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广北油田为一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本文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储层精细标定基础上,通过储层地质建模与正演,建立Eq3^4油组储层地震响应模式;借助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对Eq31^4油组储层进行预测并优选滚动探井广43-1井钻探,结果钻遇油层23.8m/l层并获高产,取得了滚动勘探成功,为江汉盐湖盆地同类岩性油藏高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借鉴。

  • 标签: 储层预测 广北油田 滚动勘探 储层预测 地震勘探 地震反演
  • 简介:对埕北稠油油田试井资料分析中特殊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其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和采油速率意义。应用统计理论和渗流力学理论求出采油指数、含水率、生产压差和流压之间经验关系式,提出了确定稠油油田防砂井合理生产压差和最大采液量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埕北稠油油田 渗流特性 研究 应用 试井 油田开发
  • 简介:截断平移Pareto分布(简称为TSP-TruncatedShiftedPareto分布)是双参数Pareto分布变形。由于TSP分布具有简单解析表达式,允许多种统计目的准确计算,较传统对数正态分布有更多优点。用TSP评价B盆地油田分布,目前已发现油田146个,待发现93个,由于这个盆地勘探程度比较高,可认为其中最大油田已经发现,但还有几个较大油田有待发现。

  • 标签: TSP分布 评价 油田规模分布 含油气盆地 PARETO分布 顺序统计量
  • 简介:为对地震波传播进行理论分析,或者把它应用于石油勘探中去,经典方法是把球面、波场分解成平面波场(平面波分解)。完成这一平面波分解数学工具是Fourier-Hankel变换。本文首先介绍了平面波分解在求解层状介质中点震源激发地震波传播问题中作用。继而介绍三种Hankel变换数值计算方法及试验分析。

  • 标签: 球面波 平面波分解 Fourier-Hankel变换 地震波 地震勘探
  • 简介:在论述西湖凹陷沉积演化,生烃岩、生烃凹陷和油气生成期基础上,对油气运移时间、过程和动力进行了界定,论证了生烃岩在压实固结过程中释放压实水和粘土矿物转化释水在油气初次运移中贡献,进行了排烃量估算,论述了渗透层中重力水流动态势和油气二次运移时间和指向,并从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了西部斜坡,中央长垣和东部断阶利于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和地段。

  • 标签: 西湖凹陷 油气运聚 成藏 水文地质 沉积体系 渗流场
  • 简介:业已证明三角洲是世界上重要油气区。迄今,全世界至少有17个三角洲区发现了储量可观油气,其估算最终储量为500亿桶原油和32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已生产近300亿桶原油和100万亿立方英尺以上天然气。近年来,三角洲研究在以下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第一,进一步认识到三角洲前缘不稳定性和滑塌作用重要性。滑坡、崩塌和生长断层在许多现代和古代三角洲都很常见,它们对岩相分布起重要作用。三角洲前缘不稳定性在确定海上钻井位置和采油设施方面也是一个相当重要因素。第二,进一步认识到粗粒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在地层记录中意义。由于三角洲具有以下三大属性,因此三角洲相成为重要勘探目标。(1)三角洲常常具有大量储集砂岩。三角洲还是沉积物因受海洋地质作用而在盆地内发生再分配点源,因此,它们对与滨岸和滨外体系有关油气有利带分布有所影响。(2)高有机质产能常与三角洲沉积有关。在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堆积大量陆源有机质可能成为重

  • 标签: 三角洲区 世界 油气勘探 储量 估算量
  • 简介:年轻盆地高速沉降区常伴有厚层泥岩欠压实现象,并因排烃困难而形成很厚烃滞留带,使其中已生成游离烃含量可高达5000ppm以上。随着埋深加大,地热作用使游离烃裂解成气体。根据裂解过程中氢平衡原理,选用渤海辽东湾地区某些参数,可计算出1m^3游离烃裂解后可形成317.94m^3甲烷,32.59m^3乙烷,19.22m^3丙烷和一定量残渣,因此油气转换系数为369.75m^3/m^3。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并考虑对各种因素校正以及把理想气体状态转移到真实气体计算中,便可计算出任何深度下游离烃裂解后所形成巨大压力值。当孔隙总压力超过岩石破裂压力时,气体将被释放。本文阐述了研究原理和方法,并对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岩中游离烃裂解气开始排出及高峰期出现深度进行了剖析。

