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俞樾文学著述成就不高,但他不分骈散、融贯古今的杂文文体观,杂文应遵循"载道"与"德性自觉"的讽教传统及"尊事功"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杂文应"抒写性真"的理念,以及杂文创作应"文当从易"、著述有料等思想,是为中晚明性灵文学到五四新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从俞樾在文学史上的过渡作用,说明文学研究不能主观臆设"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或断裂。

  • 标签: 俞樾 杂文思想 传统 现代
  • 简介:“研究科幻文学如果不从‘现代性’着手,就不能真正接触它的内核”1,吴岩此言乃是确论。在世界范围内,科幻小说存在两条发展路径,进而也形成了两个彼此密切交融但其差异性特征又极为鲜明的传统。

  • 标签: 科幻小说 现代性 传统 科幻文学 世界范围 差异性
  • 简介:温铁军一向以研究和强调“三农”问题为大众所关注。去年他又被评为CCTV2003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之一,把他从一名多年在基层调研的实践者推上了时代风云人物的行列。温铁军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国情与增长、乡镇企业与城镇化、政治体制改革与税费改革等问题。在此之前曾出版了《认识与实践的对话》、《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等专著。今年5月份有两家出版社相继推出了他的两部文集。其中《我们到底要什么》(华夏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带有反思性质的国内外经济问题论文

  • 标签: 温铁军 《我们到底要什么》 《解构现代化》 华夏出版社出版 中国 书评
  • 简介:现代性”及“现代性神话”概念辨析“现代性”是以西方的历史/文化演变为参照的一个概念,它在不同层面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从社会学层面讲,现代性是确立现代史的标准,是指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精神,包括工具理性(科学)和人文精神(个体价值),在这种理性精神引导下,西方世界才由古典时期进入现代社会,由农耕社会进入机器时代,由神的统治到人的自我解放。而从文化的层面上讲,文化,比如说文学的现代性却是通过对社会学意义上的现代性的批判和抗议而获得的,它是20世纪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走向成熟,现代化基本完成,并向后工业社会转化,因而现代性的弊端日益显露,理性精神的神话也趋于破产,人们开始以批判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现

  • 标签: 艺术评论 中国 电影传统 现代性神话 现代性
  • 简介:王阳明心学所渗透的主体性思想,体现了对作为主体之人的价值的重视,其对主体自由精神的宣扬,对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对于当下和谐社会建构与理想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王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万物一体""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各个层面中都蕴含着主体性思想,包括主体赋予对象存在的意义、主体道德精神的呈现、主体道德实践的责任感、使命感等,其对当下人主体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感等的培养有促进作用的思想因素。

  • 标签: 王阳明 心学 主体性 主体价值 现代价值
  • 简介:人民文艺,指以延安文艺为起点、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较长时段(通常称为“文革十七年”)的主流文艺形态,以人民性为其本质特征。人民文艺以延安文艺(本文泛指以延安为核心的整个解放区文艺)为源头,延安文艺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被命名为“新的人民的文艺”。

  • 标签: 人民文艺 现代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延安文艺 道路 新中国成立
  • 简介:本文论述了中国民间传统图案的审美内涵,提出生命的和谐与繁荣,善与美的行为和意志,是蕴涵于中国民间传统图案中的审美内涵和文化精神特性。传承与发扬它,把传统艺术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把传统艺术的精神元素和世间设计语言相结合,共同融会成现代设计的艺术主流,必定会使我们的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

  • 标签: 传统图案 审美内涵 吉祥 现代设计
  • 简介: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已很难提供具有“学术增长点”意义的论题了。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作家作品重评、文学史重写等规模性的学术运动之后,现代文学研究面临了开拓乏力的自我局限,一方面短时段的“百年”现代文学确实存在着研究对象不够久远、厚重等问题,另一方面,体制化的现代文学学科却汇聚了大量专业研究人员,职业化动力的驱使已将现代文学研究变成某种“精耕化”的园地,“学术增长点”已属一种稀缺资源。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 书话 景观 作家作品
  • 简介:各种方式的设计都与我们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传统相关。因此,我们对于设计的行为与设计学科的研究,不应只停止在作为物质化行为的设计活动阶段,而更应该把设计活动放在更为宽广的文化传统的语境中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本文对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旨在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 标签: 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民族性
  • 简介: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音乐学研究领域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一个时期。思想解放推动着音乐学的发展和进步,音乐学研究领域的一些观念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实践。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当中,研究观念在不断的更新,整体所展现的音乐观和音乐史观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 音乐史研究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下的走向,从分析环境艺术设计的整合关系入手,探索该学科的整体性和多元化的发展特点,?研究的内容涉及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范畴,并以全新的视角有比较、有选则地通过与邻近学科类比的方法,以寻求改善环境艺术设计的新途径。

