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品管圈应用中,提高急诊科N1阶的护士压力的应对能力的作用。方法我院共有急诊科护士60名,对所有急诊科N1护士进行压力测试表应用,计算其压力状态以及处于压力状态下的具体评分。利用品管圈工具进行一定的干预,在干预后再次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结果在品管圈的活动完成后,可以发现护士的压力状态的发生率以及压力的状态平均分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并且,忽视的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为。结论在急诊科N1阶的护士中运用品管圈的手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压力应对能力,对促进护士成长、保障临床工作效率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压力应对 急诊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脊柱胸腰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减重平板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01-2021.12于本院行脊柱胸腰骨折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分设组别,探索II组(常规物理治疗,n=100例),探索I组(减重平板训练,n=100例)。比较两组脊柱功能、步行能力及疼痛水平。结果:探索I组治疗前脊柱功能评分、步行距离及疼痛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与探索II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骨折术后患者,减重平板训练方式的应用,可提升患者脊柱功能与步行能力,并减轻疼痛水平。

  • 标签: 减重平板训练 脊柱胸腰段骨折 10m步行距离 疼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滑移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4-2020.6收治的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的患者68例进行研究,运用分段随机分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3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滑移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对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复发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技术 胫骨骨髓炎 骨缺损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胸腰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84例并依据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参照组(n=42),给予参照组传统护理,给予观察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VAS评分方面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3.81%,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胸腰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确切,可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采用急诊溶栓治疗对患者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部收治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1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病例选取在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情况及血管再通率。结果 治疗后,显示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比对照组好,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

  • 标签: 溶栓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胸腰椎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老年患者26例为对象,采用多节胸腰椎后外侧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Oswestry与VAS评分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个月后26例患者的Oswestry与VAS评分持续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6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85%。结论多节胸腰椎后外侧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明显,对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后凸畸形 多节段胸腰椎后外侧融合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八锦健肌操联合胸部物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稳定期患者脱机拔管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1-2019.5为准,对本院60例AE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以胸部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八锦健肌操。对比两组治疗48h、96h、144h后患者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肺通气功能测定(FEV1、FEV1/FVC)及脱机拔管率。结果治疗组各时间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96h内脱机拔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AECOPD稳定期患者可实施八锦健肌操联合胸部物理治疗,以帮助改善患者血气、肺通气功能,缩短通气时间,尽早脱机拔管。

  • 标签: 八段锦健肌操 胸部物理治疗 AECOPD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氯吡格雷加替罗非班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的观察时间设计为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选择的患者为我科的114例老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选择的分组方法为一组和二组,选择的治疗方法分别是氯吡格雷加替罗非班治疗和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有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一组是96.49%、8.77%,二组是75.43%、35.08%,(x2=13.219,p=0.008),结果有差异。结论:老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氯吡格雷加替罗非班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ST段抬高 替罗非班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持续性胸硬脊膜外麻醉(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在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之间所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需要进行常规的保守性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需要通过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TEA展开持续性治疗。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进程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TEA治疗的进程比较顺利,并且获得较好的预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性应激性(Cushing)溃疡疾病,在进行常规保守性治疗的时候联合TEA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Cushing溃疡疾病整体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之中具有广泛使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 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 治疗进程 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单节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与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11~2022.11我院收治的90例单节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FD组(n=45)与UBE组(n=45),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UBE组手术用时长于FD组(P<0.05),离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FD组(P<0.05),VAS评分低于FD组(P<0.05),两组JOA评分、疗效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FD治疗比较,UBE耗时较长,但后者在早期离床、缩短住院时间以及缓解疼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不影响ODI指数。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骨折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Wiltse组和经皮组各45例,给予经皮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给予Wiltse组患者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模式的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但是相对于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使用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按照奇偶分组法对90例、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STEMI患者展开分组讨论,对比对照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抽取对象45例)与观察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抽取对象45例)的安全有效性。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E/A水平增幅显著,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较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血管再通率及心功能改善中的效果更佳,且可减少其MACE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