  • 标签: 烃源岩 游离烃 裂解 高熟气 排出 油气藏
  • 简介:渤海湾盆地断裂十分发育,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相当复杂,本文在概述歧口凹陷(东部)上,下断裂系统,断裂组合类型及断裂带划分基础上,着重讨论断裂对油气运聚5种控制作用。

  • 标签: 歧口凹陷 断裂 控制作用 圈闭 油气运聚
  • 简介:苏联在北极圈海上成功勘探,已从巴伦支海扩展到环境更加恶劣邻近喀拉海。最近由莫斯科当局和非官方石油界人士透露:亚马尔半岛喀拉海大陆架浅水区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大巨型和超巨型海上气田集中区。毫无疑问,在喀拉海第一个气田发现天然气储量超过了苏联已开发里海、黑海和鄂霍次克海近海区总和。鲁萨诺夫斯考耶气田是喀拉海发现第一个气田,发现于1989年,它距离亚马尔半

  • 标签: 苏联 巴伦支海 喀拉海 油气勘探成就
  • 简介:用TSQ-70GC/MS/MS色质仪分析了珠江口盆地100余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发现部分原油样品具有异常丰富ααα-C29甾烷(20S)异构体。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是最有效成熟度指标,只与成熟度有关,其热成熟平衡值为0.50-0.55。珠江口盆地有部分油样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异常之高,最高达0.67,已超过其热平衡值,已超过了当地成熟、过成熟生油岩样品值。确认油源之后,发现离生油凹陷越远,运移距离越大原油,其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越大。因此,ααα-C2920S(20S+20R)不仅与成熟度有关,还与运移距离有关。

  • 标签: 原油 ααα-C29甾烷 20S 运移效应 珠江口盆地
  • 简介:莺-琼海盆地梅山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在VanKrevelen图上为典型Ⅲ型。据光学显微镜分析,其树脂体含量<4%,平均含量1.5%-2%;且颗粒细小(1-3μm),显微组分以无定形、镜质体和惰质体为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发现成熟度较低(<0.7%Ro)梅山组烃源岩干酪根中广泛存在<1μm超微树脂体,其丰度可达5%-10%。而较高成熟度下,则其中广泛存在亚微粒体和微粒体。梅山组烃源岩饱和烃和芳烃馏分检测出十分丰富杜松烷系列化合物。超微层次和分子级层次是梅山组植物树脂主要赋存形式。梅山组烃源岩是良好气源岩,丰富树脂物质使其生气强度大大提高。从有机岩石学角度研讨了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生烃潜力。

  • 标签: 莺-琼海盆地 梅山组 烃源岩 超微树脂体 透射电子显微镜 油气地质
  • 简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了3种应用地层倾角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方法:倾角矢量图法、累积倾角交汇图法和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在塔里木盆地TC1井使用这3种方法后结果表明:用倾角矢量图法识别不整合面具有方便直观优点,但其适用范围有局限性(不明显不整合面不易识别);累积倾角交汇图法可以提高对倾角细微变化分辨率,但在取样深度不均匀时容易产生假象;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弥补了累积倾角交汇图法缺陷,但其适用条件仅限于倾角较小情况.3种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 标签: 地层倾角 测井资料 层序地层 应用 倾角矢 倾角矢量
  • 简介: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是大型石油地质应用系统-PRES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中一个子系统。该系统拥有一个6类20多种模型模型库,通过菜单式模型组装完成评价区埋藏史、热史、成熟史、生烃史和排烃史历史模拟,从而进行评价区生油条件定量评价,指出评价区有利生油气区,确定主要生排烃期和生排烃量。通过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在珠江口盆地各坳陷区实际应用,可以看出该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一盆地模拟系统主要特点。

  • 标签: 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 珠江口盆地 应用 模型库 油气资源分布
  • 简介:推导探测半径和井至断层距离计算公式,是两个重要方法。本文利用矿场不稳定试井基本理论,对其进行推导,同时,应用一口新井附近有一条封闭断层测试压力恢复资料,确定出井至断层距离。

  • 标签: 不稳定试井 油气井 探测半径 井至断层距离 压降 压力恢复
  • 简介:首次提出将瑞利(Rayleigh)分布模型用于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模型参数C是最高产量发生时间tm,油气田可采储量等于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乘积1.6487倍。该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无待定常数,不需要复杂数学运算,只要给出正确油气田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即可方便、快速、准确地计算可采储量和预测递减期年产量。通过我国两个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在进行油田规划配产、计算可采储量方面具有较强实用性。

  • 标签: 预测 油气田 产量 可采储量 模型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