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基础上,归纳出要开展好的教学除必须具备创新教育的思想和热情外,在落实教学规范中需着力解决四个面向即面向学生落实三次师生见面会;面向课程标准,落实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和试讲三把关;面向课堂落实备课、讲授及总结环节;面向教学过程落实设计、实施、评价三要点。

  • 标签: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 教学研究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teaching
  • 简介: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suxicola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舍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14个化舍物,分别为: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cavidine,1)、黄连碱(coptisine,2)、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刺檗碱(oxvacanthin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白桦脂醇(betulin,8)、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9)、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11)、小檗碱(berberlne,12)、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13)、巴马汀(palmatine,14)。结论:化合物3—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岩黄连 去氢岩黄连碱 黄连碱 别隐品碱 巴马汀
  • 简介:目的:对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croymbosin(1)、槲皮素(2)、芦丁(3)、umuhengerin(4)、nicotiflorin(5)、异槲皮苷(6);8个为有机酸类,分别为绿原酸(7)、3,4-二咖啡酰奎宁酸(8)、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9)、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0)、3-咖啡酰-5-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1)、3,4-二咖啡酰-5-(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2)、3,5-二咖啡酰-4-(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3)、原儿茶酸(14)。结论:化合物2~6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6和14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栀子 化学成分 黄酮类 有机酸类
  • 简介:目的:研究石刁柏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ODS和Sephadex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D—fructofuranose—1,2’:2,1’-β-D—fruclofuranosedianhyclride(1)、1,3-O-di—trans-p-coumaroylglyceml(2)、二十四烷酸(3)、山柰素-4’,7-二甲醚(4)、芦丁(5)、槲皮素(6)、5-羟甲基-糠醛(7)、L-天门冬酰胺(8)、咖啡酸(9)、阿魏酸(10)、肌苷(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2)、乙基-β-吡喃果糖苷(13)、蔗糖(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2,4,7,10~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石刁柏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大枣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聚酰胺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枣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18.十八烯-1,3,4-三醇(1)、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2)、2α-羟基齐墩果酸(3)、2α-羟基乌苏酸(4)、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5)、伊谷甾醇(6)、胡萝卜苷(7)、十七烷酸(8)、二十四烷酸(9)、芦丁(10)、D-葡萄糖(11)。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枣属植物中分得的神经酰胺及脑苷脂类化合物,化合物4、5、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大枣 神经酰胺 脑苷脂 化学成分
  • 简介:综合各谱数据[3]鉴定化合物为tomenin,结果从白芷Angelicadahurica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伞形科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化学成分研究 白芷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知母中的化学成分,将此药材乙醇提液浓缩后,浸膏用水溶解,然后用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来萃取。之后根据性质采用大孔树脂吸附色谱,硅胶柱色谱、 MCI柱色谱、 ODS反相色谱以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来分离、纯化,并根据不同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的鉴定。最后分离出 6个化合物,分析鉴定出 4个:化合物 1为芒果苷,化合物 2为 β-胡萝卜苷,化合物 3为知母皂苷 C,化合物 4为知母皂苷 D。

  • 标签: 知母 化学成分 甾体皂苷 知母皂苷 C 知母皂苷 D
  • 简介:摘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和PBL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天然药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以期待培养出新一代的药学人才。

  • 标签: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
  • 简介: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涉及的领域是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所形成的立体形象对理化性质的影响。其中,静态立体化学研究分子的立体形象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动态立体化学则研究分子的立体形象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函大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一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函大生初步掌握立体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所以,重点应放在静态立体化学方面。根据我们数年来参加函大面授教学

  • 标签: 立体化学 旋光异构现象 立体形象 空间排列 投影式 教学目的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化工工程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绿色化工技术高效、规范的运用不但可以推动和帮助我国经济、环境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理念也有着重要价值。要正确掌握绿色化工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特征,将其融入化学工程当中,保证化学资源可以被重复应用,避免化学物质被大量消耗。主要以绿色化工技术为切入点,首先对绿色化工技术和其在化学工程中应用重要性进行介绍,接着从不同角度掌握绿色化工技术实际运用方式,探索化学工程中绿色化工技术实际发展措施。

  • 标签: 绿色化学工程 工艺 化学工业节能 作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已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体细分为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融会贯通交织形成的一门整体学科。由于此学科涉及多种学科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所以教学内容延展性较强,内容丰富及抽象、知识点繁杂不容易理解消化。为此,我们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需结合实际检验专业的特殊性,从教学方式、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以及参评考核等方面开展检验教学改革。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检验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曲贝替定是第一个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晚期软组织肉。随着对曲贝替定研究的深入,曲贝替定展现出与其他抗肿瘤药物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曲贝替定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新型肿瘤治疗机制。

  • 标签: 曲贝替定 肿瘤微环境 抗肿瘤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本文归纳了21世纪以来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抗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症和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并展望了今后海洋微生物和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 简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即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具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此,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有选择学习的机会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海洋中药学为我校的一门新兴学科,其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需求分析理论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期为海洋中药学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 标签: 《海洋中药学》选修课 需求分析 课程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肺动静脉畸形致自发性血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肺动静脉畸形致自发性血胸,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对肺动静脉畸形致自发性血胸患者需实施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以期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肺动静脉畸 自发性血胸 治疗
  • 简介:杂环化学与药物的研发密切相关,在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中开设杂环化学课程,突出杂环化学在药物设计和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非常必要。该文对在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该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杂环化学 药物化学 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泌乳素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B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结果A组检测异常率为14.0%(14/100),B组检测异常检测率为25.0%(25/100),A组检测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其异常率低,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检测 泌乳素
  • 简介:目的分析新种海洋放线菌株Pseudonocardiasp.SCSIO01299发酵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为充分利用海洋菌株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菌株发酵液、菌丝体提取物分别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根据质谱数据鉴定色谱峰对应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GC-MS分析,发酵液中共检出39个成分,其中25个是发酵后产生的化合物(含烃类9个,酯类9个,脂肪酸3个,醇类、酮类、醛类和芳香类各1个);菌丝体提取物中共检出41个化合物(含空白培养基中未检出的化合物23个,酯类、烃类、脂肪酸、酮类、醛类分别为11、7、2、2、1个)。该新菌株所产生的低极性组分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角鲨烯(8.86%)、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二酯(8.55%)、二十烷(8.07%)、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8.01%)、五十四烷(5.28%)、三十二烷(4.86%)、9Z-十八烯酸(2.55%)等,均为首次从该菌中检出。结论该菌能产生结构丰富的化合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GC-MS法 海洋放线菌 PSEUDONOCARDIA sp.SCSIO 01299 低极性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