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STEAM是STEM延伸出来的教育理念,美国学者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在探索STEM课程实践过程中创建的赛耶模型是实现STEM和STEAM教育核心理念行之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将塞耶模型应用于河流地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STEAM素养。

  • 标签: 塞耶模型 STEAM素养 河流地貌 教学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岳阳市洞庭湖区洲滩地貌类型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方法采用AreGIS10.2软件,按照地貌特征对岳阳市洞庭湖区的洲滩进行分类,并生成2440个六边形组成的洲滩类型格网系统。收集2010—2014年岳阳市28个血防站的洲滩查螺数据,生成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六边形格网系统。对洲滩类型格网系统与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格网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洲滩地貌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岳阳市洞庭湖区洲滩可按地貌类型分为9类。其中,凹陷型洲滩的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平均值分别达到9.62只/0.11m。和3.66只/0.11m2,最高水平;带外堤洲滩、岛型洲滩次之;河口洲滩、一般洲滩、窄型洲滩、宽型洲滩居中,而隆起型洲滩、带林洲滩的钉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结论洲滩地貌类型与钉螺密度具有空间相关性。如能以工程措施对凹陷型洲滩、带外堤洲滩的地貌加以改变,则可有效降低区域钉螺密度。

  • 标签: 血吸虫病 空间行为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摘要:通过对川西峨眉山—金口河地区的沉积学、构造地貌学和年代学综合调查研究,获得了近18 Ma以来阶段性隆升的新证据和新认识。发现该地区发育三级夷平面,金口河地区发育6~8级河流阶地,指示了晚新生代以来本地区的多次阶段性抬升,在距今1.1Ma和0.13Ma的构造抬升是快速的。3.6Ma以来平均隆升速率在0.42~0.57mm/a, 0.13Ma以来,峨眉山地区的表面隆升极速增长,达1.56~2.18mm/a,全新世以来峨眉山抬升幅度达10~20m,目前正处于新的加速隆升期。金口河在上新世早期下切速率0.188 mm/a,而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下切的速率在1.125~1.375mm/a,指示了该地区在晚新生代后期加速隆升的事实。

  • 标签: 河流阶地 金口河 峨眉山隆升 晚新生代
  • 简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悠悠千年的草原牧歌,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内蒙古大草原风情画:古朴的民风,性格豪放的牧民,蓝天、白云、蒙古包、勒勒车……然而,一个回避不了的事实是:这些优美画面往往是同封闭落后相伴生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情形已大不相同。你若到草原走一遭,可以感到扑面而来的充满青草芳香的现代。衣食住行皆新潮夜幕降临,最后一抹霞光融入远山后,拉亮电灯,打开电视,这已是内蒙古草原近半数牧民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在六七年前,他们还都是“油灯照明,饮酒娱乐”,伴着清冷的星光和偶尔的狗叫,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电是现代生活的血液。草原牧区地广人稀,用常规办法拉线通电既不经

  • 标签: 牧民 蒙古袍 套马杆 蒙古包 大草原 新潮
  • 简介:摘要:新时期,在我国特殊地貌进行测绘时,保证测绘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则需要围绕特殊地貌的具体特征,进而采取合适的测绘技术方案,如森林复杂地貌的测绘工作、山地复杂地貌的测绘工作、矿山复杂地貌测绘工作的开展、密林复杂地貌测绘工作的开展等,合理发挥出相关测绘技术的应用价值,如激光点云坐标测绘技术、测绘模型建构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无棱镜测绘技术的应用等。本文就测绘工程中,特殊地貌的测绘技术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测绘工程 特殊地貌 测绘技术
  • 简介:摘要:无人机测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地理空间信息获取方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操作灵活、成本低、实时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无人机测绘技术在地形地貌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将探讨无人机测绘技术在地形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地球演化研究、环境变化监测和资源勘探等方面。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无人机测绘技术在地形地貌研究领域的发展,地学科学家提供更多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 标签: 无人机测绘技 地形地貌研究 优势 挑战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行的加快,大量的人群融入了城市,因此加快了各类功能的建筑物的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的地形地貌的分布特点、土质的特点以及光照、气候等条件的分析,对我国建筑的体型和层高做出了主要的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了改善,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城市人口更是不断增加,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西高东低,跨越五个温度带,因此地形地貌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地形地貌对建筑的影响也不同。本文阐述了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分布,并分析了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和层高的影响。

