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哈喇海沟遗址位于赤峰市元宝山东露天煤矿排渣场,此考古项目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联合队组承担,2007年7月进场工作,至8月完成全部野外考古发掘工作.

  • 标签: 元宝山 海沟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报告 area BAO
  • 简介:中国博物馆考察团于2002年11月6日至19日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较好地完成了考察计划规定的任务。考察团由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李修松任团长,成员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苏俊、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首都博

  • 标签: 美国 中国博物馆考察团 管理机制 文物保护 公益性
  • 简介:11月12-14日,国家文物局筹备近两年的“中外合作区域考古调查工作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考古研究所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30余家科研单位50余名专家学者也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外合作区域 考古调查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 规范化管理
  • 简介:三峡炼锌遗址群是首次发现的我国古代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炼锌遗址群,分布在重庆市丰都县、石柱县等地,已确认遗址20余处。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重庆文物考古所对丰都秦家院子、袁家岩、石地坝、九道拐四个冶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冶炼炉、灰坑、房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冶炼遗物。本次发掘为研究冶锌遗址的时代、布局以及炼炉的形制、结构,炼锌工艺流程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于我国炼锌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峡 丰都 炼锌遗址 冶金考古
  • 简介: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并称河北四大窑,其中井陉窑址发现于1989年10月,通过多次考古工作,共确认隋至民国时期的瓷窑址11处.2015年7月,井陉县北防口村民在村南水管改造施工中发现白釉碗、盏托、执壶及漏斗形匣钵、筒形匣钵、三叶形支钉等部分瓷器与窑具,后井陉县文保所调查后确认,北防口窑址为井陉窑新发现的第12处瓷窑址.2016年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井陉县文保所对北防口窑址进行了调查与勘探,确认该窑址为井陉窑晚唐五代时期生产精细白瓷的重要窑场之一.

  • 标签: 井陉窑 北防口村 瓷窑址 晚唐五代
  • 简介:抗战遗址是国家历史记忆的载体,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其中通化地区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根据地留下了许多抗战时期的遗存,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一伟大胜利,也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组成了吉林省通化地区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团队,到通化地区开展了实地调研。本文即是通化地区抗战遗产保护现状的调研报告

  • 标签: 通化地区抗战遗址 遗产保护 调查
  • 简介:2003年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对位于重庆万州区武陵镇的中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的遗存以隋唐时期为主,出土了陶器、瓷器以及其他遗物,从中透射出渔业活动是当时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可看到当地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

  • 标签: 万州 武陵 中嘴遗址 隋唐遗存 发掘
  • 简介: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华展(以下简称“晋侯展”)是上海博物馆2002年4月30至7月30日期间举办的展览。从展览的准备阶段到展览闭幕,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各类报纸刊物先后刊登有关信息、介绍性及研究性文章50余篇,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报道亦不下几十次。晋侯展期间的各类报道对于吸引观众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为建立定量分析的数据,

  • 标签: 晋朝 侯爵 陵墓群 出土文物 文物展览 宣传效果
  • 简介:一、武威市博物馆馆藏藏文典籍概况现藏于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的藏文《大藏经》及其他藏文典籍,在1949年前,分属于凉州大云寺、海藏寺等各藏传佛教寺院供奉。解放后,文管部门统一收归到武威文庙保管。1975年,武威发生特大水灾,洪水淹没了文庙,使这批藏文典籍也未逃厄运。

  • 标签: 藏文典籍 武威市 保护处理 馆藏 藏文《大藏经》 抢救
  • 简介: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回顾和总结1995年以来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 标签: 中国 文物工作会议 工作报告 博物馆
  • 简介:一、前言呼和浩特市郊区保合少乡大窑村南的兔儿山,是一处盛产燧石的地方。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山上冲成土沟八道。其中头道沟至三道沟位于山的北坡,四道沟至八道沟位于山的西坡。特别是四道沟内,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和遗物特别丰富。在四道沟中段北崖上有小路一条,小路以东,我们平常把它叫作东区,小路以西叫作西区。1976年,我们曾在二道沟内进行发掘,并有报告发表。1979

  • 标签: 四道沟 大窑村 兔儿山 北崖 发掘报告 文化遗迹
  • 简介:对6例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进行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结合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测殷墟商代晚期居民人群构成多元。单倍型共享序列人群分布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华夏族的基底,其基因历经三千年却并未消失,而是在人群交流融合中沉淀下来并且扩散开去。通过本次研究对大司空遗址古代居民遗传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尚待扩大样本量,选用更多种遗传标记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大司空遗址 线粒体DNA 单倍型类群
  • 简介:199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对淇县境内和鹤壁市直接管辖区域内的一批晚商遗址进行了调查,以期从考古材料出发,寻找殷都朝歌遗存的线索,为今后围绕朝歌这一期望的目标所进行的考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但没有找到商代朝歌遗址及其切实存在的证据。

  • 标签: 鹤壁市 淇县 晚商遗址 考古调查
  • 简介:小荆山遗址是山东后李文化时期重要的环壕聚落遗址.本文着重介绍了小荆山遗址环壕的形状与结构、环壕内地层堆积.通过分析发现,小荆山后李文化时期环壕的西半部利用了自然冲沟,东部为人工开挖而成.文章对环壕聚落内居址、墓葬的布局进行了探讨,进而认为,在山东地区,早在七八千年以前就存在着环壕聚落,其后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代的一些遗址中也有环壕存在的迹象.小荆山后李文化的环壕是山东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结构最清楚的环壕,它的发现,将带动山东址区史前聚落形态及环壕聚落的研究.

  • 标签: 山东 章丘市 后李文化 环壕聚落遗址 小荆山遗址 出土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