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Dynesys混搭手术(部分节段采用Dynesys非融合固定,另部分节段采用Dynesys联合椎间融合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27例LDD接受Dynesys融合固定和非融合固定混搭手术治疗且随访完整的病历资料(混搭组)。男8例,女19例;年龄(59.1±11.9)岁(范围23~78岁)。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合并腰椎动力位不稳4例,腰椎滑脱7例。双节段病变15例,L3~L5 9例、L4~S1 6例;三节段病变11例,L3~S1 7例、L2~L5 4例;四节段病变1例,L2~S1 1例。均采用后路正中切口,双侧椎弓根螺钉植入,在融合节段加植入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以同期27例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病例作为对照。临床指标包括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指标包括融合率、固定节段和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ight,DH)、非融合节段和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混搭组和融合组随访时间分别为(83.8±20.9)个月(范围48~112个月)和(87.3±16.2)个月(范围53~114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随访时间、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疾病诊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混搭组手术时间为(183.0±27.8)min,术中出血量为(301.9±178.9)ml,明显少于融合组(t=2.337,P=0.023;t=2.706,P=0.0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t=12.164,P< 0.001)、下肢痛VAS评分(t=20.703,P<0.001)和ODI(t=22.827,P< 0.00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混搭组共32个节段接受TLIF+Dynesys固定,35个节段接受Dynesys非融合固定,术后1年28个融合节段(87.5%)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组共67个融合节段,术后1年融合率为85.1%。混搭组末次随访时非融合固定节段DH较术前有所降低(t=2.647,P=0.012),而混搭组融合节段和融合组手术节段末次随访时DH均较术前有所增加。末次随访时非融合固定节段保留了一定的ROM(2.4°±1.5°),非融合固定节段的头侧邻近节段ROM明显小于融合节段的头侧邻近节段(t=2.126,P=0.044)。混搭组中4例患者(8枚螺钉)发生影像学松动,5例患者发生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融合组中3例患者(6枚螺钉)发生影像学松动,8例患者发生ASD,均未接受再手术治疗。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螺钉断裂。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椎间融合的混搭手术治疗LDD安全、有效融合率不亚于刚性固定融合手术。与多节段融合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保留部分手术节段活动度的优势。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7年5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42~102(74.6±19.7)个月后,发生ASD需再次手术的患者11例。发生ASD的节段均位于原融合节段上方,应用OLIF联合/不联合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标准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侧高度(DH)、椎间隙腹侧高度(VH)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7.7±6.8)个月,手术时间(87±35)min,单节段手术时间(64±8)min(不含内固定操作),术中出血量(74.2±28.8)mL,住院(6.7±1.9)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VH、DH较术前分别增加(4.5±2.1)mm和(3.2±1.9)mm,IFH较术前增加(5.7±1.6)mm。2例(18.2%)患者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发生终板损伤,Cage下沉,术中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发生腹膜撕裂,术中请胃肠外科专家手术修复;1例出现交感神经链损伤致下肢症状,1例出现一过性术侧腰大肌无力,屈髋肌力3+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OLIF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ASD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获得良好的近期随访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在扩大减压时利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部分技术,采用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53例,共193个节段,男76例,女77例;年龄22~74岁,平均53.1岁。Ⅰ°~Ⅱ°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70例,腰椎管狭窄症50例。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椎体间植骨融合评定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的Simmons法并结合CT检查。结果15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0.6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为TLIF侧,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2例术后1年出现腰痛,X线片示未融合。根据ODI及JOA评定显示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1.6%,植骨融合率为98.7%。结论微创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融合率高,选择性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

  • 标签: 改良 微创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融合率
  • 简介:摘要单链抗体具有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组织穿透力强,特异性强等优点,通过重组DNA技术将单链抗体(singlechainantibodyfragment,scFv)基因与其他效应蛋白基因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具有scFv特性和所融合的效应蛋白活性的scFv融合蛋白。这种融合蛋白已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并已显示出较高的价值。本文就scFv融合蛋白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单链抗体 融合蛋白 表达载体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细分化,呼吁在整个临床环境中整合科学和临床实践方面的培训。目的是创建可以满足所有人需求并在多种情况下提供护理的医生。本文并讨论了理论进展和实际解决方案。

