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在审美与意识形态问题上,尽管马克思提出了问题,但他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和表达。自卢卡契以来,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文艺形象和审美经验的矛盾叠合性与复杂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指向在于审美意识形态的现代作用问题,即在阐释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意义基础上研究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的特殊关系。本文认为,应该在具体的审美关系基础上深入研究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审美需要及其特殊的表达机制,从学理上阐释审美意识形态问题。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中国语境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 简介:耗时7年制作完成的纪录片《筑梦2008》,自2008年6月24日起开始在全国各地影院公映,不仅圆了中国纪录电影人的“影院梦”,更以300个拷贝的投放量创造了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纪录电影的新纪录。这部影片在公映前后,还作为开幕影片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体育周。应该说,这里有我作为导演在开拍之前的志向与决心,同时也是在创作上进行实验与图新求变的结果。

  • 标签: 纪录片创作 创作体会 实验意识 上海国际电影节 纪录电影 国际体育
  • 简介:话剧《黑骏马》改编自张承志的同名小说。它不仅讲述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之间的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和爱情悲剧,更反映出了草原民族在新旧文化观念冲撞中的自我抉择和对生命的礼赞,体现了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价值观和天人和谐的生态存在论。

  • 标签: 黑骏马 草原 长调
  • 简介:'三远'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术语,是宋代郭熙最早提出的,'三远'法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的基本章法,其影响并不亚于宋代沈括所提出的'认大观小'的构图观察方法。在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

  • 标签: 三远 空间意识 传统山水画 缥缥缈缈 林泉高致 平远
  • 简介:魏晋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和政治腐朽黑暗的乱世,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魏晋士人群体性的特质更为突出,对政治的涉入更深。政治斗争的险恶与残酷使这一时期的土人们对儒家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一种普遍的幻灭感。同时,随着名教日益的繁琐化及谶纬化,儒家社会理想与现实政治组织的权力运作方式日益背道而驰,这也使得魏晋土人的儒家政治理想濒临破灭的边缘。于是,一批具有人格自主意识、不甘受礼教思想束缚的土人,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老庄学说,从道家那里寻求心灵的解脱与安顿。汉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道家思想就此再度进入魏晋人的视野,在催生魏晋玄学的同时,也为魏晋士人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之转变带来深刻的影响。

  • 标签: 魏晋时期 主体意识 人生观念 自觉 艺术 士子
  • 简介:西方的《奥德赛》、《神曲》、《天路历程》,中国的《离骚》、《西游记》等杰作.都是以漫漫修远、上下升沉的空间求索,来叙述人类精神的历险的。而诺瓦利斯的名言:“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则指出了人类精神所共同具有的空间向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考察了人类在先验的感性形式中所具有的空间观念,但他虽然把自己的哲学从传统的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折自豪地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 标签: 人类精神 诺瓦利斯 《神曲》 乡愁 《奥德赛》 家园
  • 简介:从"现代意识"这个角度上解读,《金龙与蜉蝣》当然是罗怀臻的成名作,虽然未必是他最成功最得意的作品,但却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因为无论对那个时代而言,还是对急需现代转型的中国戏曲而言,其深度和广度超越了单纯的作品的价值。

  • 标签: 《金龙与蜉蝣》 现代转型 戏剧精神 意识 三十年 中国戏曲
  • 简介:随着我国从人力大国向人才强国的逐步迈进,教育的重要性又要重新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校重点建设的人才培养项目,更是重中之重。同时,舞蹈艺术教育这门传统的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很好地将身体、精神、情感、文化等融为一体,有效地表达人的思想内涵,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当前舞蹈教育要向创新型方向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舞蹈研究生。目前,我国舞蹈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够理想,如何进一步增强舞蹈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对于舞蹈研究生的创新教学与管理亦是如此。

  • 标签: 舞蹈研究生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培养方案 主体意识
  • 简介:从2015年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创办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极富现代女性意识的好评剧目,如梨园戏《御碑亭》、昆曲《伤逝》、越剧《潇潇春雨》《再生·缘》、黄梅戏《玉天仙》,等等,其中既有从女性视角对传统老戏的创新改编,也不乏借用现代故事进行的戏曲化再创作。尽管这些作品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索深浅不一,但或许可以大胆地期待:"小剧场女性戏曲"作为一种具备"现代"自觉的戏曲探索类型,正通过上海小戏节的凝聚效应逐渐成型。

  • 标签: 现代女性意识 戏曲化 小剧场 现代精神 上海 女性主体意识
  • 简介: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与意识形态的本土性是相反相成的同步历史过程.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他们契合的焦点.在"文化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将它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相区分,而且要警惕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错误倾向(文化部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面对文化传播全球化中由于意识形态本土性差异而带来的纷争,中国5000年文明的实践证明:"和而不同"是消弭它的上上之策,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救世良方.

