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4月10日~2002年10月15日在方正县选择浅山区塘坝进行方正银鲫养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浅山区塘坝进行方正银鲫为主的养殖是可行的,经170d的养殖,方正银鲫由放养时的100g到出池时250g,亩利润为1233.4元,同时,搭配大规格鲢鳙鱼,可取得高产高效的养殖效果.

  • 标签: 浅山区 塘坝养殖 方正银鲫 可行性 苗种放养 饲养管理
  • 简介:2013和2014年5~6月间,采用自制悬挂式电鱼机,在鸭绿江支流蒲石河采捕368尾杂色杜父鱼CottuspoecilopusHeckel,研究该鱼的生物学。结果表明:杂色杜父鱼全长L(mm)与体质量W(g)的关系式为:W=2×10-5L2.9662。48尾雌性个体的统计表明,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49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5.06±2.13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为36.98±15.63粒/g。杂色杜父鱼的摄食率为28.26%;充塞度为1~5级的标本尾数分别占总标本数的38.46%、26.92%、19.23%、11.54%,和3.85%;主要食物为底栖动物和小型鱼类。饵料生物中个数百分比(N%)最高的种类是灰纹石蛾Hydropsycheulmeri,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次百分比(F%)最高的均为钩虾Gammarussp.,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最高的是灰纹石蛾Hydropsycheulmeri。

  • 标签: 杂色杜父鱼 生物学特性 鸭绿江
  • 简介: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所是专门从事猪的繁殖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科技产品开发及技术推广的农业科研单位。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有综合办公室、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繁殖与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室、饲料与营养研究室、疫病防控研究室、

  • 标签: 科学研究所 重庆市 养猪 饲料营养 农业科研单位 胚胎工程技术
  • 简介:冷水性鱼类水产养殖消毒装置由紫外线辐射产生臭氧的发生装置、微气泡发生装置和臭氧、水反应罐等组成,本研究同时利用了臭氧消毒与紫外线消毒两种消毒机理,对养殖水体进行杀菌与灭活,解决了工厂化养殖中的生产安全与鱼病防治的消毒杀菌问题。与目前使用的其他消毒方式比较,具有无药物残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工厂化水产养殖业向健康、安全方向发展,促进臭氧消毒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 标签: 紫外线 臭氧 水产养殖 消毒装置
  • 简介:用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作转基因材料,获得了一批转基因鲤鱼和1尾"超级鲤"鱼.经分子检测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了受体鱼的基因组中并在体内表达出外源生长激素.连续多年的池塘生长实验表明,转基因鲤鱼的快速生长效应比正常鲤鱼明显,在试验鱼群体中最大个体体重比对照组群体中最大个体体重,分别提高了52.5%,46.0%,76.0%,而且由性成熟的超级转基因鲤鱼繁殖的F1代和F2代鱼,仍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

  • 标签: 转基因超级鲤 子代 生长发育 体重
  • 简介: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以下称银鱼)是银鱼科的小型鱼类,原产地在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如太湖、洪泽湖、洞庭湖等,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整体可食,又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的特点,是我国优质水产品之一。银鱼便于冷冻、晒干、储藏、运销,国内外市场广阔,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绿色食品,多年来一直享誉国内外市场,誉称其为'水中黄金'。由于移植增殖投资少、见效快、管理简单、经济效益高,可充分利用大、中型水库湖泊渔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银鱼已被广泛移植增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银鱼在国内水库、湖泊已

