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方国家实行的环保审计依据是欧洲国际标准组织于1996年颁布的环境保护与管理系统标准ISO14000。目前已颁布了5个子系统。其中,与审计有关的子系统有3个,即14010─—环境审计─—总则、14011─—环境审计─—操作程序─—环境管理系统审计、14012─—环境审计─—审计人员资格准则。环境审计─—总则要求各单位应有一明确的书面环保审计计划书,包括审计范围和执行单位,要求单位配备充分人力、物力,以支持审计计划的执行。该标准不仅适用于环保管理系统的审计,也适用于环保报告及合规审计。审计准则为:审计人员应客观、独立及具有胜任审计工作的能力,审计人员应保守业务机密,在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内靠自我判断

  • 标签: 环境审计 审计工作计划 审计人员 环境管理 书面审计报告 环保审计
  • 简介:本刊主编陈孟随广西物价局局长韦艳兰率领的价格考察团应邀于2003年10月25日—11月9日对意大利、希腊和丹麦进行考察访问。在访问期间,广泛接触了当地官员、企业家、公司职员、留学生及华侨华人等,撰写了大家感兴趣的《触摸西方文明》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 标签: 物价局局长 雅典娜 商品价格指数 新加坡人 价格管理 新航
  • 简介:我们人类是一群迷信的。家伙,相信黑色星期五会带来噩运,捡到一便士则会带来好运。许多迷信源于人类共有的特质,这种特质使我们相信怪力乱神的存在:当大脑无法对某些事物作出解释时,我们就开始胡编乱造。事实上,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迷信之所以时有奏效,是因为对某些事物有所执迷,可以有利于任务更好地完成。

  • 标签: 迷信 西方 2010年 人类 特质 事物
  • 简介:世界最发达的七个国家,每年举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七国是:美、加、英、法、德、意和日本。"西方七国"中有日本,而且有时在日本的首都"东京"开会。日本是"东洋",怎么变成了"西方"的呢?我想找一位了解这个问题的人问问,一直没有机会。不久前,来了一位日本朋友。在家常便饭外加一杯薄酒以后,他的"话匣子"打开了。"东洋"怎么变成了"西方"?我问。"这要感谢日本打了败仗!"他哈哈大笑。"败仗,打掉了军阀,打掉了财阀,打掉了出身和身分,逼迫人民作知识和技能的竞争。这样,东洋就变成了西方

  • 标签: 资本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世界 摇摇头 军事侵略 历史道路 失业大军
  • 简介:现代壁挂以它神奇的艺术魅力,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在西方发展的整个动向,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法国,无论是传统的或现代的织物艺术通称为壁挂(TAPISSIRE)。在美国,有的称之为织物结构艺术(THEARTFABRIC)或称之为纤维艺术。六十年代末,随着织物构成领域的不断扩展,也有人把立体型的壁挂称之为软雕塑。

  • 标签: 纤维艺术 现代壁挂艺术 织物结构 吕尔萨 包豪斯 立体型
  • 简介:  四、 西方文化的输入在中国法律近代转型中的作用,在传播西方近代法律文化与启发中国维新思想方面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西方文化的输入主要使由中国资产阶级各派推动的

  • 标签: 中国法律 文化输入 法文化
  • 简介:西方国家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中,其道德教育方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转型期;二是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现代道德教育方法的萌芽发展期;三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回归兴盛期。

  • 标签: 当代西方 道德教育方法 发展历程
  • 简介:西方经济学是开放教育会计、金融、工商管理等经济类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中央电大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课程。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时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感觉学习较为吃力,尤其是那些专科阶段没有接触过经济数学和西方经济学知识的学员,更是无从着手。文章针对这种状况,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开放教育模式下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 标签: 开放教育模式 西方经济学 学习方法
  • 简介:  自然法在法律文明秩序确立过程中的功能,自然法学说孕育了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至上的原则,现代西方律制度是由自然法学说塑造成的

