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危险性液体泄漏扩散模型有许多,但是目前常用的主要是比较成熟的高斯模型。在《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推荐采用的多烟团模式基础上,利用Matlab的可视化界面对变天情况下的多烟团模式模拟某乙醇厂乙醇泄漏,其结果与高斯烟团理论一致。利用该软件,连续输入实际天气情况值,可实时追踪危险性液体在时空中的变化,为环境风险评价管理、风险工程设计、风险责任保险等领域及应急计划制定、事故抢险工作实施提供有效的工具。

  • 标签: 安全工程 MATLAB 多烟团模式 危险液体 乙醇泄漏
  • 简介:密集场所人群疏散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型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能力。应用群集动力学理论方法,在密集人群群体流动过程和个体流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人群疏散数学模型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意义。以实际人群密集场所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寻求一定人流密度和疏散时间约束下的最佳疏散通道宽度以及关于开放疏散出口数量的最佳疏散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疏散效果。为有效解决应急环境下密集场所人群疏散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用于指导密集场所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改进,以及疏散过程中的调度管理优化等。

  • 标签: 系统工程 人群疏散 疏散时间 动力学模型 应急管理 数值仿真
  • 简介:分别从省、市、地(市)和企业角度分析危化品安全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对危险源、事故隐患和危险化工工艺等的监管流程和报表。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系统数据库,并提出该系统应该具有事故隐患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危险化工工艺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和企业基本信息这5个主要功能模块。危化品安全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可为政府和危化企业等单位提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 标签: 安全工程 危险化工工艺 地理信息系统 事故隐患 危险源
  • 简介:为了研究空间故障树降维方法,参考因素空间中的信息增益法,构建了空间故障树中影响因素的降维方法。通过影响因素对目标因素的信息增益情况判断该因素被删除降维的可能性,分为可被忽略和可等同2种情况并给出了判断此2种情况的条件及降维方法的过程描述和涉及的定义。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故障状态数据,设使用时间、使用温度和使用湿度为影响因素,元件故障概率为目标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时间和使用湿度对故障概率的影响接近;使用温度对故障概率的影响最小,但3个因素都不能作为可降维的影响因素而被删除。

  • 标签: 安全工程 空间故障树 信息增益法 影响因素降维
  • 简介:再生水补给河流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缺乏的重要途径,但是再生水中的氨氮,特别是游离氨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也不容忽视。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的典型场景,根据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计算得到游离氨的属急性毒性基准最大质量浓度(CriterionMaximumConcentration,CMC)为0.093mg/L。以保护95%水生生物为目标的河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4.37mg/L(水温T≤12℃)和1.73mg/L(水温T〉12℃)。根据再生水补给河流的不同比例(体积比),计算再生水的氨氮控制目标。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类水体要求和CMC值,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2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1.7-2.6mg/L、0.6-1.7mg/L和1.7mg/L;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Ⅳ、Ⅴ类水体要求,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5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4.4-7.2mg/L和4.4-6.7mg/L。当河水全部由再生水组成时,推荐再生水的氨氮控制目标为1.7mg/L(水温T〉12℃)和4.4mg/L(水温T≤12℃)。

  • 标签: 环境学 生态风险评价 再生水 氨氮控制标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质标准
  • 简介:为了解湛江地区农业土壤及主要作物(可食用部分)中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共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并评价了农作物食用的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湛江地区农业土壤中砷平均质量比为4.04mg/ks,符合国家土壤1级标准(GB15618—1995)的样品占98.1%,与国内外不同地区土壤砷平均含量相比,湛江地区土壤中砷平均含量相对较低。湛江地区各区域土壤受砷污染程度大小依此为:雷州、廉江、霞山、赤坎、徐闻、麻章、坡头、遂溪、吴川;4种主要土壤利用类型受砷污染程度大小依此为:水田、果园土、甘蔗地、菜地。湛江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蔬菜、水果(含甘蔗)和稻谷可食部分砷平均质量比总体较低,分别为0.470×10^-1mg/kg、0.440×10^-1mg/kg和0.179mg/kg,均符合我国有关蔬菜、水果及粮食的卫生标准(GB18406-2001),与我国土壤砷清洁地区的统计数据相当。湛江地区蔬菜、稻谷和水果3大类作物可食部分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年平均摄入量为39.45mg/(人·a),约占允许摄取限值(547.50mg/(人·a))的7.2%,可见,食用湛江地区出产的蔬菜、水果和稻谷等农产品砷的安全风险不大。

