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肺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利福喷丁的浓度,对2016年7月–2017年3月期间67例肺结核患者血浆利福喷丁浓度进行分析。分析柱:AgilentPoroshell120SBC18柱(4.6mm×50mm,2.7μm);保护柱:ZORBAXSBC18柱(2.1mm×12.5mm,5μm);流动相:甲醇-0.2%醋酸溶液;流速:0.5mL·min-1;梯度洗脱:0.01~3.00min,25%甲醇;3.01~7.00min,80%甲醇;7.01~10.00min,25%甲醇。结果:利福喷丁在0.60~30.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2),平均回收率均>90%,RSD均<5%。患者利福喷丁峰浓度分布在1.59~39.79μg·mL-1。在同样给药剂量下,利福喷丁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对利福喷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利福喷丁 肺结核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辞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施行。此次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省以下监管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昀职责,规范了报告程序和要求,增加了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群体药品不良事件调查核实评价的要求,增加了“药品重点监测的要求”,并对生产企业主动开展监测工作提出更明确和更高的要求。为促进新发;耵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本刊特予以转载。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部令 监测机构 监管部门 报告程序
  • 简介:通过介绍乌普萨拉监测中心(UppsalaMonitoringCentre,UMC),UMC信号检测流程和方法,包括BCPNN信号检测原理、方法、信息系统实现、信号筛选和信号评估,结合我国信号检测工作现状探讨国内该领域工作模式,为我国不良反应监测有关人员理解和运用该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信号检测 工作模式 启示
  • 简介:产力、产道和胎儿的相互关系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表现复杂,只有在产程进展中仔细观测,才能识别正常与异常.临床上常用的肛查常不能准确地判断产程进展情况,而易造成处理不及时或失误,阴检虽可避免这些弊端,但传统观念不大于2次,以防止产道感染.近年来,在国外已广泛用阴查进行产程监测,而国内仍用传统的肛查.为了解阴道检查替代肛查是否会增加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笔者为此作了对比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胎儿监测 阴道检查 产程 肛门检查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部分,药剂科应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药学服务作用。针对我国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探讨药剂科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和模式。提出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化建设,以促进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剂科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模式
  • 简介: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12年的影响因子为0.894,在38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名列第4位;综合评价总分44.1,在38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8位,在1930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688位。

  • 标签: 影响因子 中国 杂志 监测 应用 药物
  • 简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保障公众安全用械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新疆地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法规建设、机构建设、风险控制、宣传培训及安全性信息的沟通,以促进该地区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
  • 简介:目的形成适合大型医疗机构的系统性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模式。方法利用良好的医院信息系统(HIS)运行环境和临床药学工作基础展开实践。结果形成了ADR监测的3级工作团队、2项工作规章、6项操作规程、1套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1本刊物、1份通报,实现了ADR数据采集、评价、分析、信息预警和流转的电子化,完成了多项结合实际的药品安全性评价应用研究。结论通过规章流程建设、信息平台开发、数据利用、应急处置和宣教培训的多方位工作探索与实践,优化了医疗机构药品ADR监测模式,成为药品风险控制的坚实前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 电子报告 数据利用 工作流程 药品安全
  • 简介:目的改进提升医院ADR监测体系在安全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培训和改变奖励方式,提高上报人的积极性;通过明确分工和职责,发挥临床药师在ADR监测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开发使用ADR监测平台,简化上报流程和时间等方法。结果在ADR监测体系改进后,我院ADR报告数量和质量、新的严重ADR报告比率以及ADR预警和干预措施有效性都得到大幅提升。结论我院ADR监测体系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ADR监测体系 改进 评价
  • 简介:WHO西太地区分部曾于1991年在本地区建立了多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中国上海地区监测网和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曾参加这一地区间的合作计划.因重新调整和改进,西太地区于2001年曾暂停这一监测计划的实施.2005年6月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控研讨会在菲律宾召开,与会代表就西太地区重新开始监测数据的收集,南亚地区也着手进行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达成了共识.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监测 亚太地区
  • 简介:目的:分析氨茶碱治疗的肿瘤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期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各种因素对肿瘤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5-20μg·mL-1作为氨茶碱血药浓度治疗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结果:57.4%的病例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L-1,其中28例临床显示有效,有效率为71.8%;发生中毒反应3例,发生率7.7%。血药浓度〈5μg·mL-1的19例中,有效的有6例,占31.6%。〉20μg·mL-1的10例中有效3例,其余7例出现多种中毒表现。合并使用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用药,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合并使用多潘立酮、硝苯地平或特布他林,则氨茶碱血药浓度降低。结论:氨茶碱血药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肿瘤患者合并用药时应及时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以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氨茶碱 血药浓度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合理用药
  • 简介: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我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和性生活传播,为了了解我县注射吸毒人员艾滋病危险行为现状,为更好制定我县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近三年来对我县194名注射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监测、安全注射的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 标签: 艾滋病危险行为 安全注射 吸毒人员 监测分析 西充县 艾滋病疫情
  • 简介:本组女性病例269例,年龄在18-45岁,平素月经周期正常,停经时间在34-56天,均行B超检查,使用超声仪为菲力蒲SD-800,探头频率为3.5MHz,在膀胱适度充盈下行常规妇科超声检查,药流前观察子宫内有无孕囊及孕囊大小,有无宫外孕:药流后观察宫内情况。

  • 标签: B超检查 临床价值 动态监测 药物流产 膀胱适度充盈 孕囊大小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1692例抗癫痫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和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监测频率(例/人)分别为2.46、1.74、1.30和1.41。VPA、CBZ、PB和PHT谷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57.23%、69.02%、22.50%和11.46%,(P〈0.05),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毒率分别是8.04%、7.09%、17.50%和16.67%,VPA和CBZ(P=0.584),PB和PHT(P=0.87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VPA和PB(P=0.001),VPA和PHT(P=0.004)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BZ和PB(P=0.001),VPA和PHT(P=0.003)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VPA和CBZ监测频率高于PB和PHT,中毒率低于PB和PHT。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 简介:6临床实践中的药物警戒常用药物的安全监测应该是临床实践的一部分.临床医生被告知药物警戒原则的程度及实践活动中的遵守程度,对医疗卫生有巨大影响.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有关药物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国家药物警戒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这种交流的协调、药物安全方面的临床经验与研究相结合及医疗政策的结合,都有助于加强对病人的有效医护.国家的监测计划是为明确那些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药物导致的疾病.

  • 标签: 安全监测 药品安全 药物警戒
  • 简介:一、药物滥用监测情况逐项分析1.药物滥用总体情况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1794家单位上报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76980份,较2015年增长10.7%。

  • 标签: 药物滥用监测 年度报告 解读 监测情况 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