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弄清Zipf律是否如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只是一种普通的统计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服从不同分布随机数的大小和其位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系上分别作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从幂律分布的随机数在该坐标系上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特征,而服从其它分布的随机数则均显示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从而进一步证实了Zipf律与幂律分布的统计等价性,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特殊的统计现象。

  • 标签: Zipf律 幂律 判定系数
  • 简介: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跟踪及编队控制问题,研究其分布式预测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考虑时变通讯拓扑情况,在优化问题中附加一项辅助约束,保证了优化问题的递归可行性及多智能体系统的闭环指数稳定性。在每个采样时刻,各智能体根据通讯拓扑实时更新其代价函数及辅助约束,通过求解带有状态、输入及辅助约束的优化问题来计算其控制输入。仿真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 标签: 分布式控制 预测控制 时变通讯拓扑 递归可行性 闭环稳定性
  • 简介:研究一类离散和分布时变时滞的混沌神经网络的广义投影同步问题。利用非线性观测器方法实现同步十分简单,且利用极点配置技术,可通过调整特征值来调节同步速率的快慢。与一般混沌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带有离散和分布时变时滞的混沌神经网络模型更为一般,同时反同步和完全同步是广义投影同步的特例。最后,提出基于广义投影同步的离散和分布时变时滞混沌神经网络的保密通信方案,给出两个数值仿真例子验证结果的有效性。

  • 标签: 混沌神经网络 离散和分布时变时滞 广义投影同步 非线性观测器
  • 简介:针对多仿生机器鱼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分层控制方案。首先,各机器鱼以一致性算法为数据融合模块对编队中心位姿进行分布式估计,据此获得在编队中的期望位姿,作为路径规划模块的输入;其次,各机器鱼基于速度与方向模糊控制器,实时跟踪期望轨迹,形成和保持编队。所提方法实现了期望位置分布式估计与机器鱼个体路径规划的分离,为不同种类机器鱼的合作控制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仿生机器鱼 编队 一致性算法 模糊控制 轨迹跟踪
  • 简介:为了考察演化的争当少数者博弈模型的经纪人分布在二维网格上时经纪人策略的可能分布图案,将演化的争当少数者博弈模型(EMG)建立在41x41的二维正方形网格上,考虑了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两种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网络,节点的连接度(对于双向网络,指出度)以中等数值居多,经纪人的策略分布和连接网络结构经过演化都达到了有秩序有规律的稳态分布结构。单向的时候,一些节点组成了分块的社团类似结构,但是不会出现孤立,度分布也比较均匀;双向的时候,社团结构并不明显,但是也会出现小的社团甚至孤立,度分布区域大一些,但也还算是均匀。

  • 标签: EMG模型 二维网格 经纪人模仿 自组织再分布
  • 简介:为解决具有一般非线性形式和不确定参数的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设计了非线性分布式反馈控制器,使得多智能体系统鲁棒渐近跟踪参考信号或者鲁棒渐近抑制干扰。在所考虑的多智能体系统中,将动态领导者或者环境干扰看作是产生参考信号或者干扰信号的外部系统。最后,给出一个仿真算例,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 标签: 多智能体系统 输出调节 分布式控制 动态领导者
  • 简介:多智能体的运动协调和覆盖协调问题是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综述当前这两个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主要结果,同时给出了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多智能体系统 运动协调 覆盖 分布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并联电抗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种类及工作特点,并对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分布特性加以说明,对未来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并联电抗器 工频电磁场 分布特性
  • 简介:"复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表现为重复、拷贝或再造某种事物、结构或关系。这种现象在生命系统中尤为明显。通过把系统表征为由(属性)和线(关系)所组成的网络,网络思维可以作为考察各种系统的认知工具。这种思维除了可以进行诸如还原、切出、背景化和层级化等多种表层操作以外,还具有更深层的和线的复制。以对部分与整体、系统和环境的辨析为引导,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鲁曼系统理论中的系统观发展史,然后以现有系统观的生命系统模式作为框架,提出把复制性作为网络思维的图式(基于点线符号的网络)及其考察的对象(系统)的基本特性,从而为利用网络思维考察各种系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分析视角。