  • 标签: 制度贡献 小议自然法 思想西方
  • 简介:从古代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过程中,欧洲社会产生了城市法。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经济、社会、政治、宗教和法律等多种原因,而城市法及其观念则是最内在的因素。城市法产生在于城市的管理制度,即商人自由和司法独立以及城市的特许地位,这是城市法发展的特别道路。城市法具有契约性、世俗性和宪法性三大基本内在精神,其基本制度、理论和思想对近代西方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城市 城市法 内在精神 法治
  • 简介:<正>西方律在近代中国的最早传播,应该是林则徐于1839—1842年主持翻译的《各国律例》,这是我国最早简略介绍西方近代国际法的中文译著.继其之后,在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梁廷(木丹)的《合省图说》以及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中,都洋溢着对英美等国的立法、司法的介绍之言.尽管他们的介绍极为零碎、肤浅,但毕竟给闭塞、沉闷的中国社会透露了新鲜信息.如果说,自从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仅限于西方的“船坚炮利”,那么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迁和“师夷”思想的发展,到了19世纪60至90年代,中西文化交流便扩展到器物技艺、自然科学和少量的社会科学方面,并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在“器可变,道不可变”的文化选择取向的规定下,西方文化作为一种“治之具”、“应世事”之用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其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三种:

  • 标签: 西方法文化 早期传播 国际公法 近代中国 译书 郑观应
  • 简介:法学既是现实的,又是传统的;它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也表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态.从后一方面说,美国法学便是美国文化传统的表达,西方的法学也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表达,是西方文化传统的产物.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分析美国法学时认为,美国法学是"以自由主义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自由主义法学便是美国法学传统的

  • 标签: 自然法学派 西方法学 自由主义 法学史 西方文化传统 美国法
  • 简介:中国传统法文化以“群体共存”为基本追求,法律被看作维护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工具;西方文化则从“个体自由”出发,把法律看成保证社会活动公平、民主的行为规则。作者对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西方文化从史源、法律观、价值观和法制传统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旨在扬弃中国传统法文化,提取西方文化中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有益的成份,营造依法治国的文化氛围。

  • 标签: 中国传统法文化 西方法文化 比较
  • 简介:作为法学与社会学两个学科结合的产物,西方社会学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与方法论思想的影响,功能主义思想就是对西方社会学影响较深的一例,它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西方社会学的发展:第一,功能主义思想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法学研究中注重分析法律结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的思维惯习,提供了从法律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考察法律的"外部"视角;第二,功能主义思想提供了从法律与社会整体的联系来考察法律问题的系统的视角;第三,功能主义思想中对"功能"内涵更为全面的阐释丰富了法社会学中的法律功能研究。

  • 标签: 功能主义 法社会学 研究视角
  • 简介:卡门可能是世界文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女性形象。170年来,她平均每年出现在一部新的改编中,但各种体裁改编大都平浅了原小说的复杂性。本文回到梅里美小说的文本进行细读,指出小说中的卡门,是作者精心编织的一个东方女性的他者神话,背后蕴藏了欧洲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对"内部的他者"既向往又恐惧的复杂文化心态。20世纪下半期,卡门出现在东方艺术作品中,在当代东方,卡门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她成了西方文化观念的表征。从中国作家李冯的中篇小说"卡门"中,可以看到现代化进程中的东方社会拒绝卡门形象体现的异类价值,却又难以完全排除"卡门精神"中的某些成分。

  • 标签: 卡门 神话 形象 现代化
  • 简介: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历史及西方自然美学的变化风景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的例子,说明西方环境伦理观在特定文化下只有通过内化的方式才能被当地文化所接受.西方环境伦理学存在着三个最富争议的问题,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内在价值的理念及自然权力的概念;非西方国家在通过内化西方环境伦理学时应避免陷入对以上问题的争议.西方环境伦理学对东方只具有相对的借鉴意义,要想在特定文化下创造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新的环境伦理,除了对西方环境伦理的吸收、消化外,还需创造出适应当地人及文化的环境伦理话语;东西方应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各自的环境伦理学.

  • 标签: 东西方 环境伦理 内化 话语
  • 简介:“全球化”、“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等等这些字眼也许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他不是人们刻意造出来的,是在当今这个世界形势下人们所期待的,也就是世界的大融合。经济、政治是这样,那么文化更是需要世界的融合,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舞蹈文化也是如此。随着舞蹈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西方舞蹈的引进与东方舞蹈在世界舞台的频频亮相,更加证明了舞蹈在国际舞台的大融合。

  • 标签: 东方舞蹈 西方舞蹈 现代舞 世界形势 舞蹈文化 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