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材料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新材料的发现、推广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飞跃。20世纪半导体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特别是大尺寸无位错单晶硅生长技术的突破,使得大规模集成电路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子工业的面貌,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20世纪40年代装满一屋的大计算机目前已被一块小小的芯片取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的信息时代从材料角度来说,也可以叫做硅单晶时代或者功能晶体时代。

  • 标签: 材料研究 晶体 20世纪40年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技术 人类社会
  • 简介:针对"晶体光学"的原理抽象不易掌握,内容连贯性强,为方法性和实践性课程等特点,在教学思想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教学效果检查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 标签: “晶体光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研究了光脉冲通过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的透射特性.分析发现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的透射行为与波导的几何尺寸有关.通过调制波导的几何结构可以获得较平坦的透射谱.另外发现耦合线缺陷所选择的点缺陷是影响线缺陷波导透射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点缺陷的尺寸,缺陷间可以很完美的耦合并获得超平坦的杂质带.该分析结果为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光学器件 耦合腔波导 光子晶体 时域有限差分技术 点缺陷
  • 简介:晶体管多级放大器,是应用晶体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各自的特点,再根据信号源和负载的特性巧妙地组合形成的电路。它既要有高的放大倍数,又要有合适的输入、输出电阻,并能稳定正常地工作满足实际需求。这部分内容实用、重要、综合性较强,学生感到难学,可从文中所述的方面努力来提高其教学效果。

  • 标签: 晶体管 多级放大器 教学思考
  • 简介:针对本科生晶体管放大电路实验中,放大倍数实测值误差较大,且普遍存在理论值偏大,实测值偏小的异常现象,寻找到了电容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实验,验证了容量大的电容会明显降低放大倍数的误差。

  • 标签: 电子技术实验 晶体管放大电路 放大倍数 误差
  • 简介: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C9H10N3O2S)2·H2O7Mr=466.54)并得到单晶,晶体衍射实验发现其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体晶体学参数:α=10.618(3)A,b=10.723(3)A,c=11.943(3)A,α=68.415(4)°,β=69.363(4)°,γ=68.366(4)°,V=1137.8(6)A^3,Z=2,Dc=1.362Mg/m^3,μ(MoKα)=0.269mm^-1。F(000)=488,最终R=0.0635,wR=0.1601,GOF=1.004.配体由两个独立分子和一个水分子组成,通过氢键连接,呈空间立体结构.

  • 标签: 缩氨基硫脲 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针对光子晶体全光二极管在引入Kerr非线性情况下的非对称透射行为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实现高透射率以及最大对比度的全光二极管。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技术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理论分析方法对光子晶体全光二极管的各种性能参数展开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可以由两个尺寸不同但具有相同共振频率的缺陷对构建光二极管,在非线性情况下它的透射率和对比度都能获得较大的提高,即选择适当的入射光功率以及合适的缺陷尺寸我们能得到最佳优化的光二极管。

  • 标签: 光子晶体 有限时域差分法 光二极管
  • 简介:水杨醛与水合肼在乙醇溶液中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C14H12N2O2),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此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8.5303(16)(A),b=6.3117(12)(A),c=11.828(2)(A),β=107.943(3)°,V=605.8(2)(A)3,Z=2,μ=0.090mm-1,Dc=1.317g/cm3,F(000)=252.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二个苯环处于同一平面,并且存在分子间C-H…O的氢键连接.

  • 标签: 晶体结构 1 2-二水杨醛腙
  • 简介: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MnL2(H2O)2(L=2-氯烟酸),经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分子量Mr=404.06.a=0.7558(3)nm,b=1.2526(4)nm,c=7.640(3)nm,α=90.00°,β=101.268(6)°,γ=90.00°,V=0.7093(4)nm3,Z=2,Dc=1.892g·cm^-3,F(000)=406,S=1.027,R1=0.1099,ωR2=0.2483.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六配位的单核结构,并通过分子间氢键扩展为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CCDC:933006.

