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早期脑梗塞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发病6h内脑梗塞患者93例,随机分为动脉组(32例)和静脉组(61例)。除一般治疗外,静脉组予以尿激酶25万U/d静脉滴注,连续7d。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将多孔微导管插入血栓,按1万U/min注入尿激酶,每使用25万U即测凝血指标并行血管造影,血管开通后,再注入25万U以溶解迁徙性血栓。结果两组3个月后疗效显示,动脉组有效率为87.5%,优于静脉组的60.65%(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动脉组亦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采用动脉治疗早期脑梗塞的疗效优于静脉

  • 标签: 脑梗塞 溶栓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病至6h内有29例患者,发病至6~12h内16例,在心电监测下采用尿酶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37例患者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82.2%,时间<6h患者再通成功率高于6~12h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采用静脉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控制,降低死亡率,治疗成功率高,值得采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病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本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显效42例(70.00%),有效16例(26.67%),无效2例(3.33%),且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超早期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临床效果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治疗8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接受早期(〈3小时)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rt-PA组)和同期38例不接受治疗的80岁以上ACI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rt-P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早期rt-PA方案治疗,常规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7天及14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t-P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rt-PA组和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和47.3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5.26%,P〈0.05),两组均无死亡例数发生。结论早期rt-PA静脉治疗80岁以上的ACI患者,可促进患者的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荐。

  • 标签: 超早期 RT-PA 静脉溶栓 脑梗死 安全性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尿激酶静脉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2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6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电脑随机编号法把其分成观察B组和对照A组,各93例,对照A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B组在对照A组的基础上加入尿激酶静脉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B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A组、Barthel指数显著的比对照A组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的没有对照A组高,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除抗血小板聚集外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激酶静脉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显著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好,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尿激酶静脉溶栓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B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入导管的护理过程,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心理支持,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保持无菌操作,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监测和个体化护理措施,强调了专业护理在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效果中的关键作用。

  • 标签: B超 穿刺腘静脉 溶栓导管置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患中随机选出200例,依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病患转运工作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电话询问、责任推卸、危急值漏交接等情况,发现观察组转运工作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76±0.35)分,大于对照组(76.34±0.33)分。结论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中,使用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患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 转运工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尿激酶和Rt-PA治疗,观察和比较两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此次的76例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组采用Rt-PA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37%(37/38)与对照组94.74%(36/38)比较(P>0.05);两组患者后发生继发性出血几率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治疗,治疗后,患者所发生的继发性脑出血几率较低。

  • 标签: Rt-PA 急性超早期脑梗死 尿激酶
  • 简介: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后循环脑血流受损会引起脑干缺血,如果不及时恢复供血可导致脑干梗死。由于后循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复杂性,后循环缺血梗死病情危重且难以治疗,患者常出现昏迷、四肢瘫痪以及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症状,预后极差。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干梗死 溶栓治疗 后循环缺血 急性呼吸循环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 acutecerebralinfarction, ACI)是其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病情较为危重。近年来,随着对 ACI病理生理机制不断深入了解以及医学设备和技术的提高, ACI患者的疗效明显提高,尤其是治疗 ACI在临床上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尿激酶是临床最常用治疗 ACI的药物之一,研究表明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对多数 ACI患者有效,但尿激酶用量不够可影响治疗效果,用量过大则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尿激酶治疗的用法和用量仍有争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与动脉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静脉组的患者50例,动脉组的患者50例,将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式的治疗办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实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判断脑梗死存在严重性的缺损问题,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化,实际指标是否有所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需要得到有效的差异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尿激酶治疗,在动脉治疗上相比静脉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性价值和应用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激酶静脉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3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各 19例患者。两组患者都采用尿激酶静脉治疗并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再给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指标、全血比粘度指标、血浆比粘度指标、纤维蛋白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比容、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 78.9%,数据未见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采用胰尿激酶静脉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早期脑梗死疾病,可以快速减少临床症状,治愈率较高,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属于临床上一大进步,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尿激酶静脉溶栓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超早期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尿激酶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所具有的双抗疗效。方法择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尿激酶治疗的30例患者,按照双抗治疗中的不同用药分组15例仅加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归入对照组,15例加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其疗效。结果就总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脑梗死而言,尿激酶可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积聚,三药联用疗效更强。

  • 标签: 阿司匹林 尿激酶 溶栓 氯吡格雷 双抗 超早期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所带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8年2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采用尿激酶静脉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性治疗。并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所带的临床治疗效果,一方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血管再通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早期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静脉溶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 要】 目的:脑梗塞早期静脉治疗的护理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 7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临床实施早期 静脉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提升,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 静脉溶栓 护理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80例,实验组患者40例,对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治疗。对其余40例患者不采用治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再通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对患者再通率的比较中,尿激酶静脉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为70%共28例,余下12例患者无明显好转,对照组患者5%共2例,有38例患者无明显好转。在病死率的比较中,前者为10%(4/40)明显低于后者15%(6/40)的病死率。结论针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尽早给予静脉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少,病死率低。

  • 标签: 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静脉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25和27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静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采用静脉方法予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采用静脉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采用尿激酶静脉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有87例患者的冠脉达到再通标准,再通的成功率为72.5%,有33例患者未达到再通标准,其中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00%。在治疗中发现在发病后6h内及时采取静脉治疗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在发病6-12h后采取静脉治疗的疗效,其再通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尽早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静脉治疗,以提高再通成功率,同时临床分析发现此法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