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把就诊过程加以记录,并对所有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4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疾病被确诊,有8例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出现了误诊的情况,误诊率为33.33%;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无法承受疼痛,医师实施镇痛处理。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病情达到稳定状态,治疗20-30天左右出院,对8例患者治疗病情加重,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4例患者治疗时并发一系列并发症,使病情快速加重,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加强检查谨慎性,从而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 标签: 急诊诊治特征 主动脉夹层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合计3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其CT、MR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壁厚症状者共13例、结节型患者共10例、肿块患者共7例。CT影像学诊断主要特征为低密度;MR影像学诊断特征为TlWI序列上见低信号,T2WI序列上见高信号,DWI序列上随b值升高信号增高。结论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而言,行CT及MR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 标签: 胆囊癌 淋巴结 转移 CT MR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的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及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性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的最大径〉10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的有56个,囊性变的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的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灰阶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衰在老年患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康复措施。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康复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67%,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明显的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烦躁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特征,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结合患者病情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降低心衰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特征 护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针对其就诊原因、产生的并发症及用药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究其临床治疗特点。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就诊原因包括肾功能衰竭、顽固性水肿及蛋白尿等,患者治疗前的主要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感染及糖尿病心肌病等。治疗时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肾脏替代治疗。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就诊时多为严重肾病患者,肾代替疗法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发病症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加强早期诊断与治疗,从而减少病死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临床治疗 治疗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结果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中,只有行PCI手术治疗1例,其余均给予扩张冠脉以及抗凝治疗,治疗时间为(25±8)d。治愈30例,好转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0.0%。死亡患者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因严重心律失常死亡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模糊,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需要联合心肌酶谱与心电图采取针对性治疗,才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特征 治疗体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湖南地区汉族人中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长沙市第一医院从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连续收治11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对其一般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1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55±8.59)岁,均为男性,汉族,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43个/μL(11-625个/μL);所有病人均有皮肤损害,8例患者有口腔紫红色结节。8例病人出现死亡,3例好转。化疗患者共5例,死亡3例,2例选用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化疗后好转。结论汉族人中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发病率较低,好发于CD4淋巴细胞计数低的MSM青壮年男性,均有皮肤及黏膜损害,并迅速发生远处转移。在治疗上,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单药治疗方案可能具有较佳的疗效。

  • 标签: 艾滋病 卡波西肉瘤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上海崇明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lowerrespiratoryinfections,ALRIs)患儿所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采集523例ALRIs患儿的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类病原体[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的IgM抗体;同时采集其深部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偏肺病毒抗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3例ALRIs患儿的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69.2%,其中混合感染者占2.9%。感染率排前5位的病原体分别为RSV(20.1%)、肺炎支原体(13.4%)、副流感病毒(9.9%)、人偏肺病毒(8.0%)和腺病毒(6.9%)。病原体的总检出率在不同性别患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季节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ALRIs疾病间的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以毛细支气管炎最高。结论:本地区ALRIs患儿感染的病原体以RSV为主,其次为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感染,其中又以婴儿易感,且冬、春季多发。

  • 标签: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儿童 流行
  • 简介: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青霉属 真菌病/微生物学 骨髓检查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效果及其征像特征。方法对76例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符合情况及其征像特征。结果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的占比以恶性孤立性小结节居多,与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83.3%)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影像征像,25例(59.5%)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影像征像。结论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符合率较高,根据影像学征像的典型特征进行鉴别,准确判定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减少恶性肺结节的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诊断 恶性 影像学征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MND患者,回顾性分析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电生理检查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其中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运动单位总异常率分别为88.6%及85.0%;异常自发电位仅见于22例。最大用力收缩时,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波型异常率分别为81.4%及82.9%。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可以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胸锁乳突肌逐渐出现失神经支配现象。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网络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也促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创新。但是长时间上网与灰色信息,能导致学生产生“网络病”,出现网络犯罪,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新困难。应增强学生对网络化、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有效地使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建立一支既懂政治思想工作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学生教育工作者队伍。在学院主页上增设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优化好学校的“校园网”,积极开发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软件,进一步推进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影响 网络 大学生 政治思想工作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78例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78例患者以焦虑恐惧型和悲观失望型心理反应较多,无所谓型比例最低。采用多种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干预,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结论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具有严重的恶性心理反应,并且心理特征复杂多样,针对患者心理反应的特点应当心理护理,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 心理特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并给出相应对策。方法从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管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药物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结论ICU气管插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尽量采取经鼻路径的气管插管方式,合理使用镇定剂,规范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用2017年6月~12月本院心内科接收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25例,将他们视为观察组,并选用到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老年患者18例,视他们为对照组,采取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对两组老年人的SV、CO、CI、PEP/LVET、A2-O、PCWP、AC以及TPR等参数进行监测,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SV、CO、CI、A2-O以及AC均明显降低,而PEP/LVET和TPR明显升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对于这类患者需加强护理。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动力学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8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防治方法。结论经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男性出现肝硬化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为91.67%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70.83%高,而女性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8.33%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女性所占比例29.17%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出现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以及蜘蛛痣的概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GGT、ALP、AST/ALT等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等生化指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这些指标要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二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才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为提高临床对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诊断准确率提高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资料10例,对于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全部存在视物不清以及头痛症状,其中5例患者产生肢体抽搐以及恶心呕吐症状,4例患者产生精神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现象,10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妊娠5例,肾上腺素瘤1例;10例患者中3例颅脑CTA检查可见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分支节段性舒张或是收缩;10例患者接受颅脑MRI检查表明病变大部分呈现对称分布,主要在患者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区,一些皮质受累,边界不清,10例患者通过治疗之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接受MRI复查可见病灶大多数或是完全消失。结论有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因和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病程存在可逆性,确诊时需要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 标签: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影像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门诊就诊的8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老年组,以同期年龄小于60岁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结果老年组烧心、反酸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显著(p<0.05);慢性咳嗽、胸痛、支气管炎、上腹不适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轻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低于非老年组,而中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HP感染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变程度主要为中度,临床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高,而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低,发病与HP感染无关。

  • 标签: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特征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全身麻醉)以及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平均每组患者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触感恢复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感觉时间(140.37±29.42min、11.46±4.83min、58.14±9.28min)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时间(200.28±43.11min、23.69±11.57min、167.13±53.9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44%(51/5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81.48%(44/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触感恢复、阻滞完善以及阻滞感觉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2007—2017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遏制梅毒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逐年降低祁阳县梅毒发病率的目的。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县2007-2017年梅毒疫情资料,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分析。结果祁阳县2007-2017年共报告梅毒591例,发病率在2.72/10万—7.77/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祁阳县29个乡镇、街道都报告了梅毒病例。591例病人中男女为1.011,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多,其次是20—30岁、40—50岁,三个年龄组共占发病总数的61.4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发病总数的49.58%。而病毒分型以隐性感染最多占总数62.94%。结论祁阳县梅毒发病水平低于全国和全国其他省、市,但发病率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上升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开展早期梅毒筛查。

  • 标签: 梅毒 性卫生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