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期继续出血的发生率、相关因素、时间、临床表现、防治及预后。方法对198例脑出血于发病后6h、24h内作CT动态观察,结合临床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早期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24.74%,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丘脑区。继续出血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长期饮酒、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形态越不规则,越易继续出血。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应充分认识继续出血的特点,积极采取微创术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脑出血 继续出血 相关因素
  • 简介: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出血原因很多,一般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而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则多见于鼻腔后部,一般由鼻后侧静脉曲张及下鼻甲后方的鼻一鼻咽静脉丛导致鼻后部出血,同时也与老年人高血压有关。

  • 标签: 反复鼻出血 中老年人 脑出血 预警 老年人高血压 鼻后部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出血后再次出血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止再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将210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自制便于统计分析的“脑出血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患者是否再次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及对照组,对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再次出血者56例(26.67%),其中出血部位以丘脑、壳核、脑叶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吸烟、酗酒以及不良心理因素与再出血发生负相关,而血压不稳、凝血功能异常及血肿形状异常为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逐步筛选自变量的过程中,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凝血功能异常对模型的影响较大,而血压不稳与再次出血的关联性极高,血压波动范围≧30%者发生再出血的几率是血压波动范围<30%的5倍。结论吸烟、酗酒、不良心理因素、血压不稳、凝血功能异常及血肿形状异常与脑出血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血压波动范围≧30%者明显,应将其进行重点监测人群。

  • 标签: 脑出血 再出血 高血压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究高血压脑出血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人入院后给予控制血压,控制标准为比其基础血压高10~20mmHg,最高不超过180/100mmHg,如发生再出血,根据手术适应症进行手术.结果组病人GOS标准,轻残4例,生活自理2例,重残12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死残率均高的疾病,特别是再出血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增加死亡率及病残率,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病人的再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预防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方面,应用早期路径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1月~12月)收治的74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2组,37例/组,设“常规护理”、“早期路径康复护理”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FAM、SF-36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借助早期路径康复护理干预法能够优化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护理价值受到更多患者的肯定。

  • 标签: 脑出血术后 肢体功能康复 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对比常规大骨瓣开颅术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在显镜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个月良好14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4例;对照组术后1个月良好7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常规大骨瓣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清单管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清单管理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法),每组均为45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率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清单式管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给脑出血术后康复期患者予以目标导向功能训练,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方法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脑出血术后康复期患者58例,按照患者手术时间的前后分组分析,空白组:29例,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29例,一般护理模式+目标导向功能训练;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与空白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给脑出血术后康复期患者予以目标导向功能训练,患者的运动能力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利于加快康复速度。

  • 标签: 目标导向式功能训练 脑出血 康复期 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男,70岁,高血压病史10年。2005年4月14因头痛、头晕就诊,当时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切题,四肢活动自如。CT示右额叶脑出血,量15ml,给予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无后遗症。11月10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呈嗜睡状态,言语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左侧肢体肌力Ⅱ级,CT示右额叶低密度改变,右颞顶部脑出血,约40ml。

  • 标签: 高血压 多发脑出血 CT 治疗
  • 简介:脑出血的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多见于严重脑外伤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颅内血肿的特点,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现将术中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术中护理 病死率 物品准备 药品准备 静脉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的50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数据,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2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4.0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0%、再出血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肺部感染的16.00%、再出血的8.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掌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要点的情况下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恢复速度。

  • 标签: 脑出血 术后护理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脑出血患者护理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4月神经内科分科前和分科后的脑出血患者随机抽取178例,其中分科前86例,分科后92例,对照组(分科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科后)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致残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致残率降低,患者满意度增加。结论规范的临床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周期。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实验了6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针对个体的病情对其进行一般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实验结果表明,68例脑出血患者中痊愈者有54例,重残者4例,轻残者8例,2例因颅内的二次出血死亡。从实验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得到良好的术后护理对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性。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4例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中基本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需要帮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术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