  • 标签: 太湖新银鱼 移植增殖 研究进展
  • 简介:黄鳝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归纳研究,概述黄鳝性逆转、生长与年龄、食性、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毒性试验、内分泌腺、染色体组型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黄鳝 生物学 研究进展
  • 简介:在室外用约16m3水槽以止水方式进行了褶纹冠蚌滤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贝类滤水对水透明度影响明显,实验4日后透明度由21cm增加到47cm;对浮游生物量影响很大,每日生物量呈直线下降趋势;褶纹冠蚌的滤水率为1.848~2.357Lg-1h-1.立体摆放组与平面摆放组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其差异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褶纹冠蚌 滤水率 果实 生物量 贝类 浮游生物
  • 简介:在室内控温水族箱中设6℃、11℃、16℃和21℃四个水温组,饲养7周,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72±0.2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lenok)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结果表明,16℃时细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E)和摄食率(F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SGR=(-2.601)+(0.887)T+(-0.027)T2;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I=(0.111)+(0.292)T+(-0.009)T2(P〈0.01,R=0.990);食物转化率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CE=(52.828)+(11.951)T+(-0.393)T2。细鳞鱼在11~21℃都可以摄食生长,最适水温为15.20℃~16.43℃。

  • 标签: 细鳞鱼 水温 摄食率 生长率
  • 简介: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人畜共惠传染病。近年来,国内猪链球茵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而且可引起从业人员感染发病和死亡,已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猪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猪链球菌病 诊断 防治
  • 简介: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俗称褐塘鳢、尖塘鳢或褐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为虾虎鱼亚目中个体较大的种类,是热带、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类,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且已成为这些国家效益较高的大宗出口水产品。

  • 标签: 云斑尖塘鳢 人工繁育技术 虾虎鱼 淡水鱼类 亚热带 褐塘鳢
  • 简介: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体内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了卡拉白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数2n=50,组型公式为28m+14sm+4st+4t,臂数(NF)为92.

  • 标签: 体内 NF 初步研究 肾组织 注射 染色体组型
  • 简介: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人工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8.2~82.5%,平均值达70%;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58.1%,平均值为31.8%。使用丰年虫、水蚯蚓等鲜活动物性饵料投喂,经16~21天培育,在12个水泥池和12个水族箱中培育出3~5cm鱼种20365尾,成活率44.3%~87.6%,平均值为60.2%,取得了斑hu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 标签: 斑hu 人工繁殖 鱼种培育 试验研究
  • 简介:本文对许多在鱼类生长和营养研究中常用的技术进行评价,并指出了这些技术使用中的缺点,配合饵料的总能量与可消化能量应该直接测定,使用热量转化系数及假设的消化率会导致严重错误。关于可代谢能量这一术语有很大的误解,虽然已用许多方法对可代谢能量进行了估价,但都是不可靠的。鉴于这个原因,建议最好停止使用这个术语。

  • 标签: 鱼类生长 营养研究 代谢能量 配合饵料 消化能 消化率
  • 简介:野猪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物,是现代家猪的祖先,因而野猪是可用于改良家猪品种的宝贵遗传资源之一。本文从野猪的核内基因、野猪线粒体DNA与家猪的起源进化关系及家野猪杂交利用方面对野猪的遗传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野猪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野猪 分子遗传学 线粒体DNA 杂交
  • 简介:血液作为反映鱼体生理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与其生活环境质量直接相关。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类面临着水质因子刺激、营养缺乏等所造成的各种类型环境胁迫,这在鱼类血液变化有所体现。本文对环境胁迫影响下鱼体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和相应规律进行了综述,同时认为环境胁迫下鱼体血液相关指标改变是造成体内免疫能力的下降的重要因素。通过施用抗应激药物如中草药等能够增强鱼体免疫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环境胁迫所产生的危害,不过提高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对环境胁迫危害的认识才是关键。

  • 标签: 环境胁迫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小肽能完整地被吸收并以二、三肽形式进入血液循环,小肽在蛋白质营养和生理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小肽的研究简史、吸收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在仔猪营养中的应用作一概速,重点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对小肤在仔猪营养中的应用研充。

  • 标签: 小肽 仔猪 营养 应用
  • 简介:研究设计实施了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催产技术重复验证等一系列试验。受试亲鱼120组,顺产75组,顺产率62.5%;收集鱼卵77.1%万粒,获受精卵57.3万粒,平均受精率74.3%;孵出鱼苗33.6万尾,平均孵化率58.6%。建立了一套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

  • 标签: 三角鲤 人工繁殖技术 亲鱼 产卵 孵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