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广东检验检疫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全面实现电子监管为重点,加快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步伐,科技兴检、人才强检,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执法把关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的水平,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争当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的排头兵,为促进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广东 检验检疫工作 “三个代表” 电子检验检疫 党风廉政建设 强制性认证工作
  • 简介:5月30-31日,张文波副主任带领委项目处、产业协调处及研究所有关同志对铜川市和西咸新区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6月3-7日,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唐从军与副巡视员高伏荣带领委监察室、经贸处、研究所有关同志对宝鸡市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 标签: 重点建设项目 西咸 副主任 经济运行 伏荣
  • 简介:2012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全面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抓好重点工程续建项目的同时,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和项目开工建设,

  • 标签: 工程 展望 宁波 重大项目 市政府
  • 简介:2009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省级重点项目334个,其中续建项目125个,总投资5690亿元,新开项目46个,总投资3020亿元,前期项目163个,总投资5244亿元。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年度投资1449亿元。

  • 标签: 2009年 2010年 执行情况 项目计划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
  • 简介:我国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明年不会普遍放宽,但会择优扶持、局部放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最近透露,放宽的重点在搞活一千家国营大型企业及一些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部门。孙尚清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的精神“明年不会变”.他说,明年信贷有所放宽,会优先把一千家国营大型企业抓好.他同时透露,在1996年至2000年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仍将实行适度偏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因为这样才能使未来五年保持百分之八的经济增长串,并控制退货膨胀率在计划目标的范围内.他说,落实好国有企业的有关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重点扶持大企业,提供资金加强它们面向市场的能力,用于技术改造、设备

  • 标签: 宏观调控政策 选择性 货币政策 第九个五年计划 大型企业 经济增长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相关内容却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定位和建立规范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的观念,为未来一个较长时期里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宏观政策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南。一、政府职能的规范化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民经济中由民间推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比重,以及由市场主导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在总体生产中的比重,都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的,在从通常的“大政府小市

  • 标签: 中国 国民经济 宏观调控 调控体系 创新 对策
  • 简介:【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0日】中国政府表示,投资增长过快的局面已经得到遏制,而经济增长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表明在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向着突破10%迈进时,北京方面不大可能对此严加控制。

  • 标签: 中国政府 宏观调控 《华尔街日报》 经济增长率 投资增长
  • 简介:2001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过程,进入了周期的上升阶段。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局部过热的苗头和一系列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调控既运用我国以往几次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又根据新的情况有所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并同深化改革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标本兼治。

  • 标签: 宏观调控 经济波动 2001年以来
  • 简介:2015年,虽然我国经济仍呈下滑走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创25年来的新低,但从分季数据看,经济下滑势头是减弱的,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增速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下半年增速为基本稳定。经济下滑势头减弱是在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后发生的,从7月份开始,财政支出始终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M1增速迅速上升。

  • 标签: 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下滑 国内生产总值 货币供应量 同比增长 财政支出
  • 简介:人口规模的变动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变动的分析表明,对我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调控应因时因地而动,绝不能一刀切。特大城市转型升级面临一个长期的劳动力供应短缺,大学毕业生和普通劳动力一样也会短缺。地方政府应加大供给而不是抑制需求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应让市场在人口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口控制将使一些城市失去发展机会。

  • 标签: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调控 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