登的全部学术论文的载文量、作者分布、基金资助、自引率、引文语种、文献半衰期等科研产出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期刊的年均载文量,稿源分布率、文献利用率等方面的指数对该刊的发展现状、办刊质量做出尽可能的客观评价,并就拓宽稿源区域,引导作者多参阅文献和适量引用,注意吸收和援引外文文献,切忌因版面限制而删减引文等内容提出建议,有助于该刊的继承者《海峡法学》提升办刊质量。

  • 标签: 法学期刊 期刊研究 引文 载文 文献计量分析
  • 简介:“直接适用规则”是国际私法理论中的一个特有概念。长期以来,直接适用规则淹没于公共政策的暗影之下,被认为是公共政策理论在法律适用方面积极作用的体现。但随着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职能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更好地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客观需要,国家所制定的某些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在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时,可以不经传统法律选择规范的指引,而直接适用于该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这种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法关系的频繁介入,使得直接适用规则成为重要的准据法确定的修正手段。

  • 标签: “直接适用规则” 对外担保合同 有效性 法律适用 中国 国际私法
  • 简介:VITA的新专利政策引起了政府以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VITA的新专利政策,接着阐述了美国司法部对VITA专利政策的反垄断分析评介,然后,从政府和产业界、支持与反对的角度分析了各方对VITA专利政策及事前披露原则的观点,最后介绍了VITA的新发展。

  • 标签: VITA 专利政策 事前披露原则
  • 简介:评级机构是固定收益市场上的重要角色。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谴责与指控,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危机爆发后,以美欧为代表的评级机构监管改革打破了评级世界的旧秩序,建立了新的评级规则和制度。但这场改革沿袭了金融监管变革一贯的温和模式,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未来的改革应进一步变革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改善评级行业高度垄断的市场属性,通过多种渠道弱化金融领域尤其是监管者对外部评级的过度依赖,持续探索并不断完善评级机构的责任规制路径。我国应吸取后危机时代评级机构监管改革的经验教训,完善关于评级监管的法律制度,致力于改进评级质量,改革评级监管格局和健全监管机制。

  • 标签: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利益冲突 金融监管改革
  • 简介:一、困惑:司法公正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悖反看上去很美——司法公正指数一路攀升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开始探索建立案件质量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并在2011年3月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公正、效率和效果三个方面对全国法院案件审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 标签: 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案件审理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公正 公正评价 质量效率
  • 简介:<正>2007年12月28日,一段视频片断被上传至视频网站上,随即引来大量点击率。该视频片断描述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改名为奥运频道新闻发布会上闹出的一条"大新闻"——所谓的"胡紫薇"事件:主持会议的体育节目解说员、体育中心副主任张斌,正要介绍乒乓球运动员王楠上台,他的妻子、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薇忽然跑上台发言,爆出丈夫和另外的女人保持着不正常关系。据称这段风波是沈阳

  • 标签: 互联网安全 视听节目 整体性评价 胡紫薇 互联网信息服务 中国中央电视台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对于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案件,理论和司法实践大多主张以一罪论处。这种处理方案尽管简洁、明快,但是将抢劫信用卡并使用案件仅仅归纳为抢劫行为,对案件事实的归纳可能有失偏颇。"对案件事实的归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依据可能适用的刑法规范的含义反复归纳与重新整理。因为案件事实具有不同的侧面,人们从不同侧面可以得出不同结论。"[1]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做法还存在无法充分评价或者评价

  • 标签: 使用行为 行为犯 法益 非法拘禁罪 犯罪数额 计算机诈骗
  • 简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更强调对腐败犯罪实施综合预防战略。《公约》设立专章,对预防腐败措施作了系统的规定。目前,我国尚无预防腐败措施方面的中央级专门立法,但是,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都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立法。以《公约》为参照,借鉴国际经验,检视我国地方立法中职务犯罪预防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职务犯罪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地方法规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一)地方法治建设量化评估的实践在法治研究中,用确定构成法治的各个要素或指标对法治进行细化分析是相当通行的做法。①借助统计数据和模型进行评估,能够用更客观、具体、量化的标准来评价法治发展的水平,从世界层面看一些法治指数已经成为评价一国投资水平和制度状况的重要依据②。就我国而言,一些地区也对法治评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香港

  • 标签: 指标体系 建设评价 法治指数 司法解决 量化评估 投资水平
  • 简介:国际法院继其在2010年'乌拉圭河纸浆厂'案中认定环境影响评价义务'已经成为一般国际法'后,在2015年'尼加拉瓜在边界地区进行的某些活动'和'哥斯达黎加圣胡安河沿线修建道路'两案中进一步确认了环境影响评价规则的习惯国际法地位,并且在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国内立法与作为习惯国际法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则之间的关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义务的时间问题等三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澄清,而随着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尽快形成能被国际社会共同接受的一套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性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国际法院 “门槛”条件 国内立法 履行时间
  • 简介:明信公证处经历了50多年的岁月洗礼,一路走来,队伍从10余人逐步壮大到现今的80余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我们亦不得不加快自身的脚步。但在这样高速前冲的背后,我们应当如何树立有特色的公证法律服务价值理念和公证文化?是否还能运用现有的管理模式来管理逐渐壮大的明信公证队伍?如何理顺发展速度与发展健康可持续的关系?

  • 标签: 科学管理 公证处 绩效评价 昆明市 公证法律服务 经济发展
  • 简介:自《民族区域自治法》于2001年修改以来已近十年,我国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为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是当前民族法学界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结合新的情况和形势对我国现行民族立法进行重新分析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以现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具体运用宪法学理论对该法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希望借此找出有助于或者不利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定内容,并为建设有助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法治基础提供有益的知识。

  • 标签: 民族地区 可持续发展 法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法 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