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18世纪晚期,美国为维护海上权益与地缘安全,加剧了与英法之间的矛盾.美国在中对英国的让步,换取到美英之间十年的和睦,却导致美法关系紧张,美国与法国从同盟走向准战争状态.最终美法危机得以和平解决,但这场准战争深深影响了美国早期的内政和外交.

  • 标签: 杰伊条约 法美危机 准战争
  • 简介:一、学院成立在江西国立中正医学院成立在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9月在南昌招收第一班学生,这所学院是国际著名生理学家林可胜博士首先提出,他的倡议成立是基于两个设想:

  • 标签: 抗日战争初期 医学院 中正 生理学家
  • 简介:护国战争是民国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的主要领导是唐继尧、蔡锷与李烈钧,时人称之为“护国三杰”。对于他们三人的研究与评价,史学界长期存在着偏倚。研究蔡锷较多,评价最高,其次算唐继尧,而对李烈钧的研究,近几年有所涉及,偏重叙事,往往忽略他在护国战争中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李烈钧在护国战争期间的活动及其思想来评述他的作用,这不仅可弥补护国战争研究中的缺憾,也进一步推动护国战争史的研究。

  • 标签: 李烈钧 护国战争 袁世凯 护国军 南洋华侨 唐继尧
  • 简介:<正>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华政策,其基本方面是积极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战,但这种支持和援助却始终是以服从苏联本国利益为其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只是在抗战时期的不同阶段,其侧重面有所不同。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全力支持中国抗战,并及时提供大量的援助。然而,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对华政策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已有所表现,这就是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希求以国民党的力量拖住企图东进的日军;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政府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倾象日趋严重,为了避免全线出击,腹背受敌,苏联与日本签订了

  • 标签: 苏联人 人民军队 斯大林 共产国际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战
  • 简介:陈独秀晚年在贫病和政治失意中不屈于国民党专制的迫害,仍放言心曲,倡言抗战,倾心民主政治,保持其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其晚年关于民主政治思考的文字被称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稀有重要文献".

  • 标签: 陈独秀 抗日战争
  • 简介:本文着重分析金川战争时间之久,投入力量之大,而战斗艰苦,所获战果微小。主要是天特、地势、人心对清军不利,影响到了战争决策、官兵关系,军队士气、战斗力、后勤运输、战略战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阻滞了清方的军事行动。金川战争显示了决定战争胜负诸因素的复杂性,也标志着清王朝的自盛转衰。在战争中暴露出严重弱点的清王朝无所憬悟,不思振作,必然不能抵御行将来临的国际国内巨大的斗争风暴。

  • 标签: 金川战争 乾隆朝 小金川 军队士气 阿桂 军事行动
  • 简介:《抗日战争正面战场》1987年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初次编辑,汇集了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武汉会战等10余次重大战役的史料,该书的编辑出版,当时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编辑出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增补本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学界的思想解放和百家争鸣迎来了国内的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春天。年逾古稀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刘大年,以其敏锐的目光和特殊的学术地位,参与筹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研究》的创刊。他作为首任会长,在抗日战争史学会成立之后,积极组织了1990年代一系列讨论会.有效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史的科学研究。

  • 标签: 刘大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 简介: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由蒋介石国民党一手组织起来的御用青年组织,在抗战时期,它与国民党一样具有两面性,既有爱国抗日的一面,也有反共、反人民的一面。抗战初期,为了挽救祖国危亡,全国及广东各地青年爱国抗日救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和发展,至1939年广东省青年组织及各县市分支单位组织共256个。特别是中共领导的在北方有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在广东有青年抗日先锋队等,在全国、在广东省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三青团 国民党 抗战初期 蒋介石 爱国
  • 简介:朝鲜战争爆发后,面对败局的麦克阿瑟建议台湾出兵参战,正中蒋介石的下怀。但是美国政府却心有余悸,迟迟不肯表态……1950年6月25日清晨4时.在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上,南北朝鲜的双方军队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当日上午9时许,北朝鲜人民军一举攻占了瓮津、开城、议山、春川等地,并在江陵以南施行两栖登陆。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晚上,年已70的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兼“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在日本东京立即同正在东京的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上将和联合国军司令部参谋长娜斯塔德中将等人举行紧急磋商。麦克阿瑟根据李承晚的请求,提议美国国会立即批准出兵援助南朝鲜,并建议先由台湾就近调一个军驰援南

  • 标签: 蒋介石 麦克阿瑟 朝鲜半岛 杜鲁门总统 十二军 南朝鲜
  • 简介:据前苏联有关学者统计,在中国1924一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苏联政府大约向中国革命阵营派遣了130余名军事顾问。这些顾问在中国活动的情况,一般读者难以把握其全貌。现简要撮述如下。1923年初,滇桂粤联军驱逐了陈炯明,孙中山重返广州,设立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这时,他表示希望苏联政府派遣军事专家和政治工作人员到广州担任顾问。同年夏,第一批苏联军事顾问到达中国。其成员是从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学院(1925年改称伏龙芝学院)东方系学员中选拔出的波里亚克、格尔曼、捷列沙托夫、斯莫连采夫和切列潘诺夫。1924年春,波里亚克等在广州参与筹建黄埔军校。5月,苏联派任孙中山军事总顾问的巴甫洛

  • 标签: 苏联顾问 北伐战争 广东革命政府 国民政府 孙中山 冯玉祥
  • 简介:<正>抗日战争时期的领导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在两大层次上展开:一个是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得以发动和坚持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何种力量实行领导;另一个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进程由何种力量领导、如何领导。以上两大层次的问题就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权问题的基本内涵。

  • 标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 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 领导权
  • 简介:旅顺要塞争夺战是日俄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战役,日军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获胜,基本完成其战略目的。此役不仅是日俄战争的转折,同时也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多还原

  • 标签: 日俄战争 旅顺要塞 乃木希典
  • 简介: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在近代远比西方落后,以武力反抗西方侵略必遭失败,所以,最为明智的策略应该是放弃武力抵抗,尽早与侵略缔结和约,然后集中全力搞近代化,等赶上西方后再与其较量。相反.如果坚持抵抗,不仅损失大于“不战而和”,而且会延误近代化的进程。本文对这一学术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 标签: 近代中国 抵抗侵略 学习西方 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