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正>人口增长过快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养活世界人口的15%,可它只有世界陆地面积的不到2%(其比例虽然名列第七),它的收入仅为世界收入总额的1.5%,八十年代初它的人口约为6.85亿,超过美、苏两国人口的总和,然而,美、苏两国却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1.3%,为印度的10倍多,占世界收入总额的近40%,为印度的20多倍,它的人口几乎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总数相等,而它的面积只为这两洲的5.8%,

  • 标签: 政策措施 计划生育工作 印度政府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控制人口增长
  • 简介:美国对印尼政策历来缺乏一个稳定的基础。如何判断苏加诺政权的性质并据此制订美国的政策,始终是困扰美国决策者的一大难题。进入1960年代后,高度紧张的地区局势与苏加诺激进政策更是构成了对约翰逊政府政治与决策资源的挑战。美国对苏加诺政权性质和对外政策意图判断的演变,是促成约翰逊政府改变对印尼政策的重要环节。这一认知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苏加诺间接挑战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苏加诺蓄意采取了与美国为敌的政策;苏加诺与共产党国家结成了针对美国的政治联盟。美国的政策也相应由促成印尼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转向削弱苏加诺政权政治统治的基础。

  • 标签: 美国外交 约翰逊政府 美印(尼)关系
  • 简介:2003年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日趋活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各国政府在有条件地支持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同时.更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为本国的对外政策服务。

  • 标签: 2003年 非政府组织 反全球运动 世界社会论坛 反战活动 对外政策
  • 简介:本文总结了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东盟的政策,探讨了影响美国政策的因素,分析了美国对东盟政策的调整将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9·11”事件以后,美国的反恐战争为其重返东南亚提供了契机。布什政府调整了对这一地区的政策,改善或提升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然而,把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机制,美国还没有完整的战略。美国主要推进的是双边关系,其中以军事关系为重。美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中美关系稳定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太大。

  • 标签: 美国外交 布什 东盟 东南亚 中国外交
  • 简介:在近代以前,印度历史上的教派主义和教派冲突本来并不是特别严重.随着英国占领印度,并出于其殖民统治的需要对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别加以拉拢和利用(实行所谓'分而治之'的政策),才使得印度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从和睦共处和相互容忍的关系逐渐走向了互不信任,以至出现了双方的相互猜疑、忌恨甚至恶意攻击.而这一趋势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印度独立之初的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暴力冲突和随之而来的印巴分裂.

  • 标签: 英殖民政府 印度教派主义 印度教教派主义 伊斯兰教教派主义
  • 简介:美国东亚军事“再平衡”政策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上任后,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理论基础上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此后,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军事演习 东亚 亚太经合组织 美国政府 亚太地区
  • 简介:秘鲁形势在藤森总统历经5年的治理后已明显好转:政局趋向稳定;经济由衰转兴;外交多元务实。据此,藤森在国内获得多数民众的支持,在今年的大选中以64.27%的选票蝉联总统。他将继续奉行现行政策。但仍面临一些难题。

  • 标签: 内外政策 秘鲁 国际金融组织 恐怖组织 经贸关系 经济发展
  • 简介: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主要强调'实力'原则,以确立美在国际事务中不受挑战的霸权地位为防务政策的最终目的.在这种对外政策影响下,近半年来美在台湾等问题上大做文章,使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但中美间业已形成的深厚的利益基础,将会继续对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小布什政府 中美关系 恶化 历史经验 利益基础
  • 简介:最近《外交家》杂志登载的梁同纳的《南海防务联合采购》,指出了有待推敲的几个要点。首先,面对中国强化南海主权请求采取的更为进取的行动,菲律宾与越南需要保证在上述地区的有效存在,谋求“法理主张转变为实际行动”。从国际法角度看,对争议地区的有效管辖优于历史请求权。国际法庭曾以此作为2008年5月判决白礁(PedraBranca)属于新加坡而非马来西亚的依据。

  • 标签: 联合采购 防务 成员国 比表面 东盟 南海主权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发展、变化,展示对外宣传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为全方位地研究美国当前对外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美国 对外宣传 史密斯-蒙特法案
  • 简介:克林顿政府对印度的态度由冷到热,实施讲求实用的政策:在经济方面一贯重视发展与印的双边贸易,打开印度市场,但在核问题、军事合作及克什米尔问题上,则实施一些具有矛盾性的政策.这些对印政策都为维护和实现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服务.