  • 标签: 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
  • 简介: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浙江永嘉人(今温州市)人,对中国现代词学的构建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①。谢玉岑(1899-1935)名觐虞,晚号孤鸾,常州人,曾以著名经学大师钱名山为师,钱后成为他的岳父。谢的才华,得到词坛耋宿朱疆邮、叶恭绰的赏识,谢在居上海期间,与朱疆邮结成忘年交,并随朱疆邮探究倚声之学。谢玉岑的一生虽短暂,但在书法、诗、画界均留下不凡声誉。时人对谢玉岑的词作评价甚高。夏承焘在1934年10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夜读玉岑词,有李峤真才子之叹”。

  • 标签: 现代词学 夏承焘 交谊 1934年 浙江永嘉 温州市
  • 简介:考察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文学反现代意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从更宽泛的范围来看,“现代化与反现代思潮间的冲突正好代表着人性与非人性的冲突,不易消解。近两百年来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上的各种思潮多多少少带有这种冲突的迹象”。[1]

  • 标签: 现代思潮 中国文学 80年代 语境 文学艺术 非人性
  • 简介:在近世中国漫长的"人"的解放历程中,徐枕亚的《玉梨魂》标志着在传统文化语境下个性解放历史趋向终结之际,新时代"人"的解放历程的开端。继《西厢记》、《牡丹亭》之后,它重新打开了国人情感解放的"潘多拉盒子",实现了对历史传统的继承与超越,为日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伦理的觉悟"奠定了深广的社会情感基础。情感启蒙和"情"的解放是"人"的解放和人格建构历程中初始而且最关键的环节,《玉梨魂》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审美意义就在于此。同时,作品还生动描写了在情感解放与伦理觉悟的特定"历史时差"间隙之中,主人公情浓志弱的精神风貌,真实地记录了这个难以为后人理解的"历史瞬间"。

  • 标签: 《玉梨魂》 情感解放 思想启蒙 伦理觉悟 “人”的解放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文艺观念与写作同社会革命互动,文艺理论形态嬗变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呈现为一个同步的逻辑序列,这一情形十分值得我们注意.不了解这一历史,我们就无法理解现实,更无法对之作出合理的阐释和说明;因此,返观文艺现实得以产生的历史语境,探究现代文艺理论发生演变的规律,总结文学史的发展经验,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

  • 标签: 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中国现代文学 历史语境 文学史 文艺观念
  • 简介: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封信○陈思和光东兄:大作拜读,没想到这篇文章花了你这么多时间,让我于心不安。本想利用春节几天仔细看一下文章,不巧我家里发生一些意外事情,恐怕没有时间作具体言词的斟酌。于是我想写封信,谈谈我对我的专业研究的一些想法,供你修改时参考。...

  • 标签: “重写文学史” 现代文学研究 知识分子 个人性 权力意识形态 精神资源
  • 简介:面对近代以来大量存在并对本土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翻译文学实践及其文本,其归属如何、与本土文学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否及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不仅受到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文化研究的共同关注,也El益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文学的“权属观念”、“中介性”和“不确定因素”的角度,从文学观念层面及逻辑上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以便为翻译文学的文学史叙述扫除障碍。

  • 标签: 翻译文学 文学史叙述 文学权属观念 中介性 不确定性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观念、文学形式等因素生成、嬗变的主要动力大多不是来自文学内部,而是主要来自现代社会制度、现代文化形态等外部世界的变革力量及影响。特别是在巨大历史变革时期,文学旨向、文学功能乃至叙事形式都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意识等社会话语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

  • 标签: 现代性转型 文学功能 历史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 现代社会制度
  • 简介:现代性的基础,是个体独立于潮流之外进行思考的勇气和习惯。潮流是社会体制的建构者所希望引领的人类发展的方向。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社会体制的建构者们制造出一套话语,期望或强制他们所引领的人们相信。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体制是多重甚至无处不在的。任何一个目的,都会构成一种或大或小的体制。

  • 标签: 文化现代性 社会体制 美学 人类发展 复杂性 成一
  • 简介:平遥推光漆器作为我国四大名漆之一,因最后一道面漆工序是用手掌推磨抛光而得名。但却因受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冲击,以天然漆原料的推光漆艺日益衰落,以确保这一珍贵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国家于2006年5月20日将该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遥推光漆髹饰品分为实用品和陈设品两大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为广大群众所欢迎。推光漆技艺还普遍用于宫廷、庙宇、厅堂的陈设装饰,其魅力不仅仅在于精雕细琢,用料也颇有讲究。清朝以前,推光漆器为素底描金,清初开始以金漆器为主,中期创出了增厚漆层、推出光泽新工艺,自此,平遥推光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工艺风格。

  • 标签: 中国工艺 传统与现代 推光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