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分析联合断流术52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结果急诊手术全部止血无死亡,术后大量腹水2例,膈下感染1例.平均随访3.6年,术后出血率为0(5年)和5.8%(9年).随访生存率96%(5年)和90%(9年).无性脑病和肝功能衰竭发生.结论联合断流术适应证广,术式易掌握,疗效满意,但应注意断流的彻底性、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术后的长期治疗.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外科手术
  • 简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增高引起的症候群。多种复杂肝脏疾病所诱发门静脉血流受阻或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门静脉 高血压 血栓形成 肝移植
  • 简介:胰头癌及外胆管癌由于易侵犯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导致手术难度大、切除率不高。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率仅为20%;联合侵犯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率达46%。由于肝脏对缺血、缺氧较为敏感,尤其对严重淤胆的患者,常温下阻断门时间更为受限。为提高胰头癌及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我们创用了低温灌注门静脉延长阻断门静脉主干时间,切除肿瘤侵犯的部分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并进行人造血管架桥重建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侵犯门静脉 肝外胆管癌 门静脉主干 低温灌注 胰头癌 肠系膜上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CT增强扫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造影剂外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是4.00%,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0.67%,研究组发生造影剂外渗比例显著更低(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26±10.22)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6.58±9.42)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不仅能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还能进一步预防造影剂外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渗漏的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自2014年1月开始针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发生的渗漏的原因对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两组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渗漏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对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预防管理措施,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以探究放射科CT增强扫描时的造影剂渗漏的管理措施为主要目的,从而为诸多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生造影剂渗漏时如何进行管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从2019年8月14日起至2021年2月18日结束这一时间段内的36例进行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渗漏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为18人。A组发生渗漏的患者不给予干预措施,B组给予其患者相关的干预措施。并将患者的满意程度和穿刺部位肿胀消失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 就A组而言,诸多患者的穿刺部位肿胀的消失时间恢复时间位于1天至14天之内;就B组而言,穿刺部位发生渗漏的患者全部立即进行了干预措施,穿刺部位肿胀消失时间均为1天,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肿胀消失时间这一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除此之外,B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94.44%,A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50.00%,B组的数据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CT扫描造影剂渗漏的患者的处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病人发生渗漏后的痛苦。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干预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月间,本院影像科开展CT增强扫描的患者7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碘造影剂,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将纳入患者分为2组,390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患者皮肤及其附件以及碘造影剂注射后的0.5~24 h内。结论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可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予以改善,提高检查安全性。

  • 标签: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CT和 MRI在诊断及病理基础上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意义;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期间收治拟诊胆管细胞癌患者 60例,根据研究需要分成两组,运用 CT诊断 30人,运用 MRI诊断的 30人,年龄在 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 50岁,对比两组的诊断及病理分析,提高胆管细胞癌的准确性。诊断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的诊断结果准确性高于 CT检查。

  • 标签: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CT MRI 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适形放疗与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效果 。方法: 研究时段自 2016 年 9 月至 2017 年 9 月, 选定本院收治的 肝癌门静脉癌栓 患者 110 例,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 55 例,采纳 动脉栓塞化疗治疗 )、研究组( 5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纳三维 适形放疗 ),比较临床疗效、存活率。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 90.91% )以及 1 年内存活率( 90.91% )显著较对照组( 69.09% 、 65.45% )高, P <0.05 ( 具统计学差异 ) 。 结论: 三维 适形放疗 联合 动脉栓塞化疗 可有效提高 肝癌门静脉癌栓 患者存活率,缓解病情,值得借鉴。

  • 标签: 三维 适形放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癌门静脉癌栓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镜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EGVB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EGV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双镜+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双镜+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EGVB患者的治疗中,患者肾功能改善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恢复速度较快,且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几率较低,生活质量较好,值得参考。

  • 标签: 双镜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EGVB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脓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2例不典型脓肿患者,时间2019年02月-2020年02月,72例患者均采取平扫检查以及动态增强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72例患者的病变位置为有39例为右叶,有21例为左叶,有12例为左右叶同时发生;增强扫描结果为门静脉期有17例表现出晕征,有20例表现出团块状强化,有35例表现出网格征或者蜂窝征,动脉期病灶呈现出楔形状/片状一过性强化者有36例。 结论 给予不典型脓肿患者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扫描 不典型肝脓肿 动态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说明静脉肾盂造影联合CT、MRI影像学检查在肾癌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结合本院接诊肾癌患者,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2年9月于我院就肾癌接受相关医疗措施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患者均进行静脉肾盂造影联合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并且说明三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并对其展开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MRI、CT检查患者肾脏均存在异常,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有15例患者不存在异常,其余患者均存在异常,而CT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肾脏内肿块、腹腔内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而MRI敏感度和准确度与CT相仿,在显示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是否受累、周围器官受侵及与良性肿瘤或囊性占位鉴别等方面要优于CT,而静脉肾盂造影仅能显示部分患者肾脏部位肿瘤的位置。

  • 标签: 影像学 肾癌 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使用过程中予以预防性护理对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我是一名工作在基层医院 20余年的 CT增强护士,现对工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进行分析,分析对象选择于 2019.2~2020.2期间在我科实施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的患者 88例,以不同护理方式为依据实施分组, 44例开展预防性护理的患者纳入实验组, 44例开展传统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 2种护理方式的开展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明显,对比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使用过程中予以预防性护理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可对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建议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预防性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合并静脉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破裂合并静脉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实施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者7例,静脉破裂的间断缝合修补术者6例,静脉缝扎手术者3例,周纱布填塞3例,静脉缝扎术者1例;治愈18例(90%),死亡2例(10%).结论术前急救复苏,并针对肝脏破裂及出血情况进行有效且安全的手术,可提高破裂合并静脉后下腔静脉损伤治疗成功率.关键词破裂;静脉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0-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容积cT增强扫描观察活体状态下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67例,年龄19~75岁,平均50.5岁。所有受检者行腹部CT三期增强扫描,容积重建门静脉期图像。观察胃结肠静脉干位置、走行,测量胃结肠静脉干长度、管径;观察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的分型、走行以及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的汇入点;参照国内动脉血管显示效果评价标准对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进行评级。结果124例患者中,117例(94.3%)形成胃结肠静脉干。胃结肠静脉干位于横结肠系膜内,紧贴胰头前缘走行,均于胰头下缘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其中,胃结肠静脉干向肠系膜上静脉右侧走行者占61.54%(72/117),右前方走行者占36.75%(43/117),前方和右上方走行者各占0.85%(1/117);胃结肠静脉干长度为2.6-21.9mm,平均(8.64-3.7)mm;管径为3.2~7.0mm,平均(5.1±0.9)mm;胃结肠静脉干属支中胃结肠干型16例、胃胰干型23例、胃胰结肠干型78例。124例中显示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101例,其中汇入胃网膜右静脉40例,汇入右结肠静脉43例,汇入胃网膜右静脉与右结肠静脉合干4例,直接汇入胃结肠静脉干14例。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评定:胃网膜右静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显示效果均达N3级,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显示效果1级33例、2级61例、3级7例。结论容积增强CT能够在活体状态下较清晰显示胃结肠静脉干的解剖细节,对于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胃结肠静脉干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