  • 标签: 医学教育 多学科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项目合作的院-所融合模式。方法围绕临床和基础科研协作模式创新的管理,探讨基于项目合作的院-所融合模式的方式及实践中应注意的关键点,以加深对该建设与发展模式的理解。结果创建基于项目合作的院-所融合模式要将科研与临床有机融合,全面开展管理理念、科研能力、教学组织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建设,培养研究型高水平人才,组织创建研究型科室,形成医院主体架构与中坚力量;同时,在医疗改革及行业竞争的形势下找准定位,及时转换发展模式,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结论基于项目合作的院-所融合模式是临床和基础科研协作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是在新医疗改革形势下,促进诊疗水平提高的有效保障。

  • 标签: 临床科研 基础科研 项目合作 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一轮医改中,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被提到新的高度,但校医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职责不明以及卫生室硬件环境较差等问题,制约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管理和校园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罗湖区打破行政壁垒,以儿童青少年健康为核心,整合校园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建立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疾病治疗为一体的教卫融合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辖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水平,为破解校园卫生管理工作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教卫融合 儿童青少年健康 学校卫生 校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图像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1例为对照组单纯用CT扫描定位,根据CT图像确定大体肿瘤体积(GrossTargetVolume,GTV),另61例为研究组在同一固定体位,分别行CT、MR扫描,利用CT/MR图像融合技术确定GTV,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不同时期鼻咽癌CI/MR融合图像公共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VCT、GTVCT/MR、GTVMR体积平均值分别为(90.72±2.03)、(90.72±2.03)、(90.72±2.03)cm3,GTVCT与GTVM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图像配置、MR图像配置相比,CT/MR融合图像配准精度更高。结论CT、MR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了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减少了肿瘤靶区的遗漏,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 标签: CT MR 图像融合 鼻咽肿瘤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应用型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实践中,融合新型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依托先进的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系统,创设课堂内外学习环境;达到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中毒 翻转课堂 教学 实践
  • 简介:摘要医学实验与科研融合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医学实验资源和科研资源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提供大量科研课题实验数据,对解决实验教学与科研脱节,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渗透、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 标签: 实验教学 科学研究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患者12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进行随访,收集观察指标,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文选取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影像学资料见内固定物及植骨位置佳,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折断等情况。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对治疗寰枢椎损伤等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寰枢椎融合术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健康状况。做为“提供卓越健康服务,传送优秀健康文化“的实践者,疗养院针对客户提供了体检及健康管理等相关服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疗养院的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疗养院的信息化为疗养院业务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优质客户服务提供了基础,疗养院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衡量其管理及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 标签: 疗养院信息化 健康管理 体检管理 系统整合 信息技术
  • 简介:摘要:将治疗疾病作为健康管理的管理工作的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国家基本卫生项目的落实也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在传统的医疗服务背景下,只是提供单一方面的医疗服务。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的是全部人口的整体健康的服务模式,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工作特征,将慢病作为医疗防控的主要控制点,实现医防和慢病的有效结合。

  • 标签: 基层 慢病 医防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TCP骨修复材料与异体骨材料、自体骨材料融合效果。方法将3种材料分别植入16只新西兰兔棘突与关节突之间,术后8周、12周分别取材,通过显微CT、切片HE染色及改良丽春红三色染色证实骨融合效果。结果术后12周终点,经上述检查证实,β-TCP骨修复材料与异体骨材料融合效果相近、较自体骨材料融合效果差。结论β-TCP骨修复材料作为一种骨替代材料,可以作为骨生成支架,对于新骨生成有骨传导作用。

  • 标签: 骨融合 &beta -磷酸三钙
  • 简介:摘要OTT是指以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方式,也是如今发展极其快速的一种应用方式,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网,其增长的通信量主要便是源自OTT的不断革新。OTT的服务商们通过发展自己的OTT服务可以越过网络运营商直接与用户进行支付与服务。而广电运用OTT模式主要表现在OTTTV和机顶盒终端的服务商店。OTTTV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概念,通过有线网来做到与用户的视频传输,并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 标签: 三网融合 广电 OTT技术
  • 简介:摘要目前,布尔台煤矿“五办一中心”“各自为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各科室借助于不同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工作任务下达、反馈、统计分析等功能,比如党建管理系统、风险预控管理系统、数字化矿山执行系统、标准作业流程管理系统、班组建设管理系统、五型绩效管理系统、简道云管理系统等等。相应的,区队也在利用这些系统完成不同的任务。尽管系统如此之多,还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还得借助于微信、企业微信作为帮手。从领导到员工,除了关注井下安全生产,每天还要游走于各个系统、平台之间,且时常有所遗漏。因此,提出建立基于简道云的业务融合管理系统。

  • 标签: 简道云 业务融合 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