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中药饮片人参的成分以及对应的药理作用,为在临床上使用人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查阅文献资料方法,对在临床使用中人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展开深入探究,并进行总结梳理。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得出人参主要含有皂苷、多糖、挥发油等成分,药理作用为增强免疫、抑菌、抗肿瘤、改善心肌缺血、镇静、延缓褒老等。结论:中药饮片人参成分有着相对复杂、生物活性广、药理活性广等特征,将其合理地应用到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系统治疗当中,都可以发挥出有效的药理作用。

  • 标签: 中药饮片 人参 药理作用 成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玉米须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米须中提取挥发油。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中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占总量的50%以上。主要以烷烃和酯类为主,其成分为正二十九烷(19.87%),三十四烷(11.86%),二十五烷(6.26%),丙酸乙酯(3.08%),三十烷(1.44%),植酮(1.01%)。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较好,适合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 标签: []  玉米须 挥发油 GC-MS方法
  • 简介:摘 要:檀香是一种极其珍稀的名贵木材,是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其药用价值极高。从檀香中提取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倍半萜类为主。另外,还发现了许多单萜烯和木酚素等化合物。檀香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在调节胃肠功能、抗肿瘤、抗氧化和改善神经功能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檀香的文献及有关典籍的基础上,对檀香的化学组成及其药效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檀香类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应用檀香资源奠定基础。

  • 标签: 檀香 药理 化学成分 现状
  • 简介:摘要:白芷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控制是中药材研究的关键点之一。白芷所含的有效成分种类繁多,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白芷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白芷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 简介:对采集于甘肃甘南的藏药榜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榜嘎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GC-MS法测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及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定出榜嘎挥发油的35个化学成分,其中单萜类占41.7%,倍半萜类占12.7%。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合物为:(-)-tran-pinecarvylacetate(15.6%),正庚烷(14.88%),桉树脑(6.82%),3-蒎烷酮(3.64%),松崁烷(3.34%),杜松醇(2.93%),cubenol(2.33%)。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油对9种细菌,1种酵母,3种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榜嘎挥发油对半裸镰刀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很弱,对絮状表皮癣菌没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的范围为0.125到5.000mg/mL。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藏药榜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挥发油中鉴定的35种化合物均为榜嘎中发现的新成分

  • 标签: 榜嘎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 简介:目的分析福建建瓯产竹沥成分,研究其祛痰镇咳作用。方法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仪确定竹沥主要成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竹沥中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用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竹沥祛痰效果;用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竹沥镇咳作用。结果从福建建瓯产竹沥中共分离鉴定有机物46种,其中主要成分18种,占出峰总面积的98%;福建建瓯产竹沥中含有15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4224μg·mL^-1,动物实验表明该竹沥可显著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结论福建建瓯产竹沥具有显著祛痰镇咳作用。

  • 标签: 竹沥 镇咳作用 祛痰 小鼠 气管 实验观察
  • 简介: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引发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提取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成为新药创制的研究热点[1-2]。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的高盐、高温、高压等特殊性,为新药开发提供了许多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

  • 标签: 海绵 抗肿瘤 活性成分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用气相色谱法对胃痛丸中的活性成分桂皮醛、乙酸龙脑酯、丁香酚、α-香附酮、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为HP-5柱(30m×0.32mm,0.25μm);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40℃、保持2min,以6℃·min-1升温至100℃、保持5min,以8℃·min-1升温至150℃、保持5min,再以8℃·min-1升温至260℃、保持10min;进�

