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4种气候模式对1983—2010年东北地区降水的回报试验结果,利用2011—2014年东北地区业务应用的结果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东北地区17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和距平符号一致率(Pc)3种定量方法对比评估了4种模式对东北地区降水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EC模式和CFSv2模式与BCC模式和TCC模式相比,EC模式和CFSv2模式对东北地区降水的总体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预测技巧。从空间上来看,CFSv2模式各Pc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模式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CFSv2模式对东北地区初夏典型旱涝年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典型涝年的预测效果优于典型旱年。

  • 标签: 气候模式 月降水 旱涝年 预测性能 定量评估
  • 简介:基于国际上最著名的4套全球地表气温数据集,即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数据集(CRUTEM3)、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数据集(GHCN-V3)、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数据集(GISSTMP)和Berkeley地球表面气温数据集,从分析现有资源的状况入手,通过广泛的国际调研与合作,整合了这4套全球地表逐月气温数据集和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区域数据集,研发了中国第一套全球陆地表面逐月气温站点数据集.该数据集共包含全球9519站、7073站及6587站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及最低气温(序列长度不低于20年)数据,同CRUTEM3和GHCN-V3数据集相比,该数据集站点密度在各个区域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南美洲、非洲及亚洲地区;另外,1990年代以来的站点数量显著增加,有利于降低自1990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估计的不确定性.

  • 标签: 全球地表 逐月气温数据集 数据整合 气候变化
  • 简介:分析了2012年2—3异常连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副热带西风急流、低层热力场特征及水汽输送,结果表明:1)500hPa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为稳定的高压脊区,东西两路冷空气从高压脊两侧的低槽分裂南下交替影响;华西低槽稳定维持,西北太平洋高度场偏高,形成西低东高环流特征。2)200hPa西风急流位置比常年偏北。3)850hPa在西南地区东部有冷温槽,在江南地区有明显的锋区维持。4)低层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南海。5)连阴雨期间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存在一支强劲的西南风低空急流。

  • 标签: 连阴雨 环流特征 水汽输送 区域性暴雨
  • 简介: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大雾过程2016年1—3,江西省区域性大雾日数共计18d,其中3为7d,较历史同期略偏多(表1)。14—5日、128—29日、227—28日、36—7日、17—19日、30—31日出现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

  • 标签: 天气过程 江西省 气候特点 大雾 区域性 连续性
  • 简介:2011年1-3,江西出现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8d,其中2出现大雾6d。22—3日和20-21日出现连续大雾,以220日的大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强,16个县(市)能见度一度低于100m。

  • 标签: 江西省 气候特点 天气 大雾 区域性 能见度
  • 简介:应用单站雨量资料对EOF迭代预报法进行数值试验,并对其作了适当的改进.结果表明:EOF迭代法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通过改进后,它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初始值和截断阶数选取的人为性,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前期要素的相关信息,使其统计意义更加清晰,预报结果更加客观.

  • 标签: EOF 月雨量 数值试验
  • 简介:2008年1中下旬位于西北地区东部的陇东黄土高原出现近60a罕见阴雪低温天气,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脊强盛,青藏高原西部低槽和中国东部弱脊维持,东亚大槽偏北,青藏高原南支气流强,控制中亚、中国北方大部和西北地区的冷气团强盛活跃,500hPa和700hPa西北地区东部为负距平,700hPa降温强。700hPa相对湿度西北地区东部处于正距平中心,500hPa相对湿度也在70%以上。700hPa风场在98°~110°E、35°~40°N存在明显的切变,水汽通量和散度分析表明,降雪期间低层存在水汽输送和辐合。主要降雪时段700~500hPa散度场表现为辐合,200hPa表现为辐散;700~200hPa涡度场表现为正涡度区,在降雪过程中有弱的动力抬升作用,降雪强度大。

  • 标签: 罕见降雪 低温 天气气候分析
  • 简介:1暴雨天气过程2008年4—6江西省共出现8个区域性暴雨日(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其中,613日为2008年入汛以来暴雨范围最广的一次过程,暴雨、大暴雨总站数之多,位居1960年以来第3位;528日的暴雨过程雨强大,婺源出现特大暴雨(262mm),为全省最大值,并创该站历年月最大值。

  • 标签: 暴雨天气过程 江西省 气候特点 特大暴雨 暴雨过程 最大值
  • 简介:1暴雨天气过程(1)1019日20时~20日20时,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我省的吉安、抚州、赣州3市有22个县市出现了暴雨天气.暴雨中心位于兴国,强度为72mm.本次暴雨范围之大居历史同期第2位,但强度一般.

  • 标签: 天气过程 江西省重要 过程评述
  • 简介:2001年3~6厦门市共出现大到暴雨(日降水量≥38.0mm)天气7次。在日常预报中预报正确的只有1次,其余6次漏报,另外空报了7次,这在多年来是极为少见的。本文想通过对出现大到暴雨的天气形势和造成空报的天气形势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一些预报成败得失的原因,期望对今后的预报有所帮助。

  • 标签: 暴雨预报 天气形势 日降水量 厦门市
  • 简介:利用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和NCEP每6h1次、2.5°×2.5°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GBL资料,对2009年628—30日安徽南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同时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水汽来源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同时存在而导致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的动力条件;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充足的水汽来源是暴雨产生的前提条件;同时低空辐合产生切变诱发的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了大暴雨过程的产生。

  • 标签: 梅雨暴雨 后向轨迹模式 水汽来源 诊断分析
  • 简介: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配合闪电和卫星云图等监测资料对2013年630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出现的冰雹、雷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高空冷涡底部西风小槽和南支系统西南气流配合地面倒槽影响造成的;强对流天气发生之前,自动气象站分析要素有明显变化,温度露点差≤2℃,气压陡升,总温度下降剧烈,同时伴随偏南风。

  • 标签: 环流形势 要素 闪电定位
  • 简介:2000年10~12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兼有.10上旬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充足,对油菜播种出苗有利,基本上达到了一播全苗.

  • 标签: 天气气候 影响评述 气候影响
  • 简介:受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入汛以来,降水偏多,主要特点如下:1)暴雨过程频繁,降水量偏多,且阶段性、区域性特点明显.4-6全省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达13d(表1).其中,614-16日出现2016年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暴雨、大暴雨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

  • 标签: 暴雨天气 气候特点 江西省 厄尔尼诺事件 暴雨过程 降水偏多
  • 简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天气图、全国自动加密观测资料和石家庄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的一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和风向在河北中南部的辐合促进了水汽的辐合。块状回波与带状回波交接处出现最大暴雨中心,逆风区和弱辐合区与较强降水相吻合。邢台次云区的形成与发展和北部主云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邢台北部低于-42云区范围扩大,邢台狭窄的强对流回波带形成。地面加密风场的变化以及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均对短时暴雨的发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带状回波在地面辐合线附近快速强烈发展,而且随着河北中南部地面辐合线的消失而原地减弱。

  • 标签: 短时暴雨 强对流 地面辐合线 带状回波 冀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