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医疗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人民健康需求,医院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科室为之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在“资源共享、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区检中心建设思路的指导下,作为成员单位的门急诊实验室,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是合理配置人员、设备、优化实验室流程和与区检中心对试剂耗材的统一管理。人员定期轮岗、检验专业设置和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各成员单位的检验质量,实现全中心质量的统一。而仪器使用、试剂使用的差异等不利于检验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资源共享 诊疗水平 高效服务 合理配置 统一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 康复率及满意度影响,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4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7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不一致,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的抢救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的康复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75.71%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86%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率、康复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满意度 急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过程,实施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干预的临床影响。方法:纳入病例时间为2020年1-12月,选取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重症病患,共计72例,依据随机数表以1/1形式均分72例患者为2组,A组予以常规重症护理,B组予以优化基础护理流程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护理效率、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对比,B组患者抢救平均用时及参与抢救护士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B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对比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基础护理流程优化 护理管理 抢救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个性化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分析。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儿科抽取8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常规护理赋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指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输液依从性评分。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研究组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输液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实施可提高患儿穿刺疼痛耐受度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促使积极配合输液治疗,护理成效十分显著。

  • 标签: 静脉输液 常规护理 个性化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等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饮食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满意度、症状改善时间、症状积分对比以及SF-36评价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饮酒、吸烟、BMI、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因素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减少压力和定时定量饮食是影响两组结果的显著因素(P<0.05),其中定时定量对结果影响最大(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50岁、男性、饮酒、吸烟、BMI正常、糖尿病、高血压、均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压力以及定时定量等因素,均与疾病发生存在显著关联。年龄增长、男性性别、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均会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而保持正常BMI、均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压力以及定时定量等健康生活方式,则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胃溃疡 个性化饮食护理管理 关键因素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士在耳鼻喉科术前术后护理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100名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采集数据包括术前教育满意度、心理准备状态、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表现优于对照组,表现在更高的教育满意度、更低的疼痛评分及更少的并发症(P<0.05)。结论:护理干预显著提升了术前准备及术后恢复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强调了护理在手术流程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护士 耳鼻喉科 术前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康复训练指导的探索 茹菊香 吴兴区朝阳爱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笔者所在辖区 98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和家属是否同意和社区签订后续社区延续康复指导计划协议书的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 组患者出院后社区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并电话随访;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出院延伸康复指导管理模式。 结果 两组 ESCA 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在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122.62±7.82 vs. 114.95±6.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 Barthel 指数与 Fugl Meyer 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 < 0.05) , 观察组治疗后评分 (68.54±9.62 vs. 63.77±8.90) 、 (76.61±8.25 vs. 72.25±7.13)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社区出院延伸康复指导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康复训练技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有助于改善患 者临床预后和整体康复。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延续康复训练;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 能 脑卒中是指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1] ,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 2017 年 1 月始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开展了脑卒中的社区延续康复 训练指导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 能,提高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
  • 作者: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7-21
  • 出处:《健康养生》 2019年第17期
  • 机构:纳入标准:年龄<70岁,脑卒中首次发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出院伴神 经功能缺损,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后续康复训练计划协议。排除标准:严重心、 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帕金森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患者本人或 家属不同意签订后续康复训练计划协议。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2006年制定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 试 行)》[2]。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