  • 标签: 环境学 土壤 农作物 分布特征 食用安全
  • 简介:介绍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依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能量平衡模型及其分析方法,指出该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率小于17.5%,进一步从太阳能辐射的光谱耦合技术、高表面积比的光合生物反应器结构、迅速搅拌技术、均匀分散光照技术、光合细菌和藻类生物混合培养技术和微生物浓度优化等方面探索了提高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能量利用率和节能减耗途径,为推进光合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工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光合细菌 连续制氢 能量平衡 节能降耗
  • 简介:采用混凝-Fentofl氧化法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处理,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的最佳投加量为20ml/L。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Fenton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值为3,H2O2加入量为3.0mL/L,FeSO4·7H2O加入量为3.5g/L,反应时间为120min。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经混凝-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后,CODCr由处理前的560mg/L降至处理后的93mg/L,去除率达83.4%,出水水质达到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混凝 FENTON试剂 垃圾渗滤液 深度氧化处理
  • 简介: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煤氧化和阻化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对研究煤低温氧化和阻化机理有重要意义。采用TENSOR3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对阳泉无烟煤氧化和阻化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研究阳泉无烟煤在添加化学阻化剂前后煤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位于高波数的羟基(—OH)吸收峰较弱,吸光度只有0.086-0.122,在加入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后,吸光度约为原煤样的1.5倍,谱峰明显加强;在阻化前的低温氧化过程中,酚、醇、醚、酯的C—O吸光度由0.309降到0.207,甲基(—CH3)、亚甲基(—CH2—)的吸光度分别由0.027、0.019、0.042和0.056降到0.012、0.010、0.031和0.047,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芳烃C—H吸光度分别由0.031和0.040升高到0.077和0.087;在阻化后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O含量基本不变,甲基、亚甲基的吸光度分别由0.017、0.011、0.034和0.040降到0.012、0.009、0.031和0.038,吸收峰减弱的速度明显降低,芳烃C—H的变化并不大。研究表明:在高变质阳泉煤中,含氧官能团和脂肪侧链的含量很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可以通过与煤分子间发生取代和络合等作用,增加煤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煤分子氧化的活化能,降低煤的氧化速率。

  • 标签: 安全学 无烟煤 自燃 氧化 阻化 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本文以废物资源化为目的,以寻找廉价而有效的吸附材料为出发点,分别对活性炭、粉煤灰、蛭石、蜂窝煤渣、废酵母等五种材料吸附Cr(VI)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1)每种吸附剂的剂量与铬去除率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铬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作为参照物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最好,对Cr(VI)的去除率可达99.78%,而啤酒酵母、改性蜂窝煤渣、粉煤灰、蛭石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活性炭最大吸附量的94.84%,52.37%,45.11%,37.67%;(3)所选用实验材料的吸附性能由优到劣的排序为:啤酒酵母>改性蜂窝煤渣>粉煤灰>蛭石.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吸附材料 CR(VI) 废水 固体废物 污染
  • 简介:为了解尺寸对球形容器连接管道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软件,采用κ-ε湍流模型、涡耗散模型(简称EDC模型)、壁面热耗散、热辐射模型及SIMPLE算法,建立了球形容器连接管道内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的数值模型,对容器与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的尺寸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管道内径增大,球形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逐渐增大,管道末端最大爆炸压力变化无明显规律;而随管道长度增加,球形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逐渐减小;改变管道内径,较大体积球形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均大于较小体积球形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规律则相反,容器体积对管道末端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 标签: 安全工程 连通装置 气体爆炸 尺寸效应 数值模拟
  • 简介:研究了载乙醇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主要包括水和乙醇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情况,以及微波功率、活性炭量、氮气线速对活性炭升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与乙醇在微波场中能吸收微波能,从而使其温度升高.微波功率越大,活性炭升温越快,活性炭最高温度也更高.活性炭少于5g时温度上升速率随活性炭量的增加而加快,活性炭量多于5g时则相反.氮气线速增加,活性炭升温速率下降,活性炭最高温度降低.

