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可变结构Ⅱ》是美国作曲家艾尔·布朗(EarleBrown)受动态视觉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是20世纪开放结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形式上借鉴了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Calder)与绘画家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Pollock)的动态结构理念,形成音乐结构上“局部的秩序化控制”与“整体的非秩序开放”之间的动态辩证关系。这对辩证关系的共同存在指出了开放结构中创作与体验的对位效果,为当代音乐结构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标签: 开放结构 艾尔·布朗 考尔德 波洛克 局部控制 整体开放
  • 简介:理查德·克莱德曼,著名钢琴家,被誉为世界现代钢琴王子。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5岁开始习琴,6岁时被誉为天才,随即进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学习,16岁开始演奏自作曲。1977年,独奏《水边的阿狄丽娜》引起轰动。1990年,以《致艾德琳之诗》获得世界上惟一的金钢琴奖。理查德·克莱德

  • 标签: 理查德 现代钢琴 中国音乐作品 圆舞曲 钢琴家 演奏
  • 简介:像往常一样,1992年春节,罗忠镕照例寄了我一帧贺年卡。这卡非同寻常,既非中国古典喜帖型的贺年卡,又非欧式情调的圣诞贺年卡,而却是一帧以彩照自制的贺年卡。卡中央是一张满纸密布、参差不齐的并列彩色短线构成的彩照。虽说是一张图案造型的绘画,但颇

  • 标签: 罗忠镕 利盖蒂 我一 序列主义 相信自己 图案造型
  • 简介:鲁塞尔(AlbertRoussel1869-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作曲家.他除了创作交响曲、室内乐、器乐曲外,还创作了大约45首艺术歌曲,这当中采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歌曲就有6首.笔者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确认了鲁塞尔这6首歌曲的中文原诗和作者.在鲁塞尔的6首作品中,《致年轻的绅士》、《被分离的恋人》、《贞妻的回答》这三首歌曲评价最高,成了鲁塞尔的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本文还扼要介绍了这3首作品的特点以及有关的音乐评论.

  • 标签: 诗歌创作 鲁塞尔 中国 古代诗歌 法国 艺术歌曲
  • 简介:<正>我国首届全级别大提琴比赛组委会把德国作曲家布洛赫的名曲《希伯莱祷歌》作为中、青年组选手的指定曲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尝试。这首乐曲是我们大提琴界的一代宗师,伟大的卡扎尔斯的演奏保留曲目。我在教学和演奏这首乐曲时作了如下的注释:此曲是德国钢琴家、作曲家布洛赫(1838—1920)为大提琴和管弦乐队写的一首极为成功的

  • 标签: 大提琴 宗师 希伯莱 作曲家 布洛赫 作品
  • 简介:纪尧姆·德·玛受是法国“新艺术”时期的诗人一音乐家(poet—musician),也是14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和作曲家。他一生经历丰富.在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创作上均有卓越成就。在世俗诗歌创作方面,玛受使中世纪晚期法语诗歌的三种“固定形式”(formefixe)得到规范,并因创作诗歌的种类繁多、质量上乘,而赢得了“最后的游吟诗人”的雅称。回旋歌《甜蜜而和蔼的面容》是介绍玛受创作时被频繁引用的一首经典佳构。这首作品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在诗歌的音韵设计、音乐与诗歌的配合方面均有不凡的表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可以认为,在西方早期诗歌作品的创作中,诗的形式特征决定了音乐体裁的特点。影响一首诗歌作品的艺术形式的决定权首先在于诗作。因此,在分析这类作品时,应当首先将诗歌的形式特征剖析清楚,包括有可能直接影响音乐结构的叠歌设计、潜在影响旋律构成的音韵设计、以及作用于节奏安排的重音位置等。

  • 标签: 玛受 诗人-音乐家 回旋歌 《甜蜜而和蔼的面容》
  • 简介:本文力图从音乐传播学角度来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通过对迪斯尼动画电影音乐《幻想曲2000》之《蓝色狂想曲》的个案分析,力图展现音乐其视觉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标签: 音乐传播 音画关系 幻想曲2000 蓝色狂想曲
  • 简介:作曲家埃里克·萨蒂于1914年为夏尔·马丹插图绘画作品所创作的配画音乐作品《运动与嬉戏曲》组曲,其创作的主要意图是用音乐诠释绘画艺术的画面感。此外,乐谱中的文字说明以故事叙述、情景描绘的方式,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也成为音乐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本文以谱面中法文说明所对应的短小乐思为分析切入点,通过对所选三首乐曲具体技法的剖析,说明作曲家在该作品中借音乐诠释文字的内容,以音乐(听觉)与文字(视觉)的相互作用带来画面感。

  • 标签: 埃里克·萨蒂 钢琴组曲《运动与嬉戏曲》 创作思维 音画手法 数控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