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产科接收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改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统计产妇经硬膜外导管麻醉成功情况,并按麻醉成功/失败将其分入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对比两组硬膜外镇痛相关指标及基线资料,探究导致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产妇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率为10.56%(19/180);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基线资料、镇痛前疼痛评分、镇痛时宫口开指情况、镇痛半小时后疼痛评分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一组镇痛追加次数明显少于研究二组,且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研究二组(P<0.05)。结论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主要与镇痛追加次数增加、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有关,临床麻醉医生应严格把控镇痛追加指征以及麻醉用药剂量等,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分娩镇痛 剖宫产 影响因素 麻醉
  • 简介:摘要以往的观点认为神经外科的病人术后对痛反应不甚敏感,多不需要镇痛治疗。且传统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会影响病人的意识、呼吸和瞳孔变化等情况,使神经外科医生不太接受术后镇痛治疗。随着对术后镇痛的深入研究,神经外科术后疼痛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状况和镇痛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镇痛 术后疼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降低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单胎头位)按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予常规分娩期心理护理、使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导乐分娩,鼓励采取自由体位等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会阴情况。结果会阴侧切率观察组23.0%、对照组40.0%,会阴完整率观察组16%、对照组2%,会因Ⅰ度裂伤观察组61%、对照组56%,会阴Ⅱ度裂伤观察组无、对照组2%,两组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低危初产妇的会因损伤率。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 会阴损伤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镇痛对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18例腹部手术老年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08例),给予对照组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给予观察组地佐辛加舒芬太尼持续镇痛,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首次自主咳嗽咯痰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舒芬太尼总剂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加舒芬太尼持续镇痛在腹部手术老年病人中应用,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并减少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持续镇痛 术后患者 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疤痕子宫产妇显著增多,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引起更多关注。以往瘢痕子宫再孕的分娩方式选择多因过度强调子宫破裂问题,临床上处理都遵循“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原则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妇产科专家支持疤痕子宫妊娠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因疤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相对再次剖宫产而言,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围产期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2。据报道,分娩镇痛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试产成功率3。但如何增加镇痛满意度,避免并发症发生以及产科危机事件如子宫破裂时的急救配合,都是系统化护理管理的要素,现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产科收治的90例疤痕子宫产妇经阴道试产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疤痕子宫 阴道分娩 分娩镇痛 麻醉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阴道分娩镇痛中应用分娩球联合穴位按摩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阴道分娩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常规处理,研究组由专业助产士全程陪护,指导产妇合理应用分娩球,并给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Ⅲ级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Ⅰ级和Ⅱ级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镇痛中应用分娩球联合穴位按摩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娩球 穴位按摩 阴道分娩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当中,使用无创镇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7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考组的产妇在护理时采用常规无干预自然分娩的方式,研究组产妇在护理时采用脉冲波无创镇痛分娩的方式,对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产程用时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护理中使用不同的分娩方法对两组产妇进行护理以后,研究组没有出现重度疼痛的产妇,护理有效率为100.00%,而参考组中有6例出现了重度疼痛,护理有效率为82.86%。同时在产程用时上,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明显低于参考组。最后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14%,而参考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7.14%。因此研究组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镇痛分娩在产科护理过程中有着极佳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缓解产妇的疼痛,因此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无创镇痛分娩 产科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00例无痛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产妇,给予对照组产妇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注射液联合麻醉方式,对观察组产妇采取盐酸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注射液联合麻醉方式,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护理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产程以及剖宫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时平均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注射液联合麻醉方式对无痛分娩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其疗效甚佳,可以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疗效观察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6年3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4.6±1.3)d,机械通气时间为(2.7±0.6)d,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517.3±128.2)mg,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临床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于产程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盲选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镇痛分娩,对照组则未给予无痛分娩干预,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时给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提升镇痛效果,并缩短产程,减轻了产妇在分娩中的痛苦,产妇接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功能。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分娩 镇痛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15年1月到17年12月在我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226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有11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以及过度情况发生率来看,干预组明显低对照组低。结论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 评估
  • 简介:摘要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镇痛是产科临床常见的分娩镇痛方法,本文介绍了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多方面影响,这些影响均有利于自然分娩,本文就这些影响进行综述,以帮助产科医务工作者及产妇对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镇痛的选择,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镇痛 自然分娩 产程影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观察术后镇痛应对发生小儿急性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外科ASAⅠ~Ⅱ级手术患儿100例,男79例,女21例,年龄1~10岁,体重10kg~50kg。本着自愿原则,经患儿监护人同意,使用一次性电控式电子镇痛,做术后镇痛治疗。最终83例同意使用术后镇痛,17例不同意。随即将患儿分为两组M组(术后镇痛组)、N组(不做术后镇痛组)。M组患儿术闭出手术室前,配制枸橼酸舒芬太尼1.5μ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将镇痛外接在患儿外周静脉,3ml/h持续静脉泵入。结果M组83例全部0分;N组17例仅2例0分,其余15例评分1分。结论术后镇痛减轻或防止了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无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过程。因此,为了病人的术后安全,十分有必要开展术后镇痛

  • 标签: 术后镇痛 小儿 术后急性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防妇科术后吗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 方法与效果 。 方法: 选择 2016 年 9月到 2018年 9月 在我院 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 18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 180 例 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 。 常规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恶心呕吐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术后恶心呕吐针对性控制方法。 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 。 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数据差异较大,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较低,数据优势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可以作为 预防妇科术后吗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 的最佳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或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并普及。

  • 标签: 妇科 吗啡镇痛 恶心呕吐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调查,为日后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成“是”、“否”、“经常”、“不常”四个层次,制作成相应的问卷对我社区2016年1月至2015年1月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33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患者用药随意性较大、患者经验性用药、患者对联合用药配伍禁忌不了解、患者一次性大量服药、患者长期服药不当、患者具有过敏体质、患者为妊娠期孕妇等,并且同时有三种原因出现的患者最多。结论患者对解热镇痛抗炎药进行使用,应严格遵医嘱,避免随意用药和经验性用药,并且尽量多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使用知识,纠正自己对药物使用的错误观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科中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治中采用镇痛剂的作用,也观察其对正确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收治的88例急性腹痛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中不采用任何镇痛剂,而观察组中采用曲马多或者是盐酸哌替啶这两种注射液中的任一种进行镇痛,分析采用镇痛剂对于急腹症诊断的正确性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否采用镇痛剂,其急腹症诊断的正确概率都相似,两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腹痛患者误诊原因可能是病史采集不全,缺乏全面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医师综合能力水平较低导致的,采用镇痛剂并不会提高误诊率。

  • 标签: 镇痛治疗 急腹症 误诊率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纳入晚期肿瘤患者,共需入组受试者 30例,按 1∶1的比例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或外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 ;试验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镇痛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6.67%。有明显差异 (P<0.05); 不良反应同口服或外用阿片类药物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减轻了医护人员负担,减少患者 疼痛时等待医护人员处理的时间,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 标签: 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 难治性癌痛患者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冬春季老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自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社区中心就诊、健康咨询、住院的46例老年哮喘患者给予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用药、心理及生活起居护理)。结果46例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哮喘发作次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掌握更多的哮喘健康知识,熟练使用吸入装置,更好的配合治疗。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控制哮喘症状。

  • 标签: 冬春季 老年哮喘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在ICU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各种心理和生理的痛苦对患者的治疗有严重影响,基于此,给予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镇痛策略当前的研究状况实施综述,希望能够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