  • 标签: 复制 网络思维 系统理论 鲁曼(卢曼) 符号
  • 作者: 刘朝芳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8-12-2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8年第12期
  • 机构:猪呼吸道疾病中以猪气喘病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根除治愈的疾病之一,因其特有的致病机理所致,该病经全世界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巨大。根除受感染的猪场中的病原是可行的,但实际不容易做到,所以预防该病的临床综合症的发生和减少经济损失是防制猪气喘病最根本之原则。本文主要从中西医的角度来描述治疗猪气喘病的方法和规模化猪场应控制的几个关键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取浙江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十年(2006~2015年)浙江省的台风暴雨进行分级,并对相应的影响台风进行分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严重暴雨主要分布在浙江沿海一带,自海岸线往西180公里范围内,呈带状,有两个强降水中心;强度强且距离近的台风通常会导致严重暴雨;强影响台风行进路径以登陆福建厦门以北沿海并西北行进入内陆、或登陆浙江省沿海并西行为主;500hPA环流形势为35°N以北环流平直,副高较强、稳定少动,副高与台风之间距离近,台风移动主要受副高引导气流影响;低空东南风急流对台风暴雨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台风 暴雨分布特征 环境系统 对比分析
  • 简介:为了研究有限理性假设下出行者的自适应调整行为对交通网络分流的影响,利用累积前景理论结合演化元胞自动机建立了具有个体交互机制的多主体路径选择模型.在模型中将出行者划分为风险追求者与风险厌恶者,基于出行时间可靠性并借鉴元胞遗传算法的思想设计了具有异质特点的出行者动态参照及其演化规则,使出行者个体能够依据决策环境的变化动态地调整自身的出行时间预算,更加符合出行者的实际行为特征.最后将多主体参照演化规则与传统的相继平均算法相结合,求解路网配流.研究发现:演化模型较好地继承了传统模型中的路径分流特点;不同的出行者类型比例及出行者的信息接收程度是影响路网分流结构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有限理性 多主体 风险 元胞遗传算法 动态参照点 交通流量分配
  • 作者: 赵柳丽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8-12-2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8年第12期
  • 机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德育标准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体现了生活化和人文化,强调德育素质培养与人文素养的辨证统一,洋溢着独特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改轰轰烈烈的推动下,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有如下一些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交通运输大数据建设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数据资源分散、数据传输效率低下、数据交换过程冗繁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现状进行分析,设计了基于消息中间件的分布式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中心,为解决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分布式 数据交换 数据资源中心
  • 简介:摘要我国10kV配电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只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10kV配电网依然存在不足。为加快国家城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步伐,电力企业有必要根据目前电能输送情况进行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实现可靠性供电,致力于发展自动化配电网建设。本文通过对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的考虑因素与关键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出目前配电网中线路架构、供电设施、技术水平等考虑因素。探讨出电力企业在进行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从材料源头把控质量,从规划设计提升管理,提高规划设计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考虑自动化配电网需求进行规划设计等。

  • 标签: 10KV配电网 规划设计 关键点
  • 简介:摘要猕猴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种群数量较大。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也是一种较常见的灵长类动物。在保护区的驮逐片和岜盆片,分布有2200只左右的猕猴种群,其中驮逐片的种群数量约1400只左右,岜盆片的种群数量约800只左右。与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相比,猕猴的分布范围更大,分布海拔相对较低,对人为活动的适应性更强,随着保护区的成立,猕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长。

  • 标签: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猕猴 种群 分布
  • 简介:摘要应用江西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4日和5月18日上饶市两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相同处在于强对流发生前偏强的垂直风切变,高空云系少,地面辐射增温显著、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蓄、中低层上干下湿的水汽条件以及强垂直温度直减率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不同处在于“3.4”属于槽前暖平流强迫类,500hpa-700hpa强盛的引导风形成的动量下传有利于极端大风的出现,显著的中层干区,有利于DCAPE的增强,强盛的冷池密度对区域性大风的出现起重要作用,强对流风暴持续3到4个小时维持飑线形状往东北移动。而“5.18”过程属于斜压锋生类,东北冷涡后部的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偏东路径南下与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强的锋区和锋生,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南压的过程中与暖区内的对流回波逐渐结合后发展成飑线、发展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低仰角距离地面1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m.s-1)和中层径向辐合(MARC)等特征;风廓线雷达的100-1000米风速的变化为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40kg·m-2,且在同一位置维持3个体扫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

  • 标签: 飑线 雷暴大风 触发机制 雷达回波 NECP资料