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互联网+”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的普及率日益增大和自媒体的广泛使用,社会思潮的传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社会思潮传播的主体、传播的速度、传播的内容也日益发生新的变化,展现出新的趋势。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思潮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对理清当前中国社会,由于社会转型和经济市场化与全球化带来的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的现状,应对社会思潮逻辑转变的必要性和转变的方向,提供逻辑理路。

  • 标签: 社会思潮 逻辑转向 互联网 传播 经济市场化 中国社会
  • 简介:西方波普享乐主义借助网络传播的独特优势,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辐射其能量。它以所谓的自由、民主和性解放为幌子,把"美国生活方式"标榜为人类幸福的样本、理想的天堂,以此唤起大众的感性体验和生命冲动,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现阶段,以技术监控和网络传播立法相结合的措施强化对不良网络信息的过滤,提升大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的观念和行为选择,是有效防范和抵御波普享乐主义侵蚀的基本路径。

  • 标签: 波普享乐主义 网络传播 网络监控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 简介:在以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社会,人类普遍面临着审美经验贫乏的现实。本雅明认为这根源于艺术品韵的退隐。机械复制带来艺术作品韵的消逝,而技术却可以将其再现。本文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蓝本,分析艺术品在膜拜与展示两种价值之间运动的原理,以求得艺术品韵再现的契机,进而重获审美经验的可能性。

  • 标签: 摹仿 光韵 技术 机械复制 艺术自律
  •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例指出:'互联网+'时代对理论研究提出的新要求,加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诸多挑战。要应对之,就必须在理论的'深入'与'浅出'两个方面着力。前者要求重视和加强文本研究和比较研究,真正进入马克思的思想世界,深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后者则要求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种种现实问题作出有力剖析,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最后,大众化不等于庸俗化,要防止和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想倾向。

  • 标签: “互联网+”时代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经济学 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