  • 标签: 文化传播 全球化 本土性 多元文化 和而不同 意识形态
  • 简介: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后现代社会中为数不多的、仍秉持乌托邦理想的理论家。詹姆逊以其后现代主义大师的身份被人们所熟知,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虽然其作品并未给我们提供一个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但他对后现代社会文化的犀利批判以及对未来的一个消除了异化的、真正和谐的社会的欲求却足以把他纳入到乌托邦传统之中。可以说,正是詹姆逊精神深处涌动的乌托邦思想才使他将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放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总体框架中,并力图在历史的整体中来探索当前的时代意识

  • 标签: 后现代社会 乌托邦理想 时代意识 詹姆逊 文化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化
  • 简介:萨满视觉艺术是运用视觉造型艺术物化载体形式再现萨满信仰文化的观念意识。萨满艺术表现过程中常常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联系的观念,使物象和观念、想象和事物融为一体。本文根据心理学理论,以萨满信仰文化中对神灵崇拜心理的感知体验为切入点,以萨满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直觉、情感和想象所反映的"无意识"心理为研究依据,分析探究萨满艺术实践中的心理体验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 标签: 直觉 想象 情感 萨满 艺术 无意识
  • 简介:蒙古族的天鹅型传说与满族的三仙女传说同为阿尔泰民族中的族源传说,通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能探究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为构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人类的生态伦理观,规范人们的生态行为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对我们深层次地认识蒙古族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生态意识表达的根源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民间传说 蒙古族 满族 族源 生态意识
  • 简介:青年女导演马俪文的电影创作经历了由单纯的个人书写到无奈屈从于市场的转变,女性独立意识逐渐消隐,女性的个体意识和自救精神逐渐被男性立场和男权意识取代。

  • 标签: 马俪文 个人书写 转变 女性意识
  • 简介:<正>娜塔丽·萨洛特是我旅法期间所访问的第三位新小说派作家。这倒并非是因为我在罗伯一葛利叶、米歇尔·布托尔与她之间作了主次的区别,而只是由于联系、时间等一系列技术性原因;说实话,我不仅没有把她摆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相反,内心里对她更少一些保留。她的照片大多是从侧面拍摄的,我几乎

  • 标签: 新小说派 萨洛特 意识流 布托尔 作家 法国
  • 简介:一九八八年夏,我院美术系试行油画责任班制教学,在部分师生间经过双向选择,建立了两个油画责任班。第一油画责任班由邵伟尧教授、谢森、黄箐、祁海平讲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二油画责任班由周楷教授、尤开民副教授、刘晨煌、周度其讲师担任指导教师。两个责任班根据各自的教学构想组织教学。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油画责任班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这里刊登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两个班的教学情况,以便总结经验,促进美术教学改革,提高我院的教学水平。

  • 标签: 创造意识 刘晨煌 周楷 指导教师 八年 柯尔维尔
  • 简介:文中通过分析深泽直人多个具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解析其无意识设计的目的。重点探讨产品的细节对使用者体验的影响,以此产生需求的动机,并归纳出提高人们需求的设计动机以及环境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诠释深泽直人最真实、最需要的无意识设计的理念对现代产品的设计影响。

  • 标签: 深泽直人 无意识设计 情感设计
  • 简介:大众文化是意识形态和大众趣味实践的主要场域,任何大众文化产品都不能脱离意识形态和大众趣味的条件性规定。意识形态的基础是权力集团,意识形态实际就是权力阶级的话语;而权力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整体利益,从未放弃过把这种集团利益描绘成为社会共同利益的努力。意识形态话语在大众文化场域中占据着支配性地位;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主义语境中,大众趣味也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权力。

  • 标签: 意识形态话语 大众趣味 双重变奏 赵本山 解读 症候
  • 简介: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借鉴心理描写技巧以丰富戏剧创作表现手段,近年来,开始受到我省戏剧工作者的关注。通过物象的隐喻和象征,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独白与旁白的运用,表演区的分隔等等手法,深入揭示人物的心理内容和心理过程,在一些剧作中已显露端倪。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对种种非传统的心理分析技巧缺少深入研

  • 标签: “意识流” 心理描写 传统戏曲 心理分析 意识活动 小说流派
  • 简介:从陕北村落壁画考察中观摩的大量壁画结合以陕西省艺术馆库存精品出版的《陕西省艺术馆馆藏民间画师手稿精品集》,可以发现其中的手稿与陕北村落壁画的绘制有一定的渊源。通过深入分析其中的重点图像,能给陕北村落壁画的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陕北村落壁画 《手稿》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