  • 标签: 微波场 升温行为 环境工程 微波加热 活性炭再生 乙醇
  • 简介: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生于光化学反应或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气一粒转化,目前没有直接测定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方法,一般采用间接方法估算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通过分析对比各种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认为EC示踪法操作简单,参数容易获得,但参数的不确定性高;化学迁移模型法能详细反映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情况,但所需参数不易获得;有机物受体模型示踪法,不需要模拟复杂的情况,但难于保证成分谱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因此,在选择估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适用范围,将试验观测与环境空气质量模型联合用于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应成为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元素碳(EC) 有机碳(OC) 估算方法
  • 简介:本文通过对影响实验室安全的硬件、软件、"三废"排放以及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类型等方面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 标签: 实验室 安全 管理
  • 简介:研究半煤岩巷道中岩粉质量分数和煤的挥发分与煤岩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关系,选取挥发分差异较大的5种煤样以相同比例配制煤岩混合型粉尘,利用粉尘云最小点火温度测定仪进行煤岩混合型粉尘试验。结果表明,当煤岩混合型粉尘中岩粉质量分数低于40%时,岩粉的混合会导致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发生小幅度波动;当岩粉质量分数高于40%时,煤岩混合型粉尘最低着火温度会随岩粉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大幅度升高;挥发分质量分数越小的煤粉,其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越容易受岩粉质量分数的影响。

  • 标签: 安全工程 爆炸特征参数 粉尘云 煤岩混合型粉尘 最低着火温度 挥发分
  • 简介:为克服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粗糙性和主观性,提高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安全评价方法的计算效率,运用集对分析原理系统地展开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以作业人员、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设备设施和管理为1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集对分析法中同异反联系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综合评价的同异反评价模型。将12项2级指标作为输入节点进行联系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析,从而实现了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取评价对象的职业危害状况处于"达标",与该企业实际状况相符合,应重点加强通风除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 标签: 职业卫生工程 职业危害 综合评价 同异反模型 煤矿
  • 简介:含硫油品储罐内壁腐蚀产物硫化亚铁在空气中有很高的氧化性,很容易引起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SDT–Q600同步热分析仪从室温到1000℃对硫化亚铁进行热重分析,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的角度分析了硫化亚铁氧化过程,讨论了粒径和升温速率对硫化亚铁TG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亚铁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热;粒径和升温速率对TG曲线有明显的影响,粒径减小,TG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氧化起始温度和氧化终止温度降低;升温速率增大,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氧化速度减小。

  • 标签: 安全工程 硫化亚铁 热重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结垢是火电厂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高钙硬、高碱度、高浓缩倍数下运行时更为突出。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段水质钙硬度和碱度很大,属于高结垢性水质。根据内蒙古地区以黄河水为循环水补给水电厂的实际情况,结合电厂循环水系统阻垢缓蚀剂开发的已有经验,复配出新型有机膦系复合配方水处理药剂。分别采用现有药剂和改进的新药剂对黄河内蒙古段发电厂常用的凝汽器管材进行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黄河水选用正常及恶化两种水样。结果表明,水质恶化时,使用高效药剂可以使其安全浓缩倍率增加为3.06倍,且在同样浓缩倍率下,污垢热阻值远低于用普通药剂的。研究表明,新药剂对恶化水质有明显的阻垢分散作用,能较好地满足现场运行的要求。

  • 标签: 热能工程 循环冷却水 凝汽器 结垢 阻垢剂
  • 简介:芯片制造厂在清洗、蚀刻和沉积工序中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和特殊材料气体。为了芯片制造厂的职业健康风险防控,利用计算流体模拟软件Fluent研究芯片制造厂的金属蚀刻反应腔在保养期间HCl的逸出扩散规律。通过模拟给出洁净室内的速度场分布以及HCl浓度场分布规律,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确定划分防控的3级区域——职业接触管制区域、职业限制区域、安全区域,从而为职业防控措施提出建议。

  • 标签: 职业卫生工程 FLUENT HCl扩散 CFD 蚀刻机台
  • 简介:堵漏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泄漏源控制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堵漏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防止事态的扩大与恶化,对整个应急处理非常关键。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消防部队所配备的堵漏器具的种类及其适用性,分析了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现场堵漏器具选择的几点建议。

  • 标签: 危险化学品泄露 夹具 密封胶 堵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