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著作权利的本质是私权利,但著作权利在许可使用和公共传播过程中与公共利益紧密相关。著作权行政执法的介入前提是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从涉及著作权中的公共利益来看,著作权利在使用和传播过程中主要体现为与公众利害关系相关的公共传播、公共秩序、公平竞争、公共安全、公共道德等特点。损害公共利益的认定既要考虑著作权利传播特点的客观因素,也要考虑侵犯著作权利的主观因素;既要考虑侵权行为的结果定性,也要考虑侵权过程的定量分析。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认定标准应主要从屡次侵权、恶意侵权、内容违规侵权、经营性侵权等方面予以考虑。

  • 标签: 公共利益 屡次侵权 恶意侵权 内容违规侵权 经营性侵权
  • 简介:日本为了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拟再次修改《著作权》。本文梳理了此次修的主要内容、修缘由、主要立法争议等,分析了此次修的主要特点。

  • 标签: 日本修改《著作权法》 新动向 特点
  • 简介:<正>合伙企业是一种古老的商业组织形态,但其却在公司化的时代保持着蓬勃发展的生机,《合伙企业》的大胆革新不仅拓展了其发展空间,而且对有限责任公司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有限责任公司法的研究因而不能局限于公司法本身,更应扩大到与其他企业形态的比较,本文即以后《合伙企业》时代为背景来思考有限责任公司的宏观和微观立法,以提供一个崭新的,但却有意义的研究视角。

  • 标签: 合伙企业法 有限合伙 无限责任 责任风险 企业形态 法人人格
  • 简介:<正>近几年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保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为了适应当前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对《保险》进行了修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修订案)》(以下简称《修订案》),《修订案》于2009年101日起施行。《修订案》对我国保险公司社会责任问题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

  • 标签: 修订案 保险标的 保险合同 保险事故 保险实践 通知义务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编纂民法典,重新引起了对民法典编纂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是否应当纳入民法典当中?对此已有相当多学者提出了各种见解。~①但主要是民法学者从整个民法内部结

  • 标签: 消法 民法学者 法典编纂 消费者保护 编纂过程 格式合同
  • 简介:尽管电影导演在电影作品的实际创作中居于关键地位,我国著作权亦明确承认导演为电影作品的作者之一,但在具体制度设计中,导演的地位却颇为尴尬:导演并不能如一般的作者那样对其创作完成的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而仅享有署名权和依合同获得报酬的权利。从我国著作权的制度目标而言,著作权对电影导演如此的权利配置是缺乏说服力。对此,我们有多种立法态度。在当前,借鉴法国的立法实践,还原导演的原始著作权主体身份,是我国著作权的应然选择。

  • 标签: 电影导演 著作权法 权利配置 制度目标 电影作品 立法实践
  • 简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6条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了定义:“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将上述定义与WCT第8条以及WPPT第10条和第14条中“提供权”(makingavailableright)的概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尽管中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名称上没有使用“提供权”,但实质内容与“提供权”是一样的。

  • 标签: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著作权法 中国 录音录像制品 第26条 第14条
  • 简介:<正>一、"软"在商事活动中的适应力"软"的概念与机制主要形成于公共治理的领域,那么"软"在商事活动中是否具有运行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呢?下文对这个前提性的问题予以阐明。(一)软倚靠的利益导向机制与商事活动的营利性相契合商事主体通过商事活动追求营利,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商事规范正是认可并保障这种营利活动的制度规则。前文已经论证,无论是硬还是软,其约束力的根本来源是利益导向机制,而软因为缺乏国家强制力的支持,显得更为依赖利益导向机制。在不同的法域中,这种驱动当事人行为的利益可以是精神或物质利益、经济或政治利益等各种形式,尤以经济利

  • 标签: 商事活动 当事人行为 商事立法 制度规则 前提性 法域
  • 简介:<正>制定反垄断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运作。遵循国际惯例,反对和禁止垄断,为所有的市场主体创造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以下简称《反垄断》)于2007年8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81日

  • 标签: 限制竞争行为 适用除外制度 垄断协议 主体创造 反垄断执法机构 市场竞争秩序
  • 简介:<正>保险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美国保险》中是一项颇为重要的制度。该制度的运用促进了美国保险业的诚信经营。我国保险业面临的诚信危机,已严重制约了保险业务的发展,因而分析借鉴美国的这一制度,对完善我国的《保险》,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可保性 美国保险法 责任保险 可保风险 责任形态
  • 简介:<正>保险索赔时效,一般指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保险标的因保险事故遭受损失后,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法定时限。我国《保险》自1995年101日起实施(下称原《保险》),2009年101日修订实施。比较修订前后《保险》关于保险索赔时效条款的变化:一是用第26条取代原《保险》第27条;二是将索赔时效的性质明确为"诉讼时效";三是规定索赔时效的起算时间为被保

  • 标签: 索赔时效 保险事故 给付保险金 诉讼时效 保险合同 保险标的
  • 简介:著作权2001年的修正,在解决超国民待遇、规范网络时代著作权以及集体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著作权“从形式上看,改后的相应条款更符合《伯尔尼公约》和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从实质上看,改后的条款比原来更完整地确认了作者(特别是音乐作品的作者)们应当享有的权利,这对于鼓励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著作权法 法人制度 中国 精神权利 知识产权 民事主体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民商法的立法体例主要涉及如何协调民法和商法的关系问题,即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制定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还关系到我国商法体系的构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者围绕民商法的立法体例主要形成了三种不

  • 标签: 商事通则 单行法 商法体系 民商分立 民商合一 立法体例
  • 简介: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2001年我国第一次修订著作权时增加的概念,“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称谓源于《伯尔尼公约》。第二条之一.“‘文学艺术作品’一词包括……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而录像制品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既有概念。

  • 标签: 著作权法 录像制品 电影作品 《伯尔尼公约》 文学艺术作品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