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现代社会传染病的流行原因,探讨防控策略。方法根据近些年全国传染病流行的实际情况,分析并探讨传染病在我国现阶段流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结果传染病的防控与全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有关。结论控制传染病疫情,必须增强全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继续完善疫情监测网络,保障通畅的信息通道;继续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 标签: 传染病 传播 条件 控制 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胎盘组织中HBV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携带HBshg的孕妇,血清HBVDNA阴性12例:血清HBVDNA阳性19例;血清HBVDNA阳性,孕晚期拉米夫定治疗16例;血清HBVDNA阳性,孕晚期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19例.使用免疫组化与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situpolvmerasechainreaction,ISPCR),检测胎盘组织中的HBcAg与乙型肝炎共价环状DNA(HBV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HBVcccDNA).结果胎盘绒毛炎发生率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胎盘HBcAg的感染率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治疗后,胎盘HBVcccDNA感染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胎盘组织发生炎症,使部分绒毛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胎盘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HBV易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HBcAg在胎盘中的表达,表明HBV感染与复制,是导致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阻断治疗可能抑制了感染胎盘组织cccDNA复制,使宫内感染的危险性降低.

  • 标签: 乙型肝炎共价环状DNA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垂直传播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3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模式心理学对健康传播学影响巨大。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特有的社会环境促使美国社会推行了一场旨在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所谓“人文主义心理学运动”。这场特殊的运动突出了“治疗性传播”在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日后健康传播研究领域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传播学研究学者的注意力。为此,1963年的美国《传播学杂志》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传播与精神健康》的文章,对这次“心理学运动”作了全面的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传播往往就是一回事,其基本模式都在于通过信息的发布、流传或扩散而实现某种意图,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认为,所有的人类传播活动均可分解为五大要素,或者说均由五大要素所构成。

  • 标签: 心理健康知识 人群需求 传播模式 互联网
  • 简介:98例性传播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分析苏远静1吴峰2(1安徽省明光市四山村医院2394002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人民医院)1996年9月至1997年2月,我院性病门诊接诊98例性传播疾病(STD),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种98例中淋病72...

  • 标签: 性病 临床治疗 STD CA NGU 诊断标准
  • 简介:9月1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葵花药业“小葵花”儿童药协办的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医、学、研、产等各方代表济济一堂,共同研究探讨儿童安全用药问题的破局之道。

  • 标签: 安全用药 儿童 传播 宣传教育 中国人口 主管部门
  • 简介:[目的]有效防止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传入,保护人体健康,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服务。[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在国际间播散情况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分析由于全球环境变化和国际间交往的增加带来国际间传播的风险。[结果]医学媒介生物可传播的病原体达数千种,其中虫媒病毒500余种,还有细菌、立克次体、原虫等。我国国境口岸地区已发现确认的640余种医学媒介生物中可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类达440余种。历史上医学媒介生物传播的传染病大流行,常因国际间交往时,通过感染病例或携带病原体的医学媒介生物的被动输入而引发。为有效防止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传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通过调查显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具有来源广、数量大、种类多、阳性率高、风险性大等特点,其极有可能在我国口岸地区适宜的生态环境中孳生繁衍,并将国外传染病输入我国,甚至造成大流行。[结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传入的潜在风险也在激增。应高度重视对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 标签: 医学媒介生物 传染病 输入性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缺乏病防治核心信息及传播策略,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方法对当前碘缺乏病防治方面的信息与传播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碘缺乏病防治的知识要点,并根据不同群体的信息,制定出健康教育传播的相关策略与办法。结论在全社会宣传碘缺乏防治信息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碘缺乏 防治 传播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流行区预防母婴传播的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HIV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感染孕产妇均实施药物治疗,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均应用母婴传播对策进行预防。结果2例早产,32例正常分娩;1例婴儿发生感染HIV。结论在艾滋病流行区应用药物治疗、人工喂养以及产科干预等预防母婴传播对策,能够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可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区域 母婴传播 对策
  • 简介:一、产前咨询和指导的主要内容关注HIV阳性母亲出生的婴儿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科医生对HIV感染母亲的产前咨询和指导要了解母亲对HIV感染的知情程度、产后预防作用和预防方法的理解,将HIV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告诉母亲,帮助HIV阳性母亲做出最终的选择。

  • 标签: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婴儿 HIV感染 阳性母亲 保健 母婴垂直传播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护理专业人员在防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题报告旨在深入研究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科学指导,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公共卫生的稳定。

  • 标签: 肺炎病毒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垂直传播与非垂直传播两种不同感染途径的慢性乙肝患者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疗效应答的差异性,了解母子垂直传播方式对疗效应答的影响。方法按照垂直传播与非垂直传播两种不同感染途径选取两组相同样本数量的慢性乙肝患者,且年龄、性别、HBeAg状态、HBVDNA载量、疾病状态均无统计学差异性,均采用拉米夫定片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8个月、2年的疗效应答情况(生化学、病毒学、免疫学应答)及病毒变异耐药情况。结果垂直传播组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长期治疗产生病毒变异耐药的比例高于非垂直传播组,免疫学应答效果明显差于非垂直传播组,早期病毒学应答较非垂直传播组明显差,长期治疗的病毒学应答效果也差于非垂直传播组。在抗病毒及护肝治疗情况下,大多数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疗程长于非垂直传播组,但长期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与非垂直传播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垂直传播方式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应答差于非垂直传播者,长期治疗产生病毒变异耐药的可能性大于非垂直传播者。

  • 标签: 垂直传播慢性乙肝 非垂直传播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片 抗病毒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一般形式是依靠固定宣传牌、黑板报、画廊、宣传单及医生病人座谈等形式。这些方式普及卫生知识虽有一定效果,但较局限,只有那些来医院看病的病人才能获得,知识面也较窄。边远地区和不来医院的人群往往受不到教育。根据这种情况,我院自1993年开始,组织现有的技术人员、专家学者,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一些有特效的民间偏方、简方编写成册,印成20种小卡片式的健康教育简方,如:《预防红眼病》、《高血压的防治》、《婴幼儿腹泻》、《预防感冒》和《腹泻病防治》等。

  • 标签: 健康教育 基层医院 病人 治疗 预防 看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度洛西汀,对照组服用阿米替林,分别治疗6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SCL-90)评分显示在治疗第2周时躯体化因子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因子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抑郁因子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躯体化因子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安全、有效。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 度洛西汀 阿米替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