  • 标签: 克林顿 对印政策 现实主义
  • 简介:在影响美巴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将简要梳理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与美国相互的认知和政策取向,然后再分析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因素对美巴关系的影响,最后对于美巴关系中的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因素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

  • 标签: 美巴关系 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 冷战时期 后冷战时期
  • 简介:1999年5月12日,叶利钦总统进行了执政8年来的第9次政府改组,斯捷帕申是继叶利钦(兼任)、盖达尔、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之后的第6位总理。现将这次政府改组情况介绍如下。一、改组经过5月12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宣布解散普里马科夫政府,任命俄第一副总理、内务部长斯捷帕申为俄政府代总理,并提名他为政府总理人选提请国家杜马审议。5月19日,杜马举行的特别会议首轮以301人赞成,55人反对,14人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斯捷帕申为政府总理。

  • 标签: 政府改组 俄罗斯 普里马科夫 叶利钦 左翼反对派 政府工作
  • 简介:影响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个性、情势以及“美国优先”3变量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对人们预测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造成较大难度。然而,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有其隐含的身份、内容、含义和逻辑。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可以对特朗普政府南海行为的必然趋势进行把握。分析表明,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把中国的身份塑造成具有威胁性的“他者”,并传达出美国关注“秩序、航行自由、军事化、和平”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权力、知识、事实”的逻辑连接起来,体现出“秩序权力化、知识滥用化、事实歪曲化”的特征。实际上,美国南海政策以维护其在南海地区秩序中的权力地位为目标,并通过滥用国际法以及航行自由权等知识,歪曲对军事化、和平事实的描述以建构中国的负面形象。由此推之,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行为将呈长期化趋势,并将强化与同盟国和伙伴国的关系来干预南海,同时继续加强法理攻势和舆论宣传。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南海政策 官方话语
  • 简介:2001年,对于新加坡来说,是真正迈入新世纪的新起点.11月23日,吴作栋总理和李显龙副总理领导的内阁宣誓就职,标志着新加坡新一届政府正式成立.新领导层将拟定和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决心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创新的国家--一个适应新世纪发展和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新新加坡".

  • 标签: 政府 新经济 新加坡 2001年 选举 政治
  • 简介:特朗普上任以来,最初的孤立主义倾向逐步转化成一种下意识的国际主义.从“美国优先”的地缘战略颂歌逐步让位于“使美国再度伟大”的口径.这可能是近年来争议最多的总统过渡期,特朗普激化了21世纪以来开始的地缘政治权力结构调整.其对俄国总统瓦尔德迈尔·普京的友好措辞导致众多与克林姆林宫往来的欧盟国家发出各类挑战,同时对重塑中东宏观局面产生冲击效果;同时,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措辞加剧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到南中国海的亚洲紧张局势.

  • 标签: 特朗普 东南亚 困境 政府 权力结构调整 南中国海
  • 简介: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由于国会未能通过新财年预算而被迫关闭非核心部门,这是政府17年来首次关门。与此同时,国会若不能在1O月17日提升联邦政府举债上限,美国国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违约风险,也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潜在的冲击。自2011年以来,美国财政危机频发,联邦政府多次面临停摆危机,折射出美国的制度性困境。

  • 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 制度性困境 财政危机 折射 政府举债 违约风险
  • 简介:1997年9月21日,波兰举行了剧变后的第四次议会选举,以团结工会为核心的团结选举行动联盟得票率占33.83%,在众议院460个议席中夺得189席,名列榜首;民主左派联盟得票率为27.31%,名列第二,只占158席,从而失去执政权,沦为最大在野党,自由联盟得票率为13.37%;波兰农民党(简称农民党)为7.31%;波兰复兴运动为5.6%。根据选举法有关规定,上述五党超过5%的得票率,均进入新的一届议会。10月20日,新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议长和4名副议长。马切伊·普瓦任斯基(团结选举行动联盟成员)当选为议长,马雷克·博罗夫斯基(民主左派联盟成员)、扬·克鲁尔(自由联盟成员)、弗郎齐舍克·斯特凡纽克(农民党成员)、斯坦尼斯瓦夫·扎扬茨(团结选举行动联盟成员)当选为副议长。

  • 标签: 议会大选 团结工会 新政府 联盟成员 私有化 波兰统一工人党
  • 简介:近年来,安倍政府积极推进对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援助,形成了开发援助战略。这一战略在目标上,以开发援助推动区域发展稳定为基础,拉近与区域国家间关系、增强日本在该区域实力与影响力,从而在经济上牟利、政治上促变、地缘上谋势;在路径上,主要从推进区域经济融合与援助重点国家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发展能力建设并重、支持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支持人文交流、加强与各利益攸关方的协调合作、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等六大方面加以推进。该战略对中国而言具有影响的复杂性、利弊兼具的两重性,中国应妥善应对。

  • 标签: 安倍政府 日本 湄公河次区域 地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