  • 标签: 地形地貌 建筑 影响
  • 简介:叙述了编制《长治市数字地貌图》的必要性及编制方法与基本流程,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标签: 数字 地貌图 编制 地图矢量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行的加快,大量的人群融入了城市,因此加快了各类功能的建筑物的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的地形地貌的分布特点、土质的特点以及光照、气候等条件的分析,对我国建筑的体型和层高做出了主要的研究。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郝家台遗址探沟剖面和钻孔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貌和地层的相关资料,重建了地貌演化的过程。郝家台遗址的地貌基础是冲积平原中地势相对较高的天然堤。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直接在消亡的湖沼之上建立了最初的聚落,并通过城墙和城壕等设施的修建以及在城内不断地垫土加高,很好地应对了冲积平原这种不稳定的环境。

  • 标签: 郝家台遗址 地貌背景 湖沼 天然堤 冲积平原
  • 简介:岩溶地区工程进行设计洪水计算时,由于岩溶状况的千差万别,对洪水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采取何种方法处理将直接影响到设计洪水的成果。本文通过对伏流暗河段具有明显削峰滞洪作用的三岔河流域工程—贵州汪家寨煤矸石电厂工程的设计洪水中特大洪水(特别是1991.7.3洪水)分析计算,探究喀斯特地区伏流、暗河对削峰滞洪的影响,今后喀斯特地区河流洪水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岩溶地区 设计洪水 分析计算
  • 简介:对大渡河中游金川-巴底河段水系格局、河谷形态、河流阶地及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研究,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发育演化史,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域具有夷平面的深切峡谷地貌区,发育三级夷平面和4—6级阶地,河流地貌发育经历三个阶段,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受构造、岩性影响明显。

  • 标签: 河流地貌特征 影响因素 演化历史 大渡河
  • 简介:摘要我国的地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各有差别。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其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桩基施工时就要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面对桩基技术应用的条件进行改善,对其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从施工的角度对喀斯特地区的桩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喀斯特地貌 桩基技术 施工方法
  • 简介:摘 要 :地理 学科四大 核心素养 的落实 是 我们 广大 地理 学者与 地理 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 必修 1 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河流地貌的发育》是蓝本,结合乡土地理资源, 设计 了关于对河流侵蚀地貌、沉积地貌形成过程探究的一堂地理 实践 活动课,并从中 探讨了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 标签: 河流地貌 侵蚀 沉积 地理实践力
  • 简介:渔场地貌是分析预报渔情、选择渔业作业方式和选用渔具设备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晕渲制图等技术,应用ESRIArcGIS软件系统,通过实验方法选定DEM插值算法及阴影光源参数,制作了表现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特征及鱼类生物资源分布状况的渔场地貌图,实现了多源、多维和异构数据的融合。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期望设计成果能够为今后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专题海图 海洋渔业 地貌晕渲图 数字高程模型 空间插值
  • 简介:本文对海峡25年来地震资料作了系统总结,发现海峡地震具有北弱南强,北稀南密,地震密集区沿两侧滨海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二个方向有规则展布等特征。提出地震受纵向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等控制,海峡中南部的地震主要是南海地块北推作用产生的。

  • 标签: 台湾海峡 滨海断裂带 陆地效应 地震密集区
  • 简介:地貌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要素,地貌晕渲是地图制图学中表现地形地貌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立体感强、直观易读、对地貌形态表达能力强等特点。地貌晕渲经过了近两百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手工绘制发展现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海量的地理数据来进行快速的数字地貌晕渲图的制作。数字地貌晕渲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过去的地貌晕渲完全是手工制作,对人的要求很高。虽然手工晕渲速度较慢,门槛较高,但是所绘制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数字地貌晕渲,尤其是老一辈晕渲专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相比之下数字地貌晕渲速度快、对人的要求低,适合大数据量的生产作业,但效果较差,往往需要人工干预,因此提升效果和加强晕渲的灵活度一直都是数字晕渲研究的重点。

  • 标签: 地貌晕渲 GPU 手工制作 地图制图学 计算机技术 地理环境
  • 简介:摘要本文以贵安新区云谷项目中独立基础在喀斯特地貌中的应用为例,阐述独立基础在喀斯特地貌中施工工艺,以期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喀斯特地貌 地基处理 独立基础
  • 简介:地震相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进而言之,是适用于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一种方法。术语“地震相”对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意义。然而,用于本次研究的地震相被定义限于地震薄层(以正常的采样率,如4ms)的沉积相之地震描述,进行这种研究的地震相分析不同于较厚沉积层序的传统地震相分析。作为地震属性的一种主观的解释,地震相分析常常是费力而又非一致性,尤其是如果涉及到多个填图单元的时候。如何借助于计算机模式识别作自动数据处理,从而改善一致性并减少三维处理的周期时间,一直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

  • 标签: 沉积相 地貌学 地震相分析 计算机模式识别 分类 自动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