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00病灶的5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并且将检测图像资料进行储存,然后对这些图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考的依据,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计算出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误诊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资料,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例分别是91.61%、88.21%、96.6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于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在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患儿100例,将入组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给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其手术时间显著较低、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少、切口长度显著较小,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其住院时间显著较短,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Flynn下肢骨折评价标准优良率显著较高,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创伤较小,可促进患儿快速恢复的临床优势。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儿童四肢长骨骨折 临床疗效 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医院2015.8-2016.8所收治的3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给予对照组以牵引结合夹板来进行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以弹性髓内钉来开展治疗,并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弹性髓内钉法来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病程得以缩短,并且患者恢复较快,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临床治疗 小儿股骨干骨折 观察组 对照组
  • 简介: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弹性变化。方法:应用SWE技术,分别于12例银屑病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其14个皮损部位皮肤进行弹性测量,获得杨氏模量值,比较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和恢复期弹性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急性期皮损部位皮肤的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4.8±29.9)kPa、(52.1±26.3)kPa和(41.8±22.3)kPa;恢复期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5.1±20.3)kPa、(29.0±17.5)kPa和(25.1±15.2)kPa,急性期杨氏模量值明显比恢复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t=5.48,t=5.0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患处皮肤急性期弹性较恢复期弹性具有明显差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银屑病及其他皮肤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 银屑病 皮肤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为单发性结节。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以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为金标准,对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50个甲状腺结节病灶中,良性38个,恶性12个。常规超声诊断良性29个,恶性21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性36个,恶性14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性为92.11%,准确性为92.00%,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66.67%,特异性65.79%,准确性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超声,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1、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对不同大小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2、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的补充价值及两者联合应用3、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分析影响其诊断的相关因素及对临床的意义。3.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对600例患者共652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利用改良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经病理证实。结果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3cm的乳腺病变的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1),其中联合诊断对于≤1cm病灶的灵敏度可达到100%。而对于>3cm乳腺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特异性很高,但是其诊断的灵敏度较低。结论1、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的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对于1cm以下的乳腺小病灶联合诊断的优势极显无疑,弹性成像对大于3cm的乳腺病变检诊特异性高。2、弹性1分病变可基本排除恶性可能,而3cm以上病变弹性成像诊断恶性可基本诊断,这对鉴别常规超声难以诊断的病变很有帮助。3、乳腺病变内伴明显钙化或出血囊变时可不考虑弹性成像结果。总之,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尤其是在联合常规超声后,对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 乳腺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性成像与多普勒技术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对随机检查的95例患者的102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测量肿块组织与周围组织弹性应变率比值。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102个肿块中,良性71个,恶性38个,良恶性乳腺肿物的CDFI与弹性评分在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的差别有明显意义(P<0.01);弹性评分与应变率在超声诊断肿物的良恶性在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超声弹性技术对乳腺肿物的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乳腺肿物与周边乳腺组织的应变率比值能客观反映肿物的硬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物 超声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针和交叉克氏针在掌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掌骨颈骨折患者46例,23例患者使用交叉克氏针进行治疗,作为克氏针组,23例患者使用弹性髓内针进行治疗,作为髓内针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结果克氏针组治疗优良率为86.96%,髓内针组为95.65%,P>0.05;克氏针组手术时间为23.28±8.14min,髓内针组为31.25±10.28min,P<0.05;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6.29±10.75d,髓内针组为45.29±9.68d,P>0.05。结论交叉克氏针和弹性髓内针在掌骨颈骨折中均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两者各有利弊,前者手术较为简单,手术操作时间更短,后者髓内针残端埋于皮下,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治疗中应依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术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掌骨颈骨折 交叉克氏针 弹性髓内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超声弹性应变率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诊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0例患者二维超声检测出108各甲状腺结节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超声弹性应变率值测量,依据诊断结果对良性与恶性甲状腺结节予以弹性分级,以III级为界O~II级诊断为良性,III~Ⅳ级诊断为恶性。结果(1)弹性分级诊断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符合47个结节(47/78,60.3%),恶性结节符合28个(28/30,93.3%),准确性为69.4%,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60.3%。(2)恶性组结节应变率值均值(7.26±3.84),高于良性组(2.53±1.41,P<0.05);(3)应变率值最佳临界点,检出良性组中75个结节(75/78,96.3%)与病理诊断符合,检出恶性组中27个结节(27/30,90%)与病理诊断符合,对应准确性为94.4%、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6.3%。结论超声弹性应变率值能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超声弹性应变率值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脾脏超声弹性成像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建模后的第2周、4周、6周和8周分别进行脾脏的超声弹性检测、超声造影和门静脉压力测量,且在超声造影后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获得脾组织的起始增强时间、增强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和下降斜率,分析超声造影参数、门静脉压力与脾脏硬度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时间点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脾脏硬度与门静脉压力及增强达峰时间呈正相关(r=0.713,r=0.589;P〈0.001),与峰值强度及下降斜率呈负相关(r=-0.628,r=-0.563;P〈0.001)。在肝纤维化的S3期和S4期,脾脏病理切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脾窦扩张和脾脏淤血。结论:在慢性肝脏疾病中,门静脉压力增加是引起脾脏硬度增加的起始因素;脾窦扩张淤血、脾脏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降低与脾脏硬度增加直接相关。

