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程序在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脑肿瘤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程序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程序在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护理程序 脑肿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护理之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本医院诊治的1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护理,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20.1±2.3)d,并发症的发生率是7.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25.4±1.6)d,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观察组的两项指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相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 标签: 脑出血护理 预见性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因脑出血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和后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开始治疗护理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而言,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7.598,6.362,10.254;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脑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及评估在护理实训的教学当中开展程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护理实训教学中未开展程序教学法之前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实习护生40名作为参照组,另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护理实训教学中开展程序教学法之后的实习护生40名作为试验组,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总体考核分数以及2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7.50%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2.50%,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实训 程序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重症患者的皮肤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病情特点,在对其进行皮肤检查、观察时细心指导,对病人耐心细致地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关药品的使用情况等内容,还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处理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特殊情况。各类相关事项都需要引起重视,护理程序在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程序 重症外科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老年痴呆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30例,常规临床护理)和观察组(30例,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26.67%(8/30)、0.00%(0/30);常规组显著高于观察组(χ2=9.231、P=0.002)。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程序,可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梗死患者救治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探究其护理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72例急性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接受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小组为观察组,将两组急性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出院时的血肿量(8.11±1.23)ml、水肿面积(2.12±0.63)cm3均小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梗死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之后,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予以使用与推广。

  • 标签: 急性梗死 预见性护理程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伤口护理过程中运用标准化伤口护理程序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当中慢性伤口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伤口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伤口愈合率、满意率以及投诉率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满意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慢性伤口的护理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的伤口护理程序,能够优化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标准化伤口护理程序 慢性伤口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程序护理),每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为95.0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在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以及肝肾功能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护理程序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护理程序 白血病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配合标准操作程序在减重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1月至06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减重代谢外科行减重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程序进行配合,干预组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围术期配合。 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下降(P<0.001),干预组较对照组手术患者及家属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显著升高(P<0.001)。结论 《减重手术配合标准操作程序》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减重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配合 标准操作程序 减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化急诊路径在胸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22年二月至2023年二月住院的98名胸痛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49人,观察组49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急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程序化急诊路径在胸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程序化急诊路径 胸疼患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脑出血患者中共计100例展开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可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观察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内。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观察组。以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可获得显著作用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全科医学科中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的全科医学科护理人员12名设置为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全科医学科护理人员12名设置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程序,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工作能力提升水平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上述统计学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全科医学科护理人员实施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工作能力,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 标签: PDCA 护理管理 全科医学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车祸外伤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到本院接受诊治的车祸外伤患者设置为实验样本,采集实验样本例数为90例,将这90例车祸外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做分组干预,其中45例患者被收录在常规组,组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另外45例患者被收录在研究组,组内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做分析比较。结果:经两种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车祸外伤患者来说,应采用程序化护理管理,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程序化护理管理 车祸外伤 护理效果
  • 作者: 黄丽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8期
  • 机构:浏阳市人民医院,湖南浏阳410300
  • 简介:目的:分析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程序化疼痛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鼻咽癌放疗患者共6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估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程序化疼痛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进而提升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并使用。

  • 标签: 鼻咽癌;放射治疗;程序化疼痛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矮小症患儿家长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130例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的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程序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矮小症知识的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矮小症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结论 : 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家长对矮小症相关知识的掌握,积极配合患儿的治疗,提高家长的依从性。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矮小症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抽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脑出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共抽取7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仍然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开展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数据表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表现出明显的护理优势。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选择程序化护理手段。程序化护理手段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方面也有显著作用。临床价值突出,值得积极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院前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病情危重,正确的转运及护理可以使病人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通过分析40例急性呼吸衰竭的转运方法,明确正确的急救方法及程序,使病人得到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救治。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病人 转运方法 院前急救 护理 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老年痴呆的效果。方法:择取老年痴呆70例,时间2019年2月~2020年2月,随机分组,分别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组,35例)、常规护理(对照组,35例)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护理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老年痴呆疾病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可加强对各类常见健康问题的控制力度,同时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也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老年痴呆 护理效果
  • 简介:全麻后气管纤毛运动速率下降,纤毛清除率降低,全麻术后有明显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术后伤口疼痛,咳嗽无力,因而容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协助病人有效排痰是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2000年3月~2002年5月,我们通过对176例全麻开胸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效地提高了病人咳嗽排痰的能力,避免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护理程序 开胸治疗 全身麻醉 排痰治疗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