  • 标签: 中成分 丸中 成分含量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浓维磷糖浆中咖啡因、维生素B1和烟酸含量HPLC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XB-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0.1%辛烷磺酸钠(含0.1%磷酸)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量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1nm。结果:咖啡因、维生素B1和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8.22μg/ml~382.25μg.mL-1(r=1.0000)、7.28μg/ml~72.75μg.mL-1(r=0.9995)和0.78μg/ml~7.84μg.mL-1(r=1.0000);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3%、99.8%、98.6%,RSD分别为0.66%、1.14%、1.30%。结论:所建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浓维磷糖浆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浓维磷糖浆 咖啡因 维生素B1 烟酸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消银片中绿原酸、芍药苷、牛蒡苷、丹皮酚的含有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7nm(绿原酸)、230nm(芍药苷、牛蒡苷)、274nm(丹皮酚)。 结果 绿原酸、芍药苷、牛蒡苷、丹皮酚分别在4.217~105.425、3.843~96.075、7.020~175.500、1.050~26.250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4%、97.36%、99.48%、98.44%,RSD分别为0.95%、1.04%、1.17%、0.97%。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消银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 标签: 消银片 HPLC法 绿原酸 芍药苷 牛蒡苷 丹皮酚
  • 简介:从岗松(BaeckeafrutescensL.)枝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杨梅素(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杨梅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6),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7),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9),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myricetin3-O-(2′′-O-galloyl)-α-Lrhamnopyranoside(11),myricetin3-O-(3′′-O-galloyl)-α-L-rhamnopyranoside(12)。其中化合物5~12为首次从该植物枝叶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岗松 化学成分 黄酮类
  • 简介:目的:鉴定华佗再造丸中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化合物。方法:采用PC12细胞和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损伤和缺糖缺氧再灌注(OGR)损伤模型测定,从中得到的72种单体成分中具有细胞保护活性和促神经细胞增殖活性的化合物。结果:可提高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化合物有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可提高OGR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单体有异甘草素、3-咖啡酰奎尼酸和人参皂苷Rb1。可促进正常PC12细胞增殖的单体化合物有人参皂苷Rg2、胆酸钠等8种化合物。可提高氧化损伤的bEnd.3细胞存活率的单体有槲皮素、芍药苷等6种化合物。可提高OGR损伤的bEnd.3细胞存活率的单体有槲皮素、人参皂苷Rg1等6种化合物。结论:除槲皮素对不同细胞不同损伤模型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为广谱细胞保护剂外,其余化合物均有一定的细胞选择性或模型选择性保护作用,对神经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的化合物未见有细胞保护作用。这些结果为华佗再造丸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进一步的药理学依据。

  • 标签: 华佗再造丸 单体成分 PC12细胞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从苏木(CaesalpiniasappanL.)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考察分别鉴定为菜油甾醇(1),原苏木素A(2),胡萝卜苷(3),β-谷甾醇(4),熊果酸(5),齐墩果酸(6),缠结素(7),丁香树脂酚(8),3,4,5-三甲氧基苯酚(9),丁香醛(10),松柏醛(11),香草酸(1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13),3,8,9-trihydroxy-6H-ben-zo[c]chromen-6-one(14),苏木酮A(15)。化合物5~7,9~13为首次从苏木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苏木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佛手药材的化学成分,并对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进行种质评价。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鉴定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统计处理试验数据,讨论区分不同产地佛手药材的特征性成分。结果结果表明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中,福建、安徽、江苏等产地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近似,而四川、云南、广西等产地的佛手药材具有相似性,产地广东梅州、广东潮州、广东肇庆的佛手药材相似,浙江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与其他产地差异较大;找到了区分10种不同产地佛手药材贡献值较大的9种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论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可能与药材的产地不同密切相关;应用UPLC/Q-TOF-MS方法快速分析鉴别,为佛手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 标签: 佛手 化学成分 UPLC Q-TOF-MS
  • 简介:摘要: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贯穿二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T2DM、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一系列代谢性综合征的共同病理基础。IR的发生机制复杂,主要原因在于胰岛素受体细胞降低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降低,从而使血糖升高,此时体内会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随着近年来中医药关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在不断深入,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了更多的具有改善IR中药和中药有效成分。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对IR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的中药和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抵抗(IR) 二型糖尿病(T2DM) 中药 有效成分
  • 简介: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L.)系唇形科迷迭香属多年草本植物,研究表明迷迭香中主要的二萜酚类成分鼠尾草酸(carnosicacid)除了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具有抗癌、神经保护、抗炎、减肥、抑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表现出较高的药用价值,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及食用油等行业,为了促进鼠尾草酸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利用,本文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迷迭香 鼠尾草酸 药理活性
  • 简介:从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酸(3),(Z)-1,1′-biindenyliden(4),胸腺嘧啶(5),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6),掌叶半夏碱戊(7),豆甾醇(8),β-谷甾醇棕榈酸酯(9),β-谷甾醇(10)和β-胡萝卜苷(11)。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对叶百部 非生物碱 分离 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程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迅速发展,通过离体器官、细胞或酶系统进行体外代谢研究。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有效成分或单体也作用于药物代谢酶系统,中药的体外代谢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代谢产物,推断药物可能的代谢途径及参与代谢的酶,计算体内药物代谢的清除率,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好解释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增强临床用药安全,为新药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中药活性成分 体外代谢 药物代谢酶系统 药物的相互作用 应用 生物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