  • 标签: 锰配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通过溶液法培养了3-氨基-2-羧基吡嗪的单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3.7629(7)Ao,b=14.2098(3)Ao,c=10.9212(19)A°^,α=90°,β=99.182(3)°,γ=90°,V=576.47(18)A°^3,Z=4,ρcalc=1.603g·cm^-3,R1=0.0527,WR2=0.1368。结构分析表明,3-氨基-2-羧基吡嗪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 标签: 3-氨基-2-羧基吡嗪 晶体结构 超分子
  • 简介:在酸性环境下,合成了十甲基五元瓜环(Me10Q[5])与水分子形成的包结配合物晶体,该晶体形成了以Me10Q[5]为“胶囊体”、水分子为“胶囊”芯材及两个水分子为“胶囊盖”的“分子胶囊”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组装形成一维的超分子链结构实体。

  • 标签: 十甲基五元瓜环 “分子胶囊” 晶体结构
  • 简介:本文以CoSO_4·7H_2O、CoCl·6H_2O、草酸钠、尿素为原料,采用SDBS辅助简单水热法制备了Co_3O_4微米球,并用XRD、XPS、SEM、IR、Raman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均是结晶度高的立方尖晶石型的Co_3O_4,样品颗粒呈球形。样品的恒电流充放电及其循环性能测试表明,四氧化三钴样品具有较好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其最大充电和放电容量分别为1100和1700mAh/g。

  • 标签: 水热合成法 CO3O4 电流密度 充放电容量 库伦效率
  • 简介:为了减小高压N-LDMOS器件的热载流子效应并维持其开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带有阶梯栅氧的新型N-LDMOS器件结构.与传统的N-LDMOS器件相比,其栅极下方Si-SiO2界面处的电场强度明显减弱,因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器件的热载流子效应,而该阶梯栅氧结构可以通过功率集成电路工艺中普遍采用的栅氧生长方法进行2次栅氧生长来获得.采用TCAD仿真技术对传统的N-LDMOS器件和所提出的新型N-LDMOS器件的热载流子退化现象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在维持原有器件特性参数的基础上得出了新型N-LDMOS器件中厚栅氧部分的最优长度.最后,通过选取某些特性参数进行了实际的器件退化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N-LDMOS器件的热载流子退化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标签: 热载流子 退化 阶梯栅氧 N型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 简介: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离子对化合物[4-BrBz-1-APy]2[Cu(mnt)2](1)(4-BrBz-1-APy=4-Br-(benzylideneamino)pyridinium,mnt2-=马来二氰基二硫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n,晶体不对称单元含1个[Cu(mnt)2]2-阴离子以及2个[4-BrBz-1-APy]]’阳离子.在[Cu(mnt)2]2-阴离子中,Cu离子呈现平面正方形配位几何构型,两个晶体学不等价的4-BrBz-1·Apy+阳离子呈近似平面结构.沿晶体b-轴方向,[Cu(rant)2]2-阴离子(A)与4-BrBz-1-Apy+阳离子(C)以ACCACC的方式交替排列形成混合堆积柱.在化舍物1晶体中,阳离子苯环与阴离子mnt2-配体-CN之间形成了三中心型的非典型氢键.

  • 标签: 马来二氰基二硫烯 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
  • 简介:文章用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配体和1,2-顺(4-吡啶)乙烷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镍配合物{[Ni(bpe)(Hmtyaa):(H:0):]}lq(1)(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顺(4-吡啶)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镍原子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bpe配体采取双齿桥连模式将临近的镍原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 标签: 2-(5-甲基-1 3 4-噻二唑)-硫乙酸 晶体结构 氢键
  • 简介:以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为主配体、1,2-顺(4-吡啶)乙烷为辅助配体与锰离子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锰配合物{[Mn(bpe)(mtyaa)2(H2O)2]}n(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顺(4-吡啶)乙烷.我们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9196(6)nm,b=1.2122(4)nm,c=1.4920(4)nm,β=124.551(4),V=2.8594(15)nm3,Z=4.配合物中每个锰离子与mtyaa的两个氧原子、两个水分子和两个来自于bpe的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bpe配体采取双齿桥连模式将临近的锰离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配合物的链状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 标签: 2-(5-甲基-1 3 4-噻二唑)-硫乙酸 锰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 简介: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C5N2H6)3(C5N2H7)3[(PO4)Mo12O36]·2H2O,Mr=2403.00)并得到单晶,晶体衍射实验发现其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13.316(3),b=22.414(5),c=20.063(4),α=90.00(4)°,β=100.743(3)°,γ=90.00°,V=5883(2)3,Z=4,Dc=2.713Mg/m3,μ(MoKα)=2.608mm-1,F000=4604,最终R=0.0596,wR=0.1345,GoF=1.042.配体由由簇阴离子[(PO4)Mo12O36]3-之间通过端基氧与2-氨基吡啶形成氢键而相互连接,中间填充了一些水分子及2-氨基吡啶.

  • 标签: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簇合物 磷钼杂多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