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观照方式的诗学意义是学界长期以来持续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作为艺术创作的起点,是审美活动中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楚艺术中的"周"意识,上承《周易》"观物取象"的原始思维,又引导了中国艺术"观"审美观照方式的发展形成。本文对楚艺术"周"意识的生成和内涵进行发掘,以揭示其美学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观物取象 楚艺术 周流 流观
  • 简介:本文由叙事角度切入对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洼地》的讨论,用叙述者的言说困境表明意义的不在场,用因果律的失败表现终极解释的迷失,由此阐释作者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与此同时,文章分析了小说中侦探、迷信、童话、谣言及传奇等成分,旨在发掘这些非主流叙事策略是如何建构个人及家族历史的。这些叙事策略也在不同层次上建构了一种循环模式,深刻表明历史和生活的循环往复特质。文章认为,小说解构与建构双向展开的成功尝试,是造就其“一叙事”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斯威夫特 《洼地》 宏大叙事 叙事 循环模式 解构
  • 简介:陈寅恪在为陈垣所作的《敦煌劫余录序》那篇著名的序文中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 标签: 陈寅恪 治学特色 民族文化 史学研究 历史学家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契诃夫的一些作品,探讨了契诃夫叙述手法的若干特点,主要归结为两种独特的叙述模式:情境小说和生活小说。情境小说的主要特点是非戏剧化和借助于情境实现叙述重心由外向内的转换,以及内在的色彩、节奏、音调起伏等因素对于叙述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生活小说的特点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件和情境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叙述中较少使用高密度事件,多使用重复性场景,总体来看呈现出印象主义艺术的特征。

  • 标签: 契诃夫 情境小说 生活流小说 叙述模式
  • 简介:新媒体时代应该有“新”文学。文学为适应传统媒体而形成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消费)方式必须有所创新,以便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潮中谋取生存发展的空间与机遇。文学要真正成为被新媒体所传递的有价值信息,就要坚守文学自身的功能的发挥。

  • 标签: 文学 新媒体 生产方式 传播方式 接受方式
  • 简介:意识是诗人艾略特在诗歌创作中用以展现人物心灵深处,难以把握的非理性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然而在对意识的探讨和研究中,批评界却往往把非理性化的意识加以理性化。本文拟以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和《杰·阿尔弗里德普鲁弗洛克情歌》等为例,揭示出意识流在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矛盾性、对话性特征。

  • 标签: 识流 理性 非理性 矛盾性 模糊性 内心独白
  • 简介:<正>在伸出海湾蓝色海水中的小岬角上,今天可以见到一座煤矿的地面建筑的残迹。红砖上抹了白石灰的一座座高大的烟囱,耸立在一个个凋败的机器棚顶上,棚里给铁锈侵蚀的机器一动也不动地坐落在柱石上。活塞早已不在汽缸中来回抽动了,巨大飞轮象是陷在遭到岁月剥蚀的矿山废料堆中似的停止了转动。在那更高处,井架俯临浩渺无垠的大海,它那

  • 标签: 柱石 矿工 地面建筑 矿井 大飞轮 巷道
  • 简介:<正>近十年来,苏联的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这一流派研究文学过程和文学作品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作“综合研究”。该方法于七十年代一经形成,在十年中已相当清晰地确立了它的基本原则,并不断积蓄力量,就目前预测,估计它将在未来十五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

  • 标签: 综合研究法 艺术形式 文学研究 十八世纪 红楼梦 七十年
  • 简介:《昨天的故事》──列·托尔斯泰生前未发表的一篇意识小说王景生托尔斯泰最早的叙事作品是写于1851年而在1928年被载于其全集的《昨天的故事》,它属于未竟之作,具有某种“试笔”①的性质。然而,托尔斯泰生前不曾发过的这一习作,在心理描写方面显示出的特点...

  • 标签: 列·托尔斯泰 意识流小说 内心独白 什克洛夫斯基 弗洛伊德 心灵辩证法
  • 简介:以数字入诗,也是作诗一。因为近体诗讲究"对",所以往往在五言诗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三字上、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巧妙地嵌入一个数字,形成数对,以增加诗的韵味。如"梅萼三冬绿,榴花四季红"。(周必大《胡元之提刑迂途相过宠示二诗,次韵为诗,兼简赵再可经略、张君量运使》)梅花的傲寒铁骨,榴花

  • 标签: 数字 范成大 周必大 七言诗 五言诗 嵌入
  • 简介:鲁先生(1915-2002),山东省肥城县人,著名古典文献学者和音乐舞蹈史专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毕业。1942年昆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首届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 标签: 阴法鲁 文学研究 音乐 西南联合大学 北京大学 1939年
  • 简介:徜徉于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国第一栋零碳建筑物格外显眼。在这里.游客可以充分了解到节能排碳的新能源技术。步入馆内零碳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以八色鸟、朱鹭等濒临绝种的保育物种为创作主题的瓷器。这些永久记录自然生态美好的原创者,正是华人瓷艺品牌蓝瓷。

  • 标签: 新能源技术 创作主题 自然生态 建筑物 世博园
  • 简介:《庄子》作为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从审美的角度对“真”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提出“天贵真”的命题,将“真”作为人生与艺术的最高境界——“真”美之境。书中对“真”的美学阐释与庄子所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回到历史语境下,才能真正理解“真”美之境的思想内涵。

  • 标签: 《庄子》审美 法天贵真 “真”美之境
  • 简介: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以其小说文本的互文性、指涉性和复杂性而著称,其中的历史小说已明显具有"编史元小说"的特征。"太阳—影子二分"是她运用后现代隐喻模式,融入神话和历史元素建构其小说性别主题的一种叙事手法。对"父亲—女儿"、"丈夫—妻子"和"女性—男性"三种"太阳—影子二分"模式所做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拜厄特颠覆"阳性太阳"、重构"阴性太阳"及两性二元对立主题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拜厄特 太阳—影子二分法 阳性太阳 阴性太阳 隐喻
  • 简介:《阿Q正传》借鉴了显氏小说《胜利者巴尔代克》,作为阿Q形象的核心意义的精神胜利表现出与巴尔代克的异质同构。虽是取法显氏的小说,而阿Q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文本对显氏文本的否定的互文性关系,显示出对显氏的借镜与超越。

  • 标签: 《阿Q正传》 《胜利者巴尔代克》 精神胜利法 异质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