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人们探索出了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护理措施。现研究对艾滋病患者使用多学科过渡护理对其护理参与、护理延续和抑制病毒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护理的艾滋病患者,共有8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多学科过渡护理组,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参与、护理延续和抑制病毒的影响情况。结果:经数据显示,多学科过渡护理组患者的护理参与、护理延续和抑制病毒的影响情况均更好于传统护理组患者,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多学科过渡护理的服务效果显著,该措施能够有效地增加患者的护理参与感,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大范围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多学科过渡护理 艾滋病患者 护理参与 护理延续 病毒抑制
  • 简介:本文介绍了我国药学院校药事管理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组织设置不健全,课程有限;(2)学科人才数量偏少,知识结构不完善;(3)科研究内容、方法及层次有待提高;并提出了发展本学科的几点思路:(1)整合本地教育资源,培养高层次学科人才;(2)以高校学科协作组为平台,加强教学与科研合作;(3)研究学科的发展规律,加强与国际水平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 标签: 药事管理 学科建设 中国 药学教育 人才培养 药学院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妇产超声教学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超声医学科的4名住培医师,对比两组各项成绩和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各项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声医学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妇产超声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关节结核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关节结核患者10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WHOQOL-100(83.12±4.38)分、治疗依从性92.00%、患者满意度98.00%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关节结核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景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接收护理实习生67名,根据入科时间分组,2023年5月至10月入科35名护理实习生为传统组,行传统护理教学法,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入科32名护理实习生为探究组,行情景教学联合PBL教学法,观察教学效果。结果:探究组实习生出科时理论及实操成绩高于传统组(P<0.01)教学满意“推崇”占比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情景教学联合PBL教学法优化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内容,提高带教成绩,带教满意度提升,具有借鉴价值。

  • 标签: 情景教学 PBL教学法 重症医学科 护理带教 带教效果
  • 简介:2004年5月10日,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省药学会联合承办的“2004年全国中青年药理学英文学术报告会暨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议”在湖南省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药理学顶尖级专家和年青学者共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 标签: 中国药理学会 2004年 中国 中青年 药理学 英文学术报告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对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6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KPS评分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4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学生,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学生满意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学生实施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 标签: 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临床带教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0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98名护理实习生。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

  • 标签: 医护合作 移动教学 护理带教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医学科心脏手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8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实施鼻饲营养治疗,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减低,组间比较观察组好于参照组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重症医学科 心脏手术 营养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联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在预防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的40例新生儿为研究主体,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均为20例。参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多学科协作联合抚触护理。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黄疸持续时间及新生儿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2组新生儿的TcB指数和体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TcB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体重增长较参照组明显,黄疸持续时间较参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联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可有效降低其黄疸指数,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新生儿护理 抚触 黄疸指数
  • 简介:【摘要】 团队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交叉学科中寻找兴趣点”是我们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实践中应用团队学习过程中,寻找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即在 心胸外科临床教学中采用,从交叉学科中选择兴趣点作为团队式学习的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效果,为团队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题提供一个有益的探索。

  • 标签: 临床教学 团队式学习 心胸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护理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86例研究对象均选取到我院来接受治疗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之间,使用奇偶数字编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就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3例,多学科协作护理)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案名教学法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肿瘤内科在2021年1月到2023年10月接受的15名肿瘤内科学生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案名教学法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进行教学,分析教学前后的教学效果;结果:15名学生教学后理论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和总成绩的评分均高于教学前的考试成绩(P<0.05);15名学生教学后,提高学习效率14名,占比93.33%,提高学习兴趣14名,占比93.33%,提高自学能力13名,占比86.67%,提高理论知识理解能力13名,占比86.67%,提高临床思想能力15名,占比100.00%,提高临床诊疗能力14名,占比93.33%,提高文献搜索能力15名,占比100.00%;结论:基于案名教学法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 标签: 基于案名教学法 多学科诊疗 肿瘤内科 临床教学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慢病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本药店2021年1月-2021年12月前来购药的慢性病患者80例,根据研究需要对其进行抽签分组,每组有病人40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多学科协作慢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2组病人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依从性好于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研究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管理 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核心胜任能力的临床路径式教学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护理实习的学生,共计100名。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入组学生根据护理教学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核心胜任力的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并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哮喘、院内感染等疾病方面的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批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等核心胜任力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基于核心胜任能力的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护理实习生核心胜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 标签: 核心胜任力 临床路径 护理带教 教学模式
  • 简介:根据心电图的表现特点可将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流减慢,造成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若心肌缺血时间超过1h,即可引发心肌梗死。该病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脏破裂、休克等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

  • 标签: 心肌梗死患者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护理会诊 团队协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中等长度导管与外周密闭式静脉留针在全科医学科应用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接受全科医学科诊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采取外周密闭式静脉留针,观察组患者采取中等长度导管。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等长度导管相对外周密闭式静脉留针应用效果良好,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中等长度导管 外周密闭式静脉留针 全科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满意度的提升效果,并为带教老师开展带教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在本院中随机选取40名实习护生,其到本院实习的时间均处于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的范围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参与研究的实习护生合理分成不同两组,即对照组(n=20,传统带教方法)与研究组(n=20,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研究正式结束前,收集两组实习生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该项带教方法实际效果。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带教满意度以及带教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实习生的带教满意度和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实习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因此,建议在未来的带教工作中,应广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的整体水平。

  • 标签: 多元化教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