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稀释的新鲜血浆或陈旧血浆,与凝血酶制备成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阳性标本,不仅方法简便,并可动态观察,能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 标签: 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凝血酶 阳性 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运用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患儿各6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组,分别行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常规检测,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的CRP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并且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高于支原体感染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白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以及贫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P<0.05),但是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比较无区别(P>0.05);同时,三组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肺炎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疾病类型。

  • 标签: C反应蛋白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分别检测各组血清LP(a)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P(a)水平SDM组、EDN组、CDN组显著高于NC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结论:EDN组、CDN组患者血清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诊断 脂蛋白(A)/血液 人类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及其对糖尿病近期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用INT法测73例糖尿病人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结果: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r=0.6156,P<0.01。结论: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较强,同时根据追踪观察可见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血糖在2-3周内的改变,它可作为糖尿病近期控制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 控制 血糖
  • 简介:泛素蛋白酶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是真核细胞内除溶酶体外的另一种蛋白降解系统。内源性抗原大多需要泛素蛋白酶系统处理而经MHCI类途径提呈参与免疫应答。该文就UPS与内源性抗原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 标签: 泛素 蛋白酶体 内源性抗原
  • 简介:摘要随着蛋白质组学概念的提出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拥有了一条寻找恶性肿瘤诊断及判断预后重要的线索,这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展恶性肿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2016年4月起到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的9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病毒性脑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CHD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83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1、3、5、7、15、25日血清CRP浓度变化,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45例。结果:UA组血清CRP浓度明显增高,与SA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虽然两组同在正常人波动范围内,但有差异(P<0.05)。SA组和UA组患者入院1-25天经治疗后,SA组血清CRP浓度下降不明显。UA组在入院1-3天内CRP下降不明显,以后下降至接近SA组的水平。结论:心肌缺血本身并不能明显引起血清CRP浓度的增高。心绞痛从SA到UA的发展过程中,血清CRP浓度在逐渐增高,并随着有效的治疗而接近对照组。因此,血清CRP测定在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绞痛 血清 C-反应蛋白 诊断 治疗 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不敏感川崎病患儿当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的90例患儿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90例患儿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的45例患儿实施常规对症和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儿在对照组常规对症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甲强龙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实验室指标情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2.01±0.29)、黏膜充血消退时间(4.57±0.89)、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5.02±0.61)、手足肿胀消退时间(5.32±0.61)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8.89%,对照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3.33%,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用丙种球蛋白对不敏感川崎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强龙辅助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患儿各项川崎病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加快促进患儿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恢复,同时降低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不敏感川崎病 临床疗效 甲强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9月起到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脊髓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20例患者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1.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病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急性脊髓炎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缩短患者的病愈时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急性脊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做了病理检查,观察并记录了DLC-1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DLC-1蛋白与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疾病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观察比较,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DLC-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DLC-1基因表达情况与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C-1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对于分化差,有远处转移,且浸润程度较严重的患者,D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较差,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癌症的分期、分化程度、远处播散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癌症的分期,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可用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DLC-1蛋白 胃癌 表达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价值。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286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非重症组(180例)与重症组(106例),另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组,测定并对比三组受试者血清IgA、IgM、IgG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非重症组与重症组乙肝患者血清IgA、IgM、IgG表达水平更高;重症组血清IgA、IgM、Ig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与非重症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病情改善的乙肝患者血清IgA、IgM、Ig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改善者,独立样本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是乙型肝炎常用的检查与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支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IgA IgG IgM 表达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检测方法,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患者,分析比较患者患病类型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肝系疾病中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分别为(21.68±2.1)、(28.95±2.7)mg/L,明显低于正常者(t=2.248、2.265,P<0.05);肾系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营养性疾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者(t=2.236、2.245,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对于明确肝肾功能病变以及营养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补脾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平均分配为两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补脾肠法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补脾肠法治疗,治疗的总有例数为59例,总有效率达到98.33%;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8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且P=0.02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脾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补脾清肠 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热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6例患儿分为研究组(痰热+阿奇霉素,n=38)与对照组(单纯阿奇霉素,n=38)。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咳痰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胸片吸收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在阿奇霉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痰热清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可吸收线在门急诊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门诊接受创术的患者9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可吸收的缝合线进行缝合,实验组患者接受可吸收线缝合。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0.83%)。结论对接受创术的患者使用可吸收线进行创面缝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可吸收线 清创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柴胡肺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64例患者采用柴胡肺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4%(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采用柴胡肺饮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迁延期 柴胡清肺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肺气肿患者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分析痰热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方案对该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气肿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开展分析研究,随机选择其中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钠对其展开治疗;选择另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开展痰热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方案,在完成治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54例患者在治疗2个周期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54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1.48%),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对老年肺气肿患者开展治疗时,采用痰热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方案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痰热清 头孢呋辛钠 联合 老年肺气肿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