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对现有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修正,构建了规范的企业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改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减轻内生性问题造成的估计偏误,并在估计过程中考虑到了改制后非国企的具体所有制形式,这些都有助于大大提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国有企业不论改制为本国非国企还是外资企业都能促进其盈利能力的提高。此外,从改制后具体的所有制形式来看,国企改制为本国非国企后盈利能力和增利持续时间都要优于外资企业。并进一步从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和存货管理能力两方面揭示了改制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机制。

  • 标签: 国企改制 盈利能力 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 负债率 存货率
  • 简介:兖州发现的特大铁矿储量究竟有多大?铁矿的品位如何,是否具有开采价值?在当下,这个铁矿对于山东乃至全国钢铁行业有何意义?针对上述问题,连续几日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 标签: 铁矿 钢铁企业 山东 储量 估计 济宁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一个信号博弈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实证研究了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大学生收入溢价的贡献以及高校扩招对大学生-非大学生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结构估计(structuralestimation)证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工资分布。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1)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约能解释大学生工资溢价的72%;(2)与基于劳动力供给角度的分析不同,高校扩招可能通过劳动力市场歧视加剧大学生一非大学生的收入差距。

  • 标签: 大学收入溢价 高校扩招 信号博弈
  • 简介:采用2003—2015年我国104个城市的SO2、NO2和PM10浓度及2013—2016年30个省会城市的PM2.5、CO和O3浓度作为大气污染变量,构建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相互作用的联立方程组,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检验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大气污染先严重后减轻的倒U型的环境库茨涅次曲线(EKC)是否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六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SO2、PM10、CO和O3的污染浓度已越过拐点,说明近年来我国对点源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已经取得良好效果;NO2和PM2.5的污染浓度尚未越过拐点,即处于随着经济增长污染趋于加重的阶段。

  • 标签: 大气污染 经济增长 库茨涅次曲线 能源消耗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27个分行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FDI的生产率效应。结果发现:外向FDI、行业集中度以及人力资本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内向FDI、国内研发、资本劳动比、出口依存度未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此外,我们还发现制造业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之间存在互动效应,且内向FDI与外向FDI的生产率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人力资本仅在外向FDI上对制造业生产率产生提升作用,双向FDI生产率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这可能源于中国制造业仍以传统的低技术制造业为主,跨国公司对高端核心技术转移的严格控制和部分国内人才外流导致了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人力资本的低效率。

  • 标签: 双向FDI 制造业生产率 人力资本 门槛特征
  • 简介:为了研究京沪高铁通车后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文章采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2005-2013年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沪高铁通车显著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的增长。

  • 标签: 京沪高铁 双重差分
  • 简介:《小企业会计准则》将自2013年1月1日施行,因此,小企业财务人员尽快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相关会计处理,尤其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这些棘手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一、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小企业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所谓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差错发生或者发现的当期更正错误的方法。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后,对于以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或者其他会计制度、准则的小企业而言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标签: 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差错更正 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 《小企业会计制度》 未来适用法
  • 简介:在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治晋升激励和土地资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而且晋升激励对土地财政的作用程度大于土地财政对晋升激励的作用;(2)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速的重要原因;(3)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中西部地区。

  • 标签: 晋升激励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面板联立方程 财政分权
  • 简介:本文运用曼奎斯特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子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基于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整个制造业及按不同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产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产业集聚水平的增加可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只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能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 标签: 产业集聚 创新效率 曼奎斯特指数
  • 简介:选取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经典OLS方法无法模拟省域间各种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对不同省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公共财政支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多数省(市)的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效用不显著,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服务业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简介:电脑的普及是否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家庭普查数据,采用虚拟变量和趋势得分模型详细估计了使用个人电脑的工资回报率。发现即使排除个人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以及工资黏性等特征因素的影响,个人使用电脑的工资回报率仍然高达20%,直接验证了使用电脑对个人生产率的巨大提升,同时指出国家在将来信息化建设中应该优先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

  • 标签: 收入差距 使用电脑 技术偏向理论 趋势得分模型
  • 简介: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接受模型,并利用江苏省378户粮食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农参与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意愿符合行为心理学规律,粮农对新型农产品供应链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参与意愿;粮农能够获得更高的农业收入、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可促进感知有用性的提升;同时粮农对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细节存在较高的要求,能够提升感知易用性。

  • 标签: 技术接受模型 粮农 新型农产品供应链 参与意愿
  • 简介:本文利用唯一的清代人口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倍差模型对太平天国战争与人口损失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本文发现,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变化有显著影响,受战争影响的区域与非战争区域相比年均人口增长减少35‰左右。即使在控制经济条件等因素,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考察的情况下,该结果依然显著。本文不仅揭示了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损失的净影响,对现有估计进行了修正,同时也丰富了有关中国在19世纪是否存在马尔萨斯陷阱的讨论。

  • 标签: 战争 太平天国 人口损失
  • 简介: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测算了分省的能源强度,并将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ARCGIS绘制的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表明中国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基尼系数的测算及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能源强度的总体差异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其中,西部地区差异最大,远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KERNEL密度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强度的地区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 标签: 能源强度 地区差异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核密度 分布动态演进
  • 简介:运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2004年至2014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成因,重点考察了镶嵌于设备投资的投资专有技术冲击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对总产出和设备投资存在显著正向且相对持续的影响,但短期内会对结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可以解释总产出与投资在短期与长期中40%~80%的波动;其解释力在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在内的五类外生冲击中居首。总体上看,促进设备更新并改善其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社会投资总水平,并带动经济中其他主要变量增长。

  • 标签: 设备投资 相对价格 投资专有技术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贝叶斯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