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日渐拉大,保护农民利益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现有粮食流通体制对保护农民利益的消积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轮粮改的原则和一些具体建议,并论述了粮食市场化对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

  • 标签: 城乡差距 保护价 粮食流通 体制改革 市场化 宏观调控
  • 简介:从1993年初我区粮食价格和经营全面放开,至今两年多来经历了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完全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总的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是必要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肯定的。但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在不断提高,作法也在不断改进。首先,在定购任务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取消到保留以至强化的过程。粮食放开初期,当时出于价格上的考虑,认为价格放开了‘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按照随行就市的作价原则,保留定购任务似乎不太必要。市场粮价高了,农民不愿卖给国家;市场粮价低了,即使国家不收购,农民也会积极要求交售。因此,一度宣布取消定购任务。但随后不久,发现取消定购任务是不正确的,它淡化了农民的国家观念和

  • 标签: 体制改革 回顾与启示 粮食流通体制 粮食部门 政策性业务 商业性经营
  • 简介:1.粮食流通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粮食通过交换体现价值,通过流通与加工提升价值.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搞好粮食流通储藏及加工,促进粮食产、购、销、存(储)、加、进出口的良性循环,对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减少粮食产后损失,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有效利用粮食资源,推进粮食产业化,确保市场稳定和人们食物的安全,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 粮食流通 科技发展
  • 简介:一、强化市场监管,依法开展粮食执法实践活动近年来,济宁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以确保粮食流通秩序稳定为目标,坚持“夯实基础、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粮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认真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大力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全面提升了我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水平。

  • 标签: 粮食流通 监管工作 济宁市 监督检查工作 行政执法工作 调研
  • 简介:建国50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吸取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3年为自由购销阶段;1953~1984年为统购统购阶段;1985~1992年为'双轨制'阶段;1993年至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粮食流通的过渡阶段。

  • 标签: 体制历史 历史演变 我国粮食
  • 简介:一、形势判断1.11979年至1984年,我国农业连续6年高速全面增长.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1%,粮、棉、油、肉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3%、9.7%、17.1%和10.8%,长期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解决,长期需要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已经可以自给或自给有余."六五"期间,我国基本上结束了以温饱为目标的发展阶段,开始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的发展阶段.1.2粮食生产在1984年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后,1985年开始大幅度下降,1985年粮食产量从8146亿斤下降到7582亿斤,总量减少564亿斤,减产幅度为6.9%.经过三年的努力,粮食产量虽有回升,但还未恢复到1984年水平.而同期消费水平却持续增长,

  • 标签: 粮食产量 粮食生产 消费水平 增长速度 发展阶段 持续增长
  • 简介:国内贸易部总经济师丁俊发日前指出,今年粮食流通体制将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方向概括起来就是“四分开,一并轨”。“四分开”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政企分开。粮食企业将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加市场竞争。国家和地方的储备粮,委托基层粮站收购,付给收购费用。政府将主要负责粮食的供需平衡、政策制定、粮价管理和市场调控。二是储备与经营分开。储备费用由政府负责,经营部分自负盈亏,继续推进两线运行。三是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开。储备分为国家储备与地方储备。国家储备由国家粮食储备局管理,实行垂直领导,人财物统一。继续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各地要切实抓好本地区的粮食生产、供应和储备。中央的责任是负责粮食总量平衡、进出口调

  • 标签: 粮食流通体制 粮食供需平衡 国家储备 价格形成机制 粮食生产 国家粮食储备
  • 简介:湖南粮食经济科技学会和衡阳市粮经科技学会召开研讨会,提出建立粮食流通新体制应采取的对策:一、利用流通的反作用,促进粮食生产。二、抓好粮食收购,确保国家掌握70—80%的社会商品粮源。三、合理安排定购粮的供应,保证市场粮价稳定。四、尽快完善各级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经济手段。五、强化对粮食市场多渠道经营者管理,确保粮食市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运行和粮食商品正常流通。六、粮食部门抓紧建立两线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七、把粮食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建立粮食流通新体制应采取的对策

  • 标签: 粮食流通 新体制 风险基金制度 粮食生产 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
  • 简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为“九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出台,也相应地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收购资金封闭运行;顺价销售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从根本上触及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但由于客观上众多相关问题的异常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政策偏好减轻财政负担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改革过程也因此而显得更加复杂,难度也大大增加,从而未能全部实现预期目标。

  • 标签: WTO 中国 粮食流通体制 体制改革
  • 简介:由于粮食具有战略性、社会性和国家经济安全等诸多非经济功能,使得决策者在使用行政管理制时,往往具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即使是明显的不正确甚至是制度的倒退,反对者也难以找出比粮食的战略性、社会性和国家经济安全更重要的理由,从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利用市场机制上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 标签: 粮食流通 流通体制 市场化 改革 粮食经济 中国
  • 简介:在深化粮食体制改革,粮食企业走向市场的今天,粮食统计制度虽然有较大的修改.对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保证粮食总量平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具体企业而言,统计制度却并没有把统计如何为深化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具体化和规范化,更没有确定企业统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这使得一些企业领导产生了统计工作与生产经营无关,甚至可有可无的思想,统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随之降低了。笔者认为,这既有对统计工作的认识问题,也有统计工作制度本身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要对统计制度、调查方法进行改革,转变统计的职能。就粮食企业的统计工作而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粮食企业统计必须适应粮食体制改革的

  • 标签: 粮食企业 统计工作 企业统计 统计人员 指标体系 粮食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