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女真语和满语之间存在较多相同语音特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语音特点。在满语的语音特点当中,有的反映比女真语更早期的现象,有的反映女真语以后出现的现象,有的则反映满语女真语平行的发展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满语视为从女真语继承而来,女真语和满语是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 标签: 女真语 满语 继承关系 方言关系
  • 简介:八、视觉色象我国古人持有方色观念,就是以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谓五方间色,绿、红、碧、紫、(马卯)黄色是也。”同此方色相应的,古代又有方帝之说。如《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坐”。唐张守节正义:“黄帝坐一星,在太微宫中,含枢纽之神。四星夹黄帝坐:苍帝东方灵威仰之神;赤帝南方赤熛怒之神;白帝西方白昭矩之神;黑帝北方叶光纪之神。五帝并设,神灵集谋者也。”唐代官修的《晋书·天文志》中也有同样的说法,形成了方色方帝相配合的完整观念体系。有趣儿的是,在这些表述方色方帝的语言中,却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某些手足成员之间的语言联系,也就是古代中原的语言同北方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特别是通古斯-满语族关于颜色的语言联系。下面,就对此提出笔者一些看法,供学术界研究参考。如有牵强附会之处,敬请指正。68.纽汪烟灵威仰

  • 标签: 方色 论语义疏 黄帝坐 汁光纪 招拒 皇侃
  • 简介:十、亲属称谓我国的鄂温克族分别居住在嫩江流域、呼伦贝尔草原以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之中,各自从事着农业、畜牧业或狩猎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经济社会生活面貌。其中,生息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的狩猎兼牧放驯鹿的一支鄂温克人,笔者在对其考察中了解到,他们的亲属制度同其现行的家族制度之间是矛盾的。他们生活在专偶制的家庭之中,却延用着基于原始群婚而产生的古老亲属制度。例如:凡是比父亲年龄大的男性,我都尊之为[x(?)](合克)。这当中,从父系来说,包

  • 标签: 亲属称谓 鄂温克人 祝融 呼伦贝尔草原 神话学 海内经
  • 简介:四、农耕文化从考古材料看,在旧石器时代,黑龙江流域和西伯利亚已经有人类居住,其中有的成分,当同起源于华北地区的古文化缔造者北徒的分支有关。古人适应其渔猎生产劳动所创造的社会语言,在东亚南北方有关兄弟民族之间,残留有一些相似的古老语词,恰同考古文化的分布相一致。到了新石器时代,黑龙江的考古文化同南方也有许多联系,

  • 标签: 考古文化 考古材料 黑龙江流域 兄弟民族 生产劳动 考古成果
  • 简介:重音在满语研究中没有引起应有注意,以至通常的研究认为,满语重音不具备区别词义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田野调查中,往往多注重音位描写,而忽略了重音的采录.实际上,满语和一部分通古斯语族语言中,重音不仅客观存在,有些还区别词义.清代舞格寿平最先对ai、aba二词因重音之不同而引起词义变化的情况作了记载.当代唯一讨论此问题者为赵杰,他就一个语言点举出了五个例证.本文在笔者田野调查基础上和相关语料的横向比较中提出了其它方言点共有的新例证,以为面上普遍性之补充.

  • 标签: 满语口语 重音 区别词义 普遍性
  • 简介:《皇清职贡图》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绘的大型民族图志,由画像和图说两部分组成,生动地描绘了清朝盛世时期藩属国、海外交往诸国以及国内各少数民族人物的样貌、服饰、生活等状况;满汉舍璧的图说文字概括地记录了相关国家、民族或部落的地理分布、历史沿革、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民族关系以及向清政府贡赋等情况。《皇清职贡图》不仅能够为我们全面了解清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能为中国美术史、中外关系史以及满语文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 标签: 职贡图 皇清职贡图 满文文献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旦布尔加甫博士撰写的著作《卫拉特英雄故事研究》于2006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吉如嘎岱莫尔根》(1988年)、《哈日阿让嘎》(1993年)、《萨丽萨德格》(1996年)、《卡尔梅克(江格尔)校注》(2002年)、《汗哈冉贵一卫拉特英雄史诗文本及校)(2006年)等著作之后又一部研究蒙古民间文学的专著。

  • 标签: 民族出版社 英雄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民间文学 英雄史诗
  • 简介:东亚同文会于1898年成立,1946年解散,是现日本民间团体“霞山会”的前身。该机构组织编纂的《中国年鉴》是一种综合性中国年鉴,共出版过七回,系统记录了1910年至1941年间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是了解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 标签: 东亚同文会 中国年鉴 文化交流
  • 简介:乾隆十三年详备满文篆书三十二体,并将其中十体应用于玺印谥宝,形成中国历史上字体最多且最富民族特点的民族文篆字汉文篆字合璧之玺印制度。满文篆字于清代合璧玺印中通用达174年之久,从帝后玺宝到百官印信,其中不乏生造、讹形、脱衍、错位、混体甚至缺文等失误,乾隆时代即现端倪,以降诸帝亦步其踪迹,尤以光绪时为烈,其末年竟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极个别的官印中满文篆字俨然形同虚设的装饰点缀,完全丧失了传达信息的功能。

  • 标签: 清代玺印 满文篆字 舛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