  • 标签: 脾脏硬度 血流动力学 门静脉压力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新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方法-太极扣弹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50例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随访3~24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50件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美观性、适应性、稳定性以及咀嚼效率都比传统的修复体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太极扣弹性附着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的新方法。

  • 标签: 单侧游离端缺失 活动义齿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变排班模式,从而分别提高患者、医生、及护士满意度并减少交接不到位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方法首先对改变排班模式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制定新的以“8小时连续工作制”为核心的弹性排班模式,再进行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等评价。结果弹性排班实施前后弹性排班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对科室排班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虽然(P>0.05),虽统计学无显著意义,但满意度绝对值也是提升的。与中午特殊时段交接班不到位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消灭了时段发生的投诉。结论以“8小时连续工作制”为核心的弹性排班能有效减少因交接不到位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特殊时段护理投诉,提升肿瘤科优质护理服务品质。

  • 标签: 弹性排班 肿瘤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乳腺肿瘤患者100例,对比分析常规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组与超声弹性成像组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意义。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组良性64例,恶性36例;实验组良性61例,恶性39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结论组织弹性成像提高了恶性病灶的检出率,但其也造成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因此组织弹性成像必须建立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 标签: 组织弹性成像 应变率比值 常规超声 乳腺肿瘤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乳腺肿瘤良恶性患者中关于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107 年 1 月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肿瘤诊断治疗的患者 300 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进行诊断,观察其确诊率和误诊率。 结果: 经结果显示,在 300 例患者中,超声弹性成像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误诊率显著低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乳腺肿瘤良恶性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技术进行有效诊断,可提高确诊率和降低误诊率,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诊断 乳腺肿瘤 良恶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肝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肝良恶性肿瘤98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测后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测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的诊断准确率。结果98例患者诊断结果显示,病理检测结果为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为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78例;病理对肿瘤分析,36例肝细胞癌,12例肝血管瘤,44例肝转移癌,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弹性成像对肝脏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检测准确率要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似的结果也在特异性和灵敏度上发现。结论弹性成像超声与常规超声诊断肿瘤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两种检测方法可以互相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每种方法的优势,获得更加全面的结果。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肝良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患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及术后病理检查,观察两种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优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临床敏感度、特异度均存在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6.10~2017.12期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80个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彩超检查,研究组进行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将两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5%;研究组无漏诊,共出现3例误诊,误诊率为3.75%,对照组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5.00%、1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81、P=0.003,=5.128、P=0.024,=4.054、P=0.044)。结论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式,将其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诊断中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可为疾病定性、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 标签: 彩超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