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室性早搏患者是否存在心理、情绪障碍,并对音乐能否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室性早搏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并在音乐治疗前后进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本组室性早搏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的9个因子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值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经过音乐治疗后SCL-90量表中9个因子分均值都低于治疗前均值,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室性早搏患者存在心理、情绪障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水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忽视心理护理。音乐疗法能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从而使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 标签: 室性早搏 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音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 临床效果 。 方法 : 对我 卫生 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40 例患者进行分组调查,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一般护理)和实验组(人性化护理),每组有 2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差异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 P<0.05 ) 。 结论 : 人性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利于术后康复 , 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患者 子宫肌瘤 手术 护理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信平台在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全院护士实施护士分层培训,通过信平台分能级报名选课,以及后续信平台课程评价、在线练习等。护士分层培训实施信平台后课程要求能级参人次与培训总人次符合率由原来70.96%提高至98.69%、护士总体满意度由原来75.39%提高至87.43%,经比较,P均〈0.05。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微信平台
  • 简介:总结创根治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手术配合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术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中加强患儿的保温,特殊体位的安置,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熟悉手术步骤,主动及时无误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5例经肛门创切除肠管20~52cm,平均切除结肠肠管25cm。手术经过顺利,均于术后2~3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本组患儿每日排便6~8次,6个月随访每日排便1~3次,无大便失禁。

  • 标签: 乙状结肠冗长症 微创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信平台在护理《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级护理专科学生181人,分为观察组90人,对照组91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信平台的建立和使用。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情况,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难易度的认同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及格率、体格检查技能考核一次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本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者占36.8%,观察组占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70,P〈0.05);观察组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有兴趣者占96.8%,对照组占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2)。[结论]信平台在护理《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降低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及提高护生学习兴趣。

  • 标签: 护理教育 微信 健康评估
  • 简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急症,大多数是脑实质内动脉血管破裂所致,该病发病急,致死、致残率极高,在发病早期进行创血肿清除术,即在短时间内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达到清除颅内血肿、减少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范围的目的。通过对创血肿清除术后病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因术后护理不当所致诱发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微创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病人 护理不当 血肿清除术后 发病早期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创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不同阶段的消化内镜创治疗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6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204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4个阶段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隐患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隐患事件显著少于实施前,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

  • 标签: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患者 护理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对焦虑症患者采取经颅电流治疗,对其影响睡眠时间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40例焦虑症患者筛选自2020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例,艾司唑仑片);实验组(20例,经颅电流治疗)。观察2组治疗结果,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颅微电流 焦虑症 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护理;方法:针对60名患有脊柱创伤的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进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使用开放式疗法,而研究组使用创疗法。对研究组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感评分和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率以及术后24h疼痛感评分方面,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创伤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护理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刀就是将聚焦超声与可视化超声成像结合起来的治疗手段,根据设定深度在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产生热凝固点,保证表皮与真皮的完整性。可视化超声成像让超声刀能够实现针对性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超声刀除了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如聚左旋乳膏、激光等美容技术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目前超声刀在我国还未得到批复可以应用在临床中,因此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还需要持续的进行研究和观察。

  • 标签: 超声刀 微创美容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课程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分析。方法:选取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医院实习护生62例,按照实习前后时间顺序分组处理,实验组:2022年9月-2023年2月期间31例实习护生,开展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2022年2月-2022年8月期间31例实习护生,应用课程教学,对比教学实践效果。结果: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教学前,没有显著差异,教学后,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护生教学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学考核成绩。

  • 标签: 基础护理教学 微课程 实践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美容术后皮肤护理的有效策略及感染防控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方法:通过系统文献回顾和综合分析,梳理针美容术后皮肤护理与感染防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同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具体的护理和防控措施。结果:本研究发现,科学的皮肤护理和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对于针美容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合理的护理方案能有效促进皮肤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则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意义:本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针美容术后皮肤护理与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美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 标签: 微针美容术 皮肤护理 感染防控 文献回顾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缓解颌面部癌症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5年11月在头颈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颌面部癌症伴疼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音乐干预护理,分别于术前1d(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进行,并即刻评估疼痛强度。对照组患者只提供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T2、T3、T4时点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T:与T3时点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与T3时点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可缓解颌面部癌症患者的疼痛感。

  • 标签: 音乐疗法 干预 癌症 疼痛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感受式音乐疗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之外给予音乐疗法。于音乐治疗前、音乐治疗的当天、第1周、第2周,观察患者焦虑程度评分及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预后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音乐治疗治疗1、2周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受式音乐治疗能缓解患者的紧张与不适,提高患者抗应激能力,减轻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不适和痛苦,增强机械通气的疗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感受式音乐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藏地音乐在高原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音乐刺激对新生儿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表明,接受音乐刺激的新生儿在感知、注意力和记忆等认知方面表现更佳。音乐刺激似乎激发了新生儿大脑的发展,促进了神经系统的成熟和连接。本文综合分析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音乐刺激能够引起新生儿对声音和模式的更敏感反应,加强了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关注和处理能力。早期音乐刺激还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促进新生儿的记忆形成和存储。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早期音乐刺激对婴儿认知发展的潜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设计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早期音乐刺激 新生儿 